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协同育人功能及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白晓宇 杨延生 邵先锋 闫楠

新时代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协同育人功能及实践路径研究0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外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大幅提高。为充分利用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群体优势,发挥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协同育人功能,该文从数量、教育水平、身份、资源及政治意识五个方面分析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群体优势,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并得出发挥协同育人功能的实施路径,提出进一步提升党外青年教师工作水平与责任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党外青年教师;群体优势;协同育人;育人功能;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045-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teachers outside the Party has also increased greatly.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group of non-party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unction of non-party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brought into pla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roup advantages of non-party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ive aspects: number, education level, identity, resources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investigated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major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unc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ork level and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eachers outside the party.

Keywords: non-party young teachers; group dominanc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ducation func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生命线。高校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就需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育人路径,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授、社会实践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一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决定了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在此基础上,广大党外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群体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不断完善,许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博士及国内高学历知识分子将进入高校作为择业的优先选项,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党外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大幅提高[1]。相对于党内教师,党外青年教师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数量众多。如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加入高校教师队伍提供了机遇。党外青年教师人数迅速增加,比例进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数量优势。第二,教育水平高。据有关统计分析,在全国高等学校统战对象中,35岁以下的党外青年教师占全国高等学校中青年师资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2]。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大多为高学历人才,即学历水平在硕士及以上,包括一些海外人才,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肩负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且在科研学术上也有所建树,有的甚至是学术研究的骨干或领军人物。他们既是该院系的骨干力量,又是高校发展的生力军,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第三,身份优势。高校党外青年教师中有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也有大量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能迅速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对于学生来讲,党外青年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看待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途径和角度。此外,党外青年教师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容易与青年学生产生共鸣,易于发挥共情作用。第四,资源优势。党外青年教师多为高学历、高职称,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他们与不同的群体有联系,在社会和行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使党外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优势。第五,政治热情高涨。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具有积极的参政议政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较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必将为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完善并拓宽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现实及需要的方案规划等的渠道,从而推动高校党外青年教师通过更加深入政治活动获得更强的政治归属感,进而从内心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信任党的领导。

二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调研

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和影响着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对大学生的行为动机具有支配和制约作用,对于国家和民族,社会价值观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导向作用。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部分大学生做了关于价值观认知和塑造情况的专项调研。调研对象为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大三学生,调研以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参与调研人数较少,准确度尚有欠缺,但为完善个人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图1为代表性调研结果。

(a)  您认为目前您自己有没有稳定的价值观

(b)  您认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c)  您认为哪些项目是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d)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必要

(e)  学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您觉得哪几种对您形成价值观有帮助

通过调研发现:①参与调研的学生多在2000年左右出生,大部分学生外向,热情又热心,充满好奇心,富有创造性,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易接受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主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并存,具有较强的公平竞争意识,但部分学生能力不平衡,文化素养有待提高。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③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认知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对专业认识不够深刻,学业和职业规划不够系统,就业方向比较模糊,职业理想存在一定的功利性。④学生对当前学校的三全育人模式较为认可,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这个学生最常接触的教育者基本形成了协同工作模式,在同学们中的接受度较高。

基于调研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途径探索。

三  高校党外青年教师发挥协同育人功能的实施路径

协同育人是指高校相关部门通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最终形成教育力量,取得共同的育人成果。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3-4]。充分发掘和利用党外青年教师的潜能,进一步转化为协同育人能量,多路径发挥育人功能。

(一)  提高综合素质,站在更接近学生的位置服务学生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5]。很多学者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三种组成成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队伍”[6-7]。党外高校教师具有很多自身优势,可以通过担任班主任等途径更加靠近学生,便于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高校班主任可以与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及思政课老师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三全育人的闭合圈。党外青年教师,特别是很多留学归国的博士,他们知识丰富,信息更新快,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饱满的热情融入到学生中,将育人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研,不断研究,在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此外,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思想理论和政治水平也需要提高。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学习与总结,高校党外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素养会不断提升。在课程思想政治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党外青年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知识,而应积极拓宽知识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将专业知识理论与思想政治要素有机地融入教育实践中;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二)  育人育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的思想问题是发挥党外青年教师的育人功能的前提,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党外青年教师的头脑,解决其人生价值观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内容[1]。通过学习,党外青年教师能够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历史使命,将师德修养进一步内化。在学习工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成长和工作经历,用更加朴素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心得。这样的现身说法更能使学生理解接受,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班会上针对热点时事提出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  专业认同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国内学者王顶明和秦攀博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了解后,在思想上对该专业认可、接受,并采用积极的态度进行专业学习和探索的过程[8-9]。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完善。专业认同的主体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要从该学科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视角出发,结合其心理发展规律和课程要素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将专业认同的提升过程分为角色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次。从教师角度来看,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角色认同,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学科前沿、规范使用、工程案例和领军人物事迹等信息,不断拓展和积累教学素材,能够给予学生更多专业认知资料。通过这些客观的信息,学生才能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断拓展和加深,能够摒弃偏见和误解,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甚至行业的体系构架,逐步达到对本专业知识体系、功能及社会贡献的认同。这些恰恰是党外青年教师的优势所在。对于更深层次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认知是更深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能够更直接地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增加专业技能,了解行业前景,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励学生的积极行动,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主要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