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作者: 张智 钟华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现状及发展思路0

摘  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培养核心目标,近些年,经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在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实践课程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需要积极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到酒店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共同探讨并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进步、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输送大批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酒店管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041-05

Abstract: Innov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students are the core goals of talent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after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significan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fessionalism.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attract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hotel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ointly discuss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nd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 talents.

Keywords: hote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courses;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升级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与普及,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

一  酒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设现状

(一)  教育目标的定位

当今社会,高职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入职企业后,能否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崭露头角,未来是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中,酒店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推行创新行动计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备优秀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二)  课程体系的设置

酒店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建构酒店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实现教学和企业人才“零对接”的重要途径。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专业为例,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客观而细致地分析职业岗位及岗位工作流程,提炼出与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包括岗位职业基本素质能力、岗位基础能力、岗位专业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然后按照能力来设计课程,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构架成四大课程模块,即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模块、岗位基础能力模块、岗位专业能力和提升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通过以上四个模块的教学达到适应于专业岗位(岗位群)的基本培养目标,拓展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建立以实验、校内外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  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四大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综合能力,见表1。

(四) 教学模式的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化学习,实践教学以线上与线下混合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线上学习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手段,实现学习时间的自由化、学习资源的多渠道化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线下教学通过校内校外结合,采取课堂实训、企业讲堂、课外活动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并融会贯通。

二  酒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酒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大学每年都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但创新创业理念在高职酒店专业学生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他们仅仅把创新创业理解为一个比赛项目,参与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局限于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获取相关学分,能够顺利毕业找到满意工作即可。并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精神和思维是作为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也是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

(二)  酒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偏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技术被大量运用到酒店服务中,推动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与以往不同,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酒店高级管理人才为现代酒店业所急需。创新创业并不是人人要创业,而是重在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偏差导致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跟不上酒店行业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高。

(三)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且层次简单

酒店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培养为宗旨,大多数学院都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两年半学校理实一体化学习和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对人才的无差别式培养,人才的标准化不能适应社会及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和差异化的要求。现代酒店业发展以及经营模式的创新催生了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需求,酒店专业应探索分层培养专项培养,重新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  校企之间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

酒店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主要是校企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基地,学院为企业(酒店)提供所需的劳动力,企业(酒店)为酒店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实习场所。在合作中,学校总是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深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但由于企业(酒店)本身的组织属性,企业合作的动机主要是解决其用工需求、控制人力成本或挑选适用性人才,很难投入时间、人力或精力与学校进行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对学校而言,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一定程度上更新滞后,无法跟上企业的高速发展;对学生而言,学生在实习中获取企业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实习生培养计划,导致学生仅仅为了获取学分而完成顶岗实习;对企业而言,因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缺位,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后续储备不足,影响企业的升级发展和行业竞争力。

(五)  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不够,实践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酒店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发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主要关注少数有创业意愿或有商业计划书的学生,其进入到创业学院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完善创业项目,部分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并有少数学生项目孵化成功,成为真正的创业者。

但创业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酒店专业的学生未来将成为企业(酒店)的主要人力群体。酒店专业在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上做了很多努力,逐渐整合学校与企业的创新创业资源,改革课程形式,如课堂实训、企业讲堂、课外活动和专家讲座等,但课程内容上仍然以职业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主,与企业深度融合不够,缺少企业真正深入参与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性培养。虽然专业教育实现了从以理论教育为主转变为以实训实践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探究能力、勇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度不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并没有充分开发。因此,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形成以企业(酒店)资源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3]。

三  酒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育发展思路

(一)  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依据,坚定明确的创新实践教育理念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也不断提升,要求职业教育应该以一种开放型、自主型、开拓型的姿态面向社会、面对学生,我们所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应只是熟练技术的操作者,更应该是岗位技术的开发者、岗位理论的创新者、企业制度的开拓者。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企业现代发展需求紧密接轨,从单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转向有优秀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上,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与优势,将创新贯穿于个人发展的始终。

因此,酒店专业的实践课程教育应摈弃以就业为导向的传统理念,坚定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依据,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也能通过实践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设置梯级渐进式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扎实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若要创新创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必须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及时更新旧知识,只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知识真正的源泉。理论知识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是创新创业的支柱之一,理论知识薄弱,创新创业难以突破发展。

酒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能力是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培养的,通过广泛参加专业项目实训、职业技能大赛、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和企业实习实训活动等,充分锻炼并提高职业技能,学生在各种实践中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不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了充分认识,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职业发展方向。一旦确定了发展方向,就会产生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并自觉地投身到更多的实训实践中,在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来指导实践,实现个人能力的飞跃,从而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酒店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长规律,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设置梯级渐进式人才培养目标[4],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第一阶段,以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塑造为目标,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第二阶段,校企协同,共育人才,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第三阶段,以实现“愿意去、干得好、留得下、能成才”的人才成长愿景为最终目标,完成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定向定岗培养,从而为企业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