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构建探究
作者: 侯睿 吴恙 赵靖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战线的新兴力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成效也成为新时代检验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第一标准。该文基于青年教师基本特征,针对其在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开展研究,提出和探讨基于“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若干举措,实践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相关举措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7-0151-04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emerging force in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the key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eam. At the same tim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is to teach and educate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a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s achievements have also become the first standar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each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ir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work, and proposes and discusses several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based on the trinity of "teaching training + teaching consultation + teaching research". 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es hav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Keyword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training; teaching consultation; teaching research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党和国家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已经成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已成为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检验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第一标准。每一位高校教师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本科教学工作则是高等院校的根本工作,也是体现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工作。教学工作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广大学生,如何在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站好讲台,传道解惑,尤其是对于新入职高校教职的青年教师,如何快速转变身份、融入课堂、讲好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国内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从国内高校广泛调研来看,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理念认识淡薄。教学理念是引导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标,对教师具体实施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各高校教学育人工作的核心和主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贯彻“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院校的根本职责和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地位也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青年教师由于从教经历有限,尚未系统性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尚认识理解不足、内涵把握不深。同时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各专业,甚至各门课程都根据教学实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行了细化和调整,青年教师对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和课程的精髓,学生学业发展规划等尚不能完全领悟和把握的情况下,就不能对教学理念有很准确和深入的认识,造成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盲目性,效果不显著。
二是教学技能掌握不够。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课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诸多方面。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大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学技能培训,基本没有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课程思政等方面的认知处于起步阶段,对教书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存在不知所措、无从解决等情况。更有很多高校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往往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安排较多的课程教学任务,并且其中不乏存在同一名青年教师同时承担多门不同课程教学工作的现象,尤其是承担新生等低年级本科生课程,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对学生学习效果,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较大。
三是教学、科研把握不均。教学、科研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两条主线,有效的人才培养必须要求教师既要扎根教学,又要钻研科学,并且拥有教学融入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切实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但青年教师是高校新融入的新生力量,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力军,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知度往往要高于教书育人,鉴于此,一方面学校对青年教师在科学成果的产出上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想借助攻读博士或硕士期间的科研基础,乘热打铁、持续发力,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青年教师往往对科研的投入要远远大于对教学的投入,在教学认知和技能本来就薄弱的情况下,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科学研究,势必会造成教学工作质量不高,教书育人成效不够等问题。
四是教学研究能力不足。教学研究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教学学术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行为。青年教师目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使得其开展教学研究的目的性明确度不够;其次是对教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解决难点的途径等研究过程清晰度不足;最后是研究效果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研究学者做了相关研究:文献[1]提出通过科教协同、教学竞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会活动等方式,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相关举措,但相关举措仅适用于工科类专业,缺乏普适性意义;文献[2]提出了通过新入职教工培训、传帮带等方式逐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路,以及建立交流平台扩宽教师视野等举措,但所提出的方法比较宽泛,文献[3]从教学过程规范化、传帮带和学习交流等方面指出了教学培训对于青年教师转变角色,融入教学的重要性,文献[4]从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置、制度建设、激励措施等方面指出学校应多方位协助青年教师投入教学,属于政策制度研究,并没有具体针对性;文献[5]从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意识、自身知识结构、教学技术,以及学校环境和制度方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文献[6]以教学学术为研究对象,围绕教学学术的理念、过程、激励及问题等方面阐述了青年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文献[7]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师德师风建设、教学基本功训练三个方面阐述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举措;文献[8]提出开设“大学教师职前教学模块”课程,并对教学助教、入职招聘、教师资格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制度层面给出了建议,文献[9]从教学督导工作入手,围绕全面指导、榜样示范、分工协作、重点帮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督导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提出要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健全教学激励机制等建议,文献[10]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文献[11]从提高教师入职条件、教学培训、教学督导、教学奖励及教学奖励等方面给出了服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途径;文献[12]从落实教育政策、基于学科发展、锤炼教学基本功、科教融合和教学激励等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给出了建议。
虽然目前的研究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给出了相应对策,但所提出的方案大多是针对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等层面,就具体举措而言,基本上是以教学培训为主的教学能力提升相关方案,并没有从教学咨询、教学研究等方面,综合考虑青年教师教学发展体系的构建。
二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举措探讨
从以上分析看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需要综合考虑从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职业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等多元化因素构建培养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模式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并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该体系以教学培训为基础,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夯实教学能力;以教学咨询为辅助,对教师教学成长全程给予协助、评价与反馈;以教学研究为激励,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学术探索与研讨、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该体系从青年教师思想意识入手,通过系列业务能力训练,最后通过特定效果反馈方法检验教学成效,形成闭环。
(一) 以教学培训为基础,思政引领,夯实技能
教学培训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基本途径,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实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并且要注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理论学习、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对于高校而言,首先是新进教工入职培训,这是青年教师开启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课,必须高度重视。在入职培训中,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师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必须作为第一阶段学习内容,也是作为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强化,让青年教师首先从思想上领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和人民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上进的工作意识。同时还须设置校情校史等相关板块内容,让新进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丰功伟绩有深入了解,强化爱校之心、激励奋斗情怀。为了进一步夯实其思想意识,可以安排特定的参观实践活动,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校史馆等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场所,从感官和心灵上更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的思政意识和道德情操。在第二阶段培训中,有针对性、适量、合理地设置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板块内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进入教师角色,对教育、教学、课程、课堂、学生有初步的认知。在入职培训结束后,要构建一套专项培训体系,持续性夯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逐步提升其育人能力。该体系可以遵循“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建构思路,同时嵌入“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等内容。“教学理念”旨在让青年教师领悟“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成果导向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s)等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明确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之有效、学而有用,最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之后,继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基于OBE的教学方法培训,包括思维启发式、问题导向法、项目驱动法、案例说明法和翻转课堂等,让青年教师全面掌握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实施方式,同时开展有效教学、BOPPPS(Bridge-in(引入), Objectives(目标), Pre-assessment(前测), Participatory Learning(交互学习), Post-assessment(后测), Summary(小结))教学模式等教学评价相关培训,让青年教师能够学会利用各类教学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该教学培训框架的实施,能够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循序渐进地从思想到行动领悟教学的内涵。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技术的逐步推进,还应专门设立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让青年教师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状况及各类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提升教学工作效率和效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