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研究

作者: 陈波 朱红锐 陈娟 王美英

摘  要:新冠感染疫情使全国高校开始在线教学,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成为紧迫而重要的事。其导向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式网络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来自党和政府的推动、服务和监督,协同创新的组织机制来自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组织。其中,高校党委进行顶层设计,二级学院党委和职能处室组织实施,党支部具体贯彻执行。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是“三全育人”的要求,将大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课程思政;在线教学;协同创新;信息化;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075-04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new coronavirus has led to onlin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thing. Its guidance is to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and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participatory network teaching activities,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power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es from the promotion, service and supervis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mes from the high atten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in universities. Among them,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university carries out the top-level design,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functional departments of the secondary college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arty branch carries out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online teaching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nline teach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formatization; online teaching

2020年春节,新型感染疫情席卷全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1]。的确,这次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一样的冲击与考验。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那就是延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从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瞬间转变成了大规模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模式,“空中课堂”成为“第一课堂”,不再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辅助形式。仅清华大学就有3 923门课程进行在线教学,全国近3 000所高等院校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不计其数,这使课程思政面临新形势和新变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疫情的契机,使课程思政和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相得益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一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高等教育新战略,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程思政模式改革和创新日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

疫情背景下高校普遍开展网络教学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将疫情对学生学业影响降到最低。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其中,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应先于也高于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因此,高校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主动适应教学模式改变与学生健康成长、国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加强网络教学和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做好对学生人格、素养、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他们对互联网熟悉而亲切,适应了互联网自由交流和海量信息的特征,借助互联网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育人方式。在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平台激增,学习资源扩大,各省投入教育信息化的经费增加,出台了各种在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这大大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以在线教学为依托,组织形式多样的“互联网+课程思政”,将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融入生动的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使课程思政与互联网和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更上一层楼。

二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导向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与传统课堂上的课程思政最大区别在于协同创新的导向不同。传统课堂上的课程思政以老师讲授为主,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而网络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则要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网络教学的特点是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建设内容丰富的课程,把文档、视频、音频、图片、图书、阅读、讨论和动画等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看视频、听速课、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在任何时候查阅需要的材料。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因此,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一方面,老师可以将内容广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更自主的学习与成长。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高校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学习表现、思想状况等,设计和实施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对在讨论中呈现出来的个别思想消极的学生,教师采取加强交流沟通,并对症下药地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促进其个性化学习。

科学有效的协同创新导向是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成功并持久的关键,其根本宗旨就是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持久、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我国历史文化、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政治与法律等的氛围是保障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有效运作的基础,这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信任与忠诚体系,系统思考协同创新运作的重要条件,注重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目的不仅在于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更表现为课程思政与网络教学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5]。

三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党和政府是发动机,是协同创新的推动者、服务者和监督者。党和政府从全局出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平稳、高效和健康的同时,促进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彰显着党和政府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时俱进的变革和发展。在应对突发的新冠感染疫情中,党和政府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也需在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服务推动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

(一)  服务推动机制

党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和服务,良好的服务推动机制是保证协同创新机制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建立服务推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搭建高效运作的协同创新平台

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中国大学慕课、超星慕课平台、雨课堂和腾讯课堂等,使这些学习平台真正成为课程思政高地,发挥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作用。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与网络教学协同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各方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渠道优势,以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为依托,以学习平台为基础搭建政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学习平台,有效实现课程思政与网络教学的协同创新,实现协同创新主体间信息交流与共享,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

例如,由北京教育工委、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学习强国”联合录制推出“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由各领域的著名专家主讲,北京市各高校作为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学生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每天完成课程学习和作业,全部课程结束后撰写学习体会,课程学习和心得体会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通过政校企的合作,为课程思政和网络教学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生们通过一门系统开发的网络课程,深刻了解中国全民抗疫的情况,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信心,进一步筑牢“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共同思想基础。此外,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有效融入各类学习平台及其技术升级,积极支持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为协同创新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2  打造素质一流的创新队伍

疫情下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需要有大量创新型人才。一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各级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型人才,他们可以为协同创新搭建快捷、高效的创新平台和创新通道,完成制度创新。二是高校老师,高校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因此,疫情下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需要激发每位老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老师们协同创新的创造力,研究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手段。利用疫情下网络教学的时空优势和老师们学习线上教学的积极性,加快在线课程思政培训讲座的建设和支持,为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型人才和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提供培训和指导。例如,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秀丽教授在腾讯课堂平台,与首都高校教师相约直播间探讨“课程思政切入点”,以较低的成本使广大老师获益,培训效果较好,社会效益较高。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在疫情期间更应当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担负起培训高校教师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协同创新的重任,以各类型的课程为依托,开发系列相关培训课程,搭建起面向各学科教师的“在线课程思政教师发展”平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