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作者: 贾小爱 王丹丹 孟国峰 李云发

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类专业发展迎来新机遇,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对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新的探索实践已是大势所趋。针对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教学中未能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实践创新教育的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健全及专业实践教学融合度低等问题,提出重塑课程能力培养机制,健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协同机制等适应“专创融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形成以“专业教育”为经、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纬,全链条式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有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专创融合;统计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5-0067-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s majors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the training of statistics professional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It is the general trend to conduct new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tatistics professionals. There ar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statistics majors, such as the lack of clos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ailure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in curriculum teaching, imperfect proces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low integration degre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d to reshape the curriculum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and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optimization path. It has formed a full-chain mode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s the channel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the weft,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statistics professionals.

Keywords: specialize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stat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path optimization

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规划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人类社会进入数据时代同步,统计学科建设、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也进入一个快速变革和创新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与大数据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之中,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推动着人们不断前进,也敦促着统计学类专业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需要具备统计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传统的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对统计学类专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并实践一种基于专业深度、创新思维和学科融合的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深度要求学生在统计学领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思维强调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学科融合则致力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统计学专业人才能够跨足多个领域,与其他学科专业人员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通过将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度融合,探讨统计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期为高校统计学类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范式。

一  高校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有的研究者(关颖婧[1]、付景川等[2]、王平祥[3]、齐丽丽[4])从大学类型角度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类大学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予以了分类研究。有的研究者(季琼[5]、秦伟[6]、汪美侠[7])从人才培养规格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同研究。还有些研究者(胡彦武等[8]、张洁[9]、段婷[10]、袁屹等[11])以就业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视阈、以不同模式为先导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总体而言,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学院、教师从不同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日益活跃,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也日益丰富,呈现研究多元化、精细化、深入化的状况。

统计学作为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已经渗透到理、工、农、医、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在生产经营活动、社会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已经演变成了包括数字、影像、声音和文本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载体,而且对数据的处理、可视化和分析也有了强有力的工具,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普及和发展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统计人才是新时期统计学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统计人才培养跨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探索、逐步成熟、深化创新。深化创新初期,在原有统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一部分高校试行统计学与数据科学交叉培养,或采用以数据科学为导向,进行培养模式转型。统计学专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针对统计学专业建设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改革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为推动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时代发展,一些学者对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关于培养目标,温雅敏等[12]、李珊等[13]认为大数据时代要把大数据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应契合市场对经济统计分析人才的新需求,在突出统计学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基础上,重视跨专业交叉学科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服务。关于课程体系,邱淑芳等[14]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并植入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课程,以适应社会对统计学专业的迫切需求和就业的宽泛化。关于教学模式,王瑞珍[15]、刘超[16]主要强调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探讨翻转课堂;高涵[17]、熊成珠等[18]探讨了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关于教学团队,韩静舒[19]、张聪伟[20]认为持续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及学历结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实施措施又是保障机制。关于考核机制,韩中[21]、鲁万波等[22]指出应重视网络平台技术的引进、尽量以多元化考核机制替代原有考试驱动型的单一考核方式。理论研究方面也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有讨论人才培养模式的(罗良清等[23],张馨文等[24],张聪伟[20]),有讨论课程体系设置的(苏理云等[25]),有讨论实践教学的(汤岩等[26]),有讨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卫英等[27],宋杰等[28],张运杰等[29],方壮等[30])。这些文献对统计学专业建设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综上,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转轨,锻炼学生统计思维和统计意识,有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大数据需求+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提升”四维立体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统计人才是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  高校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目前,虽然在统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的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培养高校统计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欠缺,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不紧密

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往往将教学重心落实在专业知识教育方面,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念通常遵循传统的知识传输到实践运用的线性过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渗透不全面、不深入,不够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没有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为主线,对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2  课程教学中未能建立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问题,传统课程教学注重统计思想和原理知识的传授,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主动性,更无法将专业的特色与创新教育结合并体现出来。配套实验教学侧重于统计方法的软件实现,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亦步亦趋”型实践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验素材呈现小样例和碎片化特征,缺乏实际任务引领和驱动下的一手数据,学生无从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程设计类活动过于分散,未形成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