数字化时代本科统计计算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陆婧 张兆远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统计计算课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课程思政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ChatGPT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内容和方式都需要适应这一变革。但这也容易导致思政教育被忽视,如学生过度依赖技术,缺乏批判性思考和道德观念。还应注意到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易受非主流或极端思想影响。为应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课程设计需考虑思政内容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如在线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进行数字化思政教学的能力。该研究对统计计算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所面临的新挑战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并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统计计算;课程思政;数字化;教育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86-04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age, the course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confronts an array of nove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specially conce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like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loud computing, and ChatGPT, both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need to evolve in response. However, this transformation might inadvertently overshadow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leading students to overly rely on technology and thereby lack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values. Furthermore, it is noteworthy that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student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non-mainstream or extremist ideologies.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this paper propose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content harmoniously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during course design; Utilizing digital platforms effectively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such as online discussions and case studie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staff to enhance their capability in impart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a digital context. This research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new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curriculum regar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Keywords: Statistical Compu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digitaliz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strategies

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教育和教学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在统计计算这门科学和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中,新兴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ChatGP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技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统计计算课程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而且也为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释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然而,这些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也给统计计算课程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方面[1-3]。因为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通常会使学生和教师更加侧重于技术和实用性,容易忽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例如,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技术,缺乏批判性思考和强烈的道德观念。另外,数字化环境下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非主流或极端思想的影响[1]。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统计计算课程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而言,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如何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统计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结合[4]。同时,也需要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平台,例如在线讨论、社交媒体和虚拟教室等,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除此之外,为了应对数字化环境下课程思政教育的挑战,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在这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本文旨在剖析统计计算课程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课程思政方面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为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也期望能为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

一  数字化时代背景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经历了巨大的演进,对全球的科技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开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时代,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还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教育体系。与传统时代相比,数字化时代强调的是即时性、连通性和开放性。在这个背景下,能够迅速适应和应用新技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素养。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标志着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ChatGPT的广泛应用。这些新兴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基于大数据可以分析学生行为和学习模式,以便进行个性化教学;AI可以用于自动评分或提供智能教学助理;云计算为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教学对话,提供即时反馈。特别是在统计计算课程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级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工具使得复杂的统计模型和算法更易于教学和应用,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也可能让学生过于依赖工具软件,忽视了基础理论和批判性思考。此外,如何在专业技能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数字化时代对统计计算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也为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但如何平衡各方面的需求和期望,使得教育更加全面和有效,仍然是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立德树人核心要义的经典论断。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5]”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演变导致各种思潮迅速涌现交织在一起。这种环境尤其对青年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和多样性的时代,不断追求个性化和自我表达。因此,这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非主流或极端思想的影响。青年,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支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思考:一个在思想道德上存在问题的青年,如何能够继承前辈的伟大事业,如何能够积极地担当起新时代的重任,又如何能够坚定地守护和传承先辈们为之努力和牺牲的成果。错过历史的机遇,意味着落后和失去主动权,这是我们绝不能容忍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不能有丝毫松懈。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旨在确保青年人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统计计算课程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挑战,特别是在课程思政方面[1-3]。为了更深入地解析这些挑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过度依赖技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工具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搜索资料、参与线上课程到与同学互动,技术无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过度依赖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学生可能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习惯于简单地搜索答案。其次,过多地与屏幕互动可能导致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脱节,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中计算机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及统计分析工具等都为统计计算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比如SPSS、R和Python等统计工具已成为统计教学的标配。它们使得数据处理、模型建构和结果展示变得更为便捷。然而,这种便利性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基础统计原理的学习和理解,仅满足于直接获取答案而不追求真正的理解;忽略数据背后的实际情境,只关注于技术操作。

(二)  缺乏批判性思考和道德观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对的是大量且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学生可能难以区分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是误导的或有偏见的。此外,数字化环境中的匿名性和远程交互可能导致学生在网络行为上缺乏道德约束,如参与网络欺凌、抄袭他人作品等。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统计数据的来源呈现多样性,同时数据的数量和种类都经历了爆炸式增长,这也引发了关于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透明性的担忧。对于学习统计计算课程的学生来说,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来源和质量缺乏必要的批判性思考,容易受到假数据或有偏见的数据的误导,如何辨别数据的真实性和偏见至关重要。此外,数字化资源的可获取性也可能导致学生忽视数据来源的原创性,从而容易陷入抄袭或不恰当引用的道德困境中。

(三)  易受非主流或极端思想的影响

网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它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各种思想和观点无序传播。然而,这也意味着学生更容易接触到许多非主流的片面的或未经验证的统计方法或极端的观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又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且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这些错误的和极端的观点所吸引,进而接受这些片面的危险的思想,这会影响学生后续的统计分析判断进而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这些还可能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