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探析

作者: 何丽芬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探析0

摘  要: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结构就是由三维度(素养、评价、教学)、六要素(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阶段、评价反思和评价监督)构成分层次的立体结构。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发展就是教师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及评价情感通过内在的评价反思,以及外在的评价监管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教师自身应反思大学英语思政课堂评价质量,提高教学评价效果;学校形成评价监督机制,规范教师评价行为,并为教师提供评价实践机会,提高教师评价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师;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147-05

Abstract: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curriculum is a hierarchic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six elements (assessment emotion, assessment knowledge, assessment skills, assessment stage, assessment reflection, assessment supervision) of three dimensions (literacy, assessment,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 is a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assessment knowledge, assessment skills and assessment emotions develop and reach a dynamic bala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through internal assessment reflection and external assessment supervision.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quality, teachers themselves should reflect o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effect; the school forms an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andardizes teachers' assessment behavior, provides teachers with assessment practice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s teachers' assessment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ssessment emotion; assessment knowledge; assessment skills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所有课程都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同年,教育部出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多元评价。由此可见,课程思政评价既是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评价素养是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评价素养,教师才能有效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一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内涵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可以是一种境界或处世的态度,与素质、修养等词同义。陆游在《上殿札子》提到“气不素养,临事惶遽”[1]。《汉书·李寻传》也提出“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2]。在教育领域,教师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学科素养、科学素养及评价素养。评价素养概念最早由斯蒂金斯提出,指教师所拥有的关于评价活动诸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理念[3]。大学英语思政课程从素养、评价、教学三个维度对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从素养维度分析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素养。Wise[4]提出KAP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将素养分为对知识概念的了解、对知识与社会效应的态度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Stiggins[5]认为,评价素养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活动中修养成的素质,可以用来衡量和判断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课程的评价能力。Davies[6]通过对外语测试教材的研究发现,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具有从纯技术性的测试到测试伦理、测试态度等社会因素的特点,呈现出从技能+知识走向技能+知识+原理的趋向。国内学者郑东辉等[7-9]通过问卷对教师评价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在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运用及评价伦理等方面有待改进;蒙岚[10-11]认为情感态度也是评价素养中不容忽视的方面。可以看出,研究者们主要从评价知识(评什么)、评价技能(如何评)及为何评(评价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制定相关思政评价内容,提升思政评价技能,融入评价情感要素,从而进行有效思政教学评价。

其次,从评价维度分析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养的评价。施良方[12]认为评价是以目的为出发点,系统收集相关信息,对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英语课程思政评价就是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价值及优点做出系统的判断,教师的评价素养表现为对学生英语思政学习进行系列评价实践,主要包括制定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方案、准确收集英语思政评价信息、合理评定与解释英语思政评价结果,以及有效交流与运用英语思政评价结果等。可以看出,从时间维度来看,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思政评价实践包括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及课后评价。课前评价主要是基于思政目标匹配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来进行设计,并据此安排相关评价活动;课中评价是英语教师能根据思政目标选择与开发有效的英语思政评价方法来收集信息,熟练编制试题与设计表现性任务与评分规则;课后评价是教师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英语思政学习的效果进行评定,合理正确地解释评价结果。

再者,从教学维度分析英语课程思政教师评价素养的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围绕学生思政素养增值目标系统开展英语思政教学与评价活动的场所。英语思政教学目标决定了英语思政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认知参与其中,也需要教师的评价元认知以及评价外部环境来计划、规范、监督英语思政教学过程。有效的英语思政教学需要英语教师认知的参与,也需要教师评价的内在自我反省与外部评价监督的参与。英语教师要反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与英语思政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是否正确地采用了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反思学生在英语课程思政学习的自我评价是否存在问题,他们是否如实地评价了自己在大学英语思政学习的状况等,并根据学生出现的评价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通过对英语思政教学中的素养、评价、教学三个维度对英语教师的英语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分析,研究发现,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的素养,也应具备何时评的实践与评如何的自我反省与评价监督。因此,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结构就是由三维度(素养、评价、教学)、六要素(评价情感、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阶段、评价反思和评价监督)构成的分层次的立体结构模型,它将会随着教师教学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不断提升与发展。

二  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结构模型

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情感在英语思政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后,通过内部评价反思和外部评价监督的驱动而不断提升的过程。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情感及认知维度会指导或影响教师评价知识的发展,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反思会促使英语思政教学评价活动不断改进,外部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观的学校环境也会对英语教师行为起着评价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当教师的内在认知或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评价冲突就会出现,教师评价素养就会随之调整而实现新的平衡,也就是说英语教师会在内外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调整思政教学评价活动,寻求平衡,从而提升自身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因此,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评价素养不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动态变化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与评价情感是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基础,评价反思与评价监督是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发展的动力。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评价素养的动态发展就是教师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及评价情感通过内在的评价反思,以及外在的评价监管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一)  结构模型的构成要素

结构要素是教师评价素养架构的横切面,包括教师的评价情感、评价知识及评价技能三要素。这三要素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首先,评价情感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核心环,它决定了评价知识及评价技能。英语思政课程教师评价情感包括英语思政评价信念、英语思政评价立场及英语思政课程评价态度等,这些要素将会决定教师相应的英语思政课程评价知识及评价立场。其次,评价知识是教师评价素养的理论环,是教师开展评价活动的理论基石,具有一定的隐形性,不容易被观察。它既是英语思政评价信念与评价立场的融入,也是英语思政评价技能的理论基础,介于评价情感与评价技能,将二者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最后,评价技能是教师评价素养的实践环,它具有外显型,易被关注。评价技能是评价知识和评价情感的外在操作技能,评价知识和评价情感是评价技能的决定因素。可以看出,英语思政课程教师素养结构的结构环包括评价情感环、评价知识环、评价技能环,随着评价活动的推进,各个环都会向上逐步辐射,稳步上升(图1)。

(二)  结构模型的驱动要素

1  教师评价反思是英语教师思政课堂评价素养动态架构运行发展的内驱力

具备评价反思能力的教师不仅能发现评价实践中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相关评价知识与理念能进一步内化,用于指导评价实践,形成一个良性有序、循环向上的过程。

2  评价监督是英语教师思政课堂评价素养动态架构运行发展的外部动力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是英语课程思政评价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教师的评价给予政策激励与目标引导,确保思政评价客观、公平、科学,从而实现学习者的思政增值目标。当教师评价素养要素维度出现不平衡发展,无法达到内部平衡与协调发展时,外部环境的评价管理与监督就应及时介入,进行政策支持,给予教师相关项目培训与指导,通过外力驱动,迅速使内外部协同发展,促使教师评价素养重新建立平衡协同,形成循环向上的组织架构。

(三)  结构模型的时间序列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基于产出导向、驱动学习的原则,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输出驱动、课中输入促成、课后聚焦产出运用三个教学阶段。因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实践就细化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与课后评价。

1  课前评价,以评促学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水平现状、英语思政学习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相关情况制定相应英语思政教学目标,设计以输出目标为导向的课前任务活动。可以看出,在课前活动开展时,教师的评价活动已经展开。通过对课前活动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现有水平与目标达成状态的差距,从而促进自身的英语思政学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