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深入手、全过程”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作者: 刘尊年 张效伟 宋传旺 卢一红 刘静
摘 要:大学生是高校内涵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和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作用不可忽视。紧密结合《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鲁教高字〔2022〕4号)“试点内容(一)”,分析传统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人为本的多方式深入手全过程学业评价理念,以弥补终结性评价仅以考试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和不足。建立基于以人为本理论的学业评价模型;建设一整套切实可行可推广的课程学业评价内容包和执行案例包。实施全过程学业评价,要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原则,由关注考试结果转向教学全过程,要求记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并重,丰富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转变和优化评价标准,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高校的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全过程;课程考核;学业评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105-0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ole of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can not be ignored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both virtue and ability in the new era. Closely combining with the Notic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n Promot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Jiao Gao Zi [2022] No. 4), "Pilot Content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uman-oriented multi-way in-depth whole-process academic evalu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one-sidedness and deficiency of the final evaluation which only takes the test result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human-oriented theory is established. A set of feasible and extendable curriculum evaluation content package and execution case package are constructed. The whole process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oriented and serving for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shift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est results 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require equal emphasis on memory and abi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process and result, enrich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ontents, change and optimiz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so a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and encourage teachers to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s. We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for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the whole process; course assessment; academic evalua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迫切性已广泛引起高校教育界的关注。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出要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鲁教高字〔2022〕4号),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4年底,全省高校所有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力争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全覆盖。紧密结合(鲁教高字〔2022〕4号)文件中的“试点内容(一):改革期末一次考试评价的方式,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多方式、深入手进行全过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以弥补终结性评价仅以考试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和不足,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也意义重大,这也是近年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成为社会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
一 研究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且有效的课程学业评价是教学质量好坏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反馈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改革学业评价方式势在必行,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进行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国内,刘继红[1]将高校课程考试方式概括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终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刘彦文[2]指出“考试目标片面化,仅局限于掌握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测评,高校毕业生擅长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而缺乏动手实操的能力,使得用人单位一度质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陆雪莲[3]提出“学业评价既要评价学习结果,也要更多地评价学习过程;既要评价学习成绩,也要更多关注能力培养。平时作业中尽量减少对理论知识简单总结的题型,多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和拆改创新能力;适当增加以小组协作或口头答辩完成的作业类型”。谢发忠[4]提到“考试形式单一,大都是闭卷,忽略了实践技能考核,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评定单一化,只凭课程考试成绩,未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无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海环等[5]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及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表现、作业、阶段性检验、课外科研实践成果等考核环节,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朱芳毅[6]指出“高校学业评价需实现评价标准层次化、主体多元化、内容能力化和方式多样化,构建政府、企业、学生与院校联动的学业评价制度,完善目标导向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动力支持机制”。武继彪等[7]指出“大学生学业评价主要依据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要求学业评价主体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大学生各个发展领域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通过评价能够认知与激励自我”。亢秀平[8]从评价理念、评价体系、评价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推动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范一强等[9]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讨式学生学业评价策略体系,主要包括课前报告/讨论提纲、预习小测验、学生自评/互评、课后评分和点评等内容。以上文献总结了目前学业评价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学业评价改革措施。
国外,James[10]认为“学习成果评价是通过收集学习成果,检查学生学习经历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实现院校预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的一致性”。Janet[11]指出“学习成果评价指检测学生在完成某门课程或者专业学习后会做什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是教师所期望和预设的目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结果”。Hudspeth[12]认为“学习成果评价是搜集和分析课堂相关信息的过程,包括课堂知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师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Kevin等[13]将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归纳为以“标准化测试、量规、论文、毕业考试和设计”为主的直接评价方式和以“学习行为、自我认知、学习体验、学习满意度”多样化指标的间接评价。Crisp[14]提出“综合性评价”,认为应将诊断性、形成性、综合性和总结性四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任务贯穿于整个学习计划中,并针对不同评价类型的结果和奖励机制给予学生清晰的解释,以达到加强学生当前和未来学习的作用。Yarmohammadian等[15]提出了以AHIP(学业质量改进计划)为核心的学业评价九个指标:一是帮助学生学习;二是完成目标;三是理解学生的需要;四是重视人的要素;五是领导和沟通;六是支持机构操作;七是有效测量;八是计划持续改进;九是建立协作关系。以上文献从学生需求和评价质量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学习成果评价的改革措施。
二 研究理论模型
分析高校传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多方位深入手探索以学生为本,理论与实践、记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并重的高校学业评价体系研究理论模型。
(一) 传统学业评价体系的缺陷
目前,学生学习的重点仍以教师理论知识的教授为主,片面化的期末考试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总结起来,传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具体如下。
1 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不灵活
当前,课程成绩好坏由教师采用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来决定,没有以课程知识点应用领域探讨和综合设计为基础的实践创新活动成果或者学科竞赛获奖等第三方评价。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评价过程的简单化,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同时也阻断了师生广泛交流顺畅沟通的渠道,从而造成学业评价促学促教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