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全过程”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蔡芸 雷斌
基金项目:202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体化、全过程’《液压传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2022213)
第一作者简介:蔡芸(197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仿真优化技术。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43
摘 要:为解决传统液压传动课程存在的教师思政观念薄弱、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不足,以及课程思政改革多重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未重视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等问题,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电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液压传动为例,确定该课程专业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该文从教师团队的建设、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及健全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教学,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到课后拓展,实现“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液压传动;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18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wea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and the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b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s not. This study takes the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he study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 objectiv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and constructs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sound evaluation system. We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rough the pre-class preparation, the class implementation to the after-class expansion. The reform improve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promotes teachers' personal grow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relat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ydraulic Transmiss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mechanism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旨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5]。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外,注重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液压传动是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理论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存在教师思政观念薄弱、教学资源建设不足、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及考核方式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现象[6]。在这样的背景下,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应运而生[6-8]。目前许多高校对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更多停留在课程内容设计阶段,关注于怎样结合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教材和辅助资源缺乏重视。此外,课程思政应该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设计、教学研讨、实验实训和作业等各个环节,不应该仅仅限于与某一些课程内容的结合点上,应该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9]。所以,对现有的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教学,从教学内容设计到过程实施,进行更加全面的探讨改进,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电专业的国家精品课程液压传动为应用研究对象,从多个维度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教学,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展了“立体化、全过程”的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实践,以实现液压传动课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参与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确定液压传动的专业课程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1];“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针对机电专业学生、教研团队确定了液压传动的专业课程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
液压传动的专业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掌握常用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掌握液压系统基本回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够识读常见工业设备液压系统原理图,具备初步工程液压系统回路设计及液压元件选型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采用口述、文稿演示等方法准确表达设计方案、分析计算过程及结论,并与团队成员或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液压传动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液压传动的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流体力学和液压传动的发展及趋势,介绍专业知识点的领域科学家和专家,我国在液压传动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二 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立体化”设计
“立体化”课程思政内容的构建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深入的思政教育。通过“立体化”课程思政内容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体化”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师团队建设、思政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思政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健全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
(一) 教师团队建设
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指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为此,液压传动课课程思政教学很有必要建设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除了强化教师思政教学培训,还需要建立思政教学经验总结与分享机制,使其更好地适应“立体化”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需求。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思政教学座谈会和教师思政教学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立教师交流群组,如微信群、QQ群等,分享相关教学心得、讨论教学问题。
此外,鼓励教师拓宽思政教学渠道,丰富思政教学资源,以提高思政教学效果。例如,鼓励教师将思政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以研究促实践,以实践带研究;鼓励教师跨学科合作,交流具有创新性的思政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政教学方法。
(二) 思政课程内容的多元化
课程组教师以武汉科技大学主编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和《工程流体力学》教材,结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引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热难点问题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备课设置的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案例通常如表1所示,但是在课程讲解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化需求进行多元化发挥。例如,在讲解液压辅助元件时,强调防治油液污染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方面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也可以介绍一些杰出的液压传动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为中华之崛起”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列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故,强调安全意识、团队协作、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三) 思政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教师在运用思政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专题研讨、观看视频、直接导入和启发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课程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构建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学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学活动设计之初,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辅导员,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需求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此为依据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