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国际合作探究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作者: 周泽军
摘 要:发育生物学专业为湖南师范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是最早设立的三个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如何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如何保持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如何培养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和卓越科研创新能力的发育生物学专业专门拔尖人才,面临着严峻挑战。该文通过亲身经历,探寻建立多维度国际合作机制,拓展新形势下线上和线下合作模式,以期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维度的拔尖创新型发育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国际合作;创新型;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7-0001-04
Abstract: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an advantageous disciplin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it is one of the first thre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age, this discipline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in how to main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how to cultivate top-notch talents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who keep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have a broad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excell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expands online and offline cooperation mode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multi-type,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top-notch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systems and contribute to cultivating more talents with global vision,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developmental biology; graduat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novative; cultivation system
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是国家最早的三个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生物体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细胞分化、器官发育和衰老过程及机理[1]。该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下的二级学位点。该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近50人,并以鱼类发育生物学为切入点,聚焦鱼类生殖发育与多倍体鱼类遗传育种研究,是“发育生物学与生物育种”优势特色学科群的核心组成部分[2]。
近些年,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学科与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美国奥本大学、雪城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水平研究大学和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学科获批了“鱼类生殖发育与遗传育种创新引智基地”和“鱼类发育生物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累计联合培养数名研究生,合作发表30余篇SCI高水平论文。2023年,本学科也承办了“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分会场会议”,并发起成立“生物育种国际创新联盟”。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加速,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发展战略,如何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笔者负责该学科国际合作的工作体会,以本着稳住原有国际合作基本盘的原则,极力开拓国际合作新形式,丰富国际合作内涵,探索多维度国际合作新机制,以期为培养具有卓越创新、创业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实践中,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学科通过搭建多维度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拔尖创新型发育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培养模式,效果显著。
一 构建“1+3”“3+3”“1+N”多种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首先,通过与国外合作单位达成的选拔方式,选择一部分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完成基础课程学习1年,赴外方单位攻读博士研究生3年,学习国际上在鱼类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回国进行博士毕业论文答辩(“1+3”模式);选拔优秀发育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学习3年,再选派到国外合作单位学习3年直到博士毕业,并回国参加博士毕业论文答辩(“3+3”模式);选拔优秀博士后、青年教师等赴国外合作单位进行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训练,学习外方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实验技术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参与合作导师的研究项目,借鉴外方在鱼类分子遗传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经验,共同发表高水平论文(“1+N”模式)。
目前,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下,“鱼类发育生物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通过结合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雪城大学鱼类分子遗传和基因组学研究团队的资源和优势,强强联合,选派优秀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赴美学习,培养符合现代水产发展需要和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项目进展顺利。
其次,留学人员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接受国外合作导师的指导和工作安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定期向国内导师汇报近期进展。留学人员在外学习期间,本学科在经费上也会向赴境外学习的师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资助。
最后,留学学习人员在学成回国后,汇报在外学习成果。成果优秀者,吸引其继续留校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已从联合培养的博士后中,引进一位优秀学生留校工作。
二 构建聚焦型的项目制创新培养模式
以高水平科研为导向,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开展项目制学习,在国外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合作导师的科研项目,外方单位免除其学费。在外方合作导师的“云指导”或者线下指导下,参与合作导师的科研项目,共同探讨项目进展,并合作发表论文。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从事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坚持对研究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训练,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本学科通过前期合作,成功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目前,中外导师正紧密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三 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课程体系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保障高校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简单的“拿来主义”将给国际合作项目的中外课程体系融合造成极大困难。本专业结合中外双方的实际情况,融合国内外高等教育模式与培养体系的各自优点和特色,紧跟鱼类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增设创新方法类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创新能力。引进外方优秀教材、案例和模式,课程内容鼓励采用学科前沿,体现实用性。其中语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由国内教师主要负责,外籍教师加以辅助,专业核心课由外籍教师主要承担,国内教师予以配合,所有专业课程均需采用双师双语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将同一门课程模块进行分割,邀请外方导师“云指导”为研究生、本科生开展全英语课程教学,以适应不同研究方向学生的知识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师资力量,围绕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共同探讨各门课程的相互渗透和合理衔接,建立有效的课程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课程体系还需做好思政课程设置和课程思政建设,选用的教师与教材需以中方为主导,坚持思政教育不松懈,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都要抓,从而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 构建基于科研进展的海外名师讲座创新培养模式
当前,国际上重要科研论文和专著等仍然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发表,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及时了解国内外重要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笔者所在课题组为例,通过定期开展文献阅读汇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最新文献,并结合自己的课题,形成总结报告,发现其中的优、缺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跟踪国际上发表在顶级杂志的研究内容,以讨论方式将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需要讲授的基础知识点有机结合,让同学们以案列内容为“引子”深刻理解并牢固记忆需要传授的知识点。
本学科结合双方的实际情况,引入外方优秀科研成果和先讲技术,邀请外方导师来华或者线上“云讲座”为研究生开展全英语科研讲座,紧跟鱼类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开设前沿讲座,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传授国际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与进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培养一批能够在国际环境中运用外语交流的专业人才。作为未来高素质劳动者,双语教学可以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追踪本学科前沿,掌握最新理论,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 构建基于短期社会实践的海外访学模式
短期海外访学项目已成为促进人才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3]。发育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以笔者所在课题组为例,发育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年需参加2~3个月的鱼类育种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深入一线基层学习鱼类的繁殖、育种、养殖等基本技术。因此,开展以线上和线下交汇融合的海外访学和交换生项目,以高水平科研为主导,提高研究生在重大课题中的参与度,增强其提炼学术问题和科学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基地培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让研究生住在基地、学在基地、研究在基地,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研究生竞争参与创新性较强的课题研究,在前沿科研实践中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 搭建国际合作科研共享平台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外团队紧密配合下,搭建鱼类发育生物学公共实验共享平台,扩大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果产出和影响力。目前,该学科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仪、流式细胞仪、超导核磁共振仪、液质联用串行质谱仪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及设备,并由专业人员管理和操作,具备开展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等相关的科研条件,满足当前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要求。
七 扩大多媒体及网络在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