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榜样教育的活力、困境与进路
作者: 师俊华 朱格格摘 要: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历来都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榜样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丰富青年培育方式方法。融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当前高校榜样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与困境。新形势下,提升榜样教育成效应充分利用融媒体,从榜样选树、榜样教育模式、榜样教育机制、榜样教育环境和榜样教育队伍五个方面着力,将融媒体与榜样教育全面融合,让榜样精神深入人心,让榜样力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榜样教育;大学生;困境与进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7-0090-04
Abstract: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Role model education help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ly enrich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youth cultivation. Integrated media empow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reaking through traditional mod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ringing new development vitality and challenges to current mode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n the new situation, we should fully utilize integrated media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del education, focusing on five aspects: model selection, model education mode, model education mechanism, role mode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model education team.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ntegrate integrated media and model education, so that the spirit of models can deeply penetrate people's hearts and the power of models can better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Integrated media era; universities; mode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difficulties and approaches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融媒体的革故鼎新,深刻影响着包括榜样教育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在此背景下,充分借助融媒体广大辽阔的平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运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大力推动高校榜样教育实现新突破。
一 融媒体时代高校榜样教育开展的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融媒体,作为一种动态的新型媒体,是多功能媒体优化组合的产物,有机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可信性与新媒体的舆论性优势,呈现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3],为高校榜样教育开展带来新活力。
(一) 强交互性:融媒体丰富榜样教育的多元性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媒体交互融合,信息技术日益完善,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依存,创新发展,丰富榜样教育的多元性。
首先,融媒体时代榜样教育平台多元化。一是融媒体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参与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榜样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社交媒体交流等方式与榜样进行互动,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二是融媒体时代,榜样教育可以进行线上教学,如被广大师生熟悉且运用的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不仅可以教学还可以发布考试、随堂练习等,进行过程考核,为榜样教育提供便利。
其次,融媒体时代榜样教育素材多元化。一是融媒体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智能化的系统可以推荐适合的榜样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教育者选取榜样人物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网络检索或新闻报刊等,海量的互联网信息给高校教育教学提供许多可以参考的实例和材料[4]。
(二) 强协同性:融媒体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榜样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被大学生们接受和认可,大大降低榜样教育开展的有效性,而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与融入,可以提升榜样教育的速度与方式,增强榜样教育有效性。
首先,融媒体时代榜样教育多重地域协同。一是融媒体能够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广泛传播。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榜样教育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优秀榜样和故事得以传递到更广的人群中[5]。二是融媒体的发展,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及效率,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大学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全方位了解到榜样人物,与同学们分享,有利于榜样人物的宣传。
其次,融媒体时代榜样教育多重主体协同。一是融媒体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定制化的榜样教育。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建议,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可以提高教育者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媒体网络发表意见与教师交流探讨,使教育者及时地掌握学生们的感想与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再次,融媒体时代榜样教育多重资源协同。一是通过融媒体大数据,可以分析到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榜样人物及学习方式,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榜样教育方式,从而增强其科学性[6]。二是要充分运用融媒体科学技术,如VR、交互视频、卫星遥感等技术,研究开发出独树一帜、异彩纷呈的融媒体产品。
(三) 强共享性:融媒体拓展榜样教育的时空性
融媒体具有强共享性,丰富了榜样教育资源,多样化了表达形式,实现了实时互动和参与,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榜样,受到更广泛的教育影响,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首先,拓展榜样教育的时间性。一是除了课堂上进行学习,课外榜样教育也要进行,融媒体可以将榜样教育拓展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视频等方式,学生可以实时观看榜样人物的演讲、讲座,无需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实际时间。二是教育者可以课后通过发布视频课程学习,使榜样教育不再受时间限制。
其次,拓展榜样教育的空间性。一是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进行榜样教育,如各个高校联合开展榜样教育交谈会,只需要在腾讯会议上开一个会议室,各个高校大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学习,使榜样教育不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二是融媒体也使得过去的榜样教育资源能够被数字化、永久保存和传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
二 融媒体时代高校榜样教育开展的新困境
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庞杂多样,传播迅速,网络环境复杂,融媒体为高校榜样教育开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避免的新困境,阻碍了榜样教育的开展。
(一) 文化渗透:榜样教育环境复杂,弱化榜样教育指向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夸大宣传等问题使得人们难以辨别真实的榜样,碎片化的信息也增加了信息的筛选和辨别难度,容易使学生陷入信息过载和误导。
首先,大学生获取的信息复杂化。有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信息,而大学生们在接受信息时就会很容易被诱导。融媒体时代的信息泛滥使人们面临着信息真实性的挑战,这就需要权威机构、专业人士对榜样进行准确评估和认定,以确保榜样教育的可靠性。
其次,大学生获取的信息片面化。很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社交媒体,但这些平台往往会根据用户的偏好推荐内容,容易造成信息的片面化。若只关注特定领域的话题或者持有特定的观点,那么他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的信息也会更加偏向于这个领域或观点,忽视了其他重要信息。
再次,大学生获取的信息碎片化。网络信息的传播快速便捷,但也存在中途篡改,丢失部分信息的情况,从而使大学生接收的信息呈碎片化,并且导致信息失去公信力。碎片化信息可能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时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更容易受到零散信息的干扰,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 价值迷失:榜样教育方式形式,加剧榜样教育功利化
榜样教育方式的好坏和价值的体现也直接影响着榜样教育的成效,当前榜样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形式化等现象,难以引起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榜样教育方式传统化。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方式大多为课堂教学、开展讲座等传统形式,不去创新探寻更加有效的方式,这些方式起作用的范围比较小,难以真正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7]。高校还应再积极探索,创新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
其次,榜样教育方式形式化。学校有榜样教育的课程,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比如,学校会举行书面测试,以考促学,这样就会让学生只想着通过考试,无法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于心,付诸实践,使得榜样教育流于形式。
再次,高校榜样教育缺乏实践性。榜样教育只注重表面上的学习,理论脱离实践,不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学习榜样人物身上的品质,弱化了榜样教育的效果。在融媒体背景下,由于融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和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立体性,而传统的榜样教育往往无法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来增加实践性内容。
(三) 思维滞后:榜样教育队伍素质乏力,脱离教学实际性
在高校榜样教育中,教师的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对新兴媒体接受度较低。融媒体时代的榜样教育的教育队伍素质需要综合考虑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首先,缺乏对教师的融媒体知识培训。高校不主动开办培训课程,大多数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育队伍素质整体偏低,阻碍了榜样教育的开展。学校、教育机构或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可以组织针对融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包括基本的数字技术知识、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等。
其次,高校教育者运用网络与学生交流的能力较低。一些高校教育者可能对网络交流工具和平台缺乏熟练掌握,不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现在大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社交软件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育者要想与同学们更亲近地沟通交流,就需得学习利用好融媒体。
再次,教育者主动运用融媒体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教育者可能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资源,对于如何有效地使用融媒体教学感到困惑。且一些教育者可能对新技术和新教学方式持怀疑态度,可能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为可靠,对于融媒体教学并不抱有兴趣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