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作者: 孙平平 张磊 刘艳 樊丽 李晓艳 王金印 李正男

基金项目: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NGJGH2021063);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匠精神’驱动下《植物生产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以园艺专业为例”(SJJX202005)

第一作者简介:孙平平(1985-),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艺作物病理学。

*通信作者:李正男(1983-),男,满族,吉林白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园艺作物病理学。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32

摘  要: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组建于2018年,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党的支持带动下由国家调动各地院校优秀教师支援内蒙古建设而成。目前,学院设有园艺、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分别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学院本科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提出新的任务,即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因此,对原有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实践类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启蒙,在涉农类本科教育中尤为关键,2021年8月教育部就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提出要求,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做出调整。植物生产基础课程是学院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实践类课程,为必修课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院紧跟党的思想,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建设两手抓,教师团队积极探讨,以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植物生产基础;课程改革;思政建设;农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134-04

Abstract: The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2018, and its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52. Short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Party, the state mobilized outstanding teacher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 Mongolia. At present, the college has three undergraduate majors,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facilit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ong which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are selected as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 construction point, marking that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critical moment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a new task, that is, how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on the original basi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reform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Practical courses are the enlightenment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in agriculture-rela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ugust 202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adjustment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The course of "Plant Production Basis"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college to train undergraduate talents, and i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Standing at the historical intersection of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the college closely follows the Party's thought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focusing on both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teacher team actively discusses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teaching model.

Keywords: plant production found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griculture; personal training

农业是扎根土地的行业,农学的本质是实践学科。植物生产基础是农学专业中一门注重实践、多学科元素融合的专业课程。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针对农学类专业课程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已任,牢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理念,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因此,此次课程改革要充分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出国家、社会、行业所需的新型农科人才[1]。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设立总体目标:一是带领学生认识园艺植物,了解园艺生产概况。掌握园艺作物工厂化育苗管理技术,以及主要园艺植物的优质生产设施、高产栽培或无土栽培技术要点,改变学生对传统农业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业刻板印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好感度以及对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由劳动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型,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二是扎实学生园艺植物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掌握园艺植物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治理、栽培和管理技术,了解园艺设施类型从无到有,带领学生感受园艺生产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以及中国的园艺生产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切实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内涵。

第一章向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生产及概况,首先向学生介绍园艺植物,园艺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花卉、果树、蔬菜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水果为例,柚子、宽皮橘和香橼是柑橘家族的三大“元老”,柚子和宽皮橘杂交,便形成了橙子;甜橙和柚子杂交,便形成了葡萄柚;甜橙和宽皮橘杂交,便形成了柑;橙子和香橼杂交,便形成了柠檬。经过几代育种家的共同努力,柑橘家族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需求也被满足,无核、去苦品种应运而生[2]。以蔬菜为例,马铃薯不仅是蔬菜,更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中国已培育出以紫色、红色为主的彩色优质马铃薯,将紫、红色马铃薯老品种与优良高产马铃薯品种杂交,改良筛选出100多份不同品系的彩色马铃薯。与老品种相比,改良后彩色马铃薯芽眼小,外观好看,抗病性强,亩产(1亩约等于667 m2)可达到1 000~1 500 kg 。彩色马铃薯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要高于普通马铃薯[3]。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坚定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的决心,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以花卉为例,芦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观赏植物,也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很少有人见过它开花。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芦荟开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园艺植物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花卉基地,观赏形色各异的花卉,参照《花语与花图鉴》一书,学习不同花卉的“花语”,丰富课程的趣味性。

第二章早春生产园整理与病虫害防治,可将模拟农场经营类游戏方式引入到学习,首先是翻地、整地,带领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植物长成后到修枝剪枝环节,修剪枝的目的在于避免植物的枝叶过旺生长,使果实长势更好。病虫害防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常见的病害图、虫害图,例如马铃薯晚疫病、番茄脐腐病、玫瑰白粉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红蜘蛛和白粉虱等,介绍其特点、表现以及造成的危害。还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收集发病的植物以及害虫,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病菌,参与培养病菌的过程。课后更新植物病理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4]。病虫害是造成果树、蔬菜、粮食减产的重要成因,会对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多达40%的农作物产量因虫害而损失,而入侵昆虫造成的损失至少为700亿美元。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具备责任、担当、奉献意识,以强农兴农为已任,真正做到爱农、懂农、践农,全身心投入到农业发展中。

第三章种类品种识别及物候期观察,教师讲授不同蔬菜、果树、花卉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简单的动画向学生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协调发挥师生双向作用,由“重教轻学”转到“教学相长”,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性程度与水平。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以知识传递及灌输为主转到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指导,在教学方法层次上,从以教为主向师生合作教学、研究性和创新性教学为主发展[5]。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能够简易种植的植物,如草莓、郁金香等尝试种植,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种植方式,学习种植知识,遇到问题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每个学生种出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学生参与教学并积极思考提出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探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困境以及现代农业建设亟需智力支持的双重背景下,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农林人才是极为关键的。课程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新技术、新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植物保护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撑[6]。

第四章将纪录片《蔬菜改变生活》导入课程,纪录片共三集,记录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回到土地创业的年轻人、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因设施蔬菜改变命运的贫困户等扎根于土地的生动故事,纪录片通过这些正在发生的生动故事,展现了由冬暖式大棚引发的“绿色革命”,记录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蔬菜改变生活,助力整体脱贫,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日光温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效节能温室,实现了在-20 ℃的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生产喜温果菜的突破,有力地保障了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随着温室蔬菜栽培技术的发展,居民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得以实现,广大农民的经济收益逐渐提高[7]。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实地了解园艺生产园建园及主要温室类型与结构。2015—2019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世界上最热的五年,全球气温比前五年上升了0.2 ℃,主要原因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显著增加。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国做出了碳中和、碳达峰重大战略决策,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首次向全球明确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这预示着我国将从“相对减排”进入“绝对减排”时代,在此背景下,以碳中和为目标,开发绿色生产过程,加快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将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园艺行业课程建设,提高园艺行业高等教育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才能有效促进园艺行业创新发展,实现园艺行业碳中和目标[8]。纸张最早被用作覆盖材料;透明覆盖材料朝着透光率高、耐用可降解等方向发展,体现了设施园艺产业朝着绿色、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未来的日光温室的发展在于开发更加低碳绿色的模式,这需要同学们探索实践,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