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改革与实践
作者: 王鸿 曹原 赵海涛
摘 要:产教融合是面向现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经,在“双一流”建设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阐述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教学体系规划、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式教学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实践证明,所开展的创新举措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育质量、教改成果与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025-05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viewed a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in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uch as the sluggishness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m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issues,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ully leverages the long-term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xplores a new path for talent training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raining scheme determination, teaching system planning,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er team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practice that the adopted innovative measures have obtaine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major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然而,许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行业内顶尖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的概念首次在国家层面被提出可以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院校结合办学特色进行产教融合[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教育部门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从此产教融合正式成为国家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2-3]。
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产教关系转变为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相关方深度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需要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各尽所长,变革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各方协同为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壁垒[4-5]。实际上,企业与高校本身存在共性诉求,通过产教融合,可以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掌握通信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助力高校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生产新知识,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和对信息产业变革的适应度[6-7]。同时,企业与高校本身存在着互补关系,高校储备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资源,但大多数教师只擅长学术研究,在成果转化方面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恰恰需要源源不断的成果转化进行技术革新[8]。如果能够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将大幅提升通信类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在国外,发达国家有一些比较成熟的产教融合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要求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学生,学习者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9];美国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CBE)”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0];英国的“三明治”模式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形式,设置学工交叉式的课程培养体系[11]。在国内,结合国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彭峰[12]提出了面向企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革策略。刘月圆[13]提出了职业院校建设满足产教融合需求的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法和激励措施。基于多维协同方法,宋国琴等[14]围绕目标、主体、资源三个层面的协同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措施。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对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有较多实践经验,然而对于本科院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根据自身专业特点与办学特色进行产教融合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应通信技术产业变革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举措,并通过实践检验了产教融合改革创新举措的成效。
一 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完全跟上产业发展节奏
自第一代移动通信商用以来,通信系统基本按照“十年一代”的发展规律进行更新换代,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相对于通信产业的技术变革,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产业前沿技术难以及时进入课堂,导致高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的技能脱轨。此外,一些“双一流”高校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专注于自身的科学研究,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也不愿意投入时间将科研团队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导致前沿的通信知识和技术未能进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课堂。
(二)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企业和高校属于相对独立的两套社会系统,在组织架构、评价机制、社会职能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高校的首要职能在于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进行人才培养,而企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通信类企业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就不会将资金与最新的通信设备投入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即难以调动企业实质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此外,目前很多的校企合作还是流于形式,合作内容和范围仅限于协议条款,出现了高校参与热情高而实际产教融合程度并不高的现象,从而难以真正培养出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 双师型教师建设不完善,校内外教师融合度不高
目前“双一流”高校教师聘任主要关注论文和项目等科研成果,不太注重工程实践经历,导致一些教师很难真正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实践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能力方面较为薄弱。虽然高校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或者挂职学习,但受评价制度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的意愿并不高。此外,课堂讲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企业工程师虽然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很多工程师在知识传授和内容讲解方面达不到教师的标准,导致能“站好讲台”的优秀企业教师数量不足。因而,当前形势下企业教师的指导大都还局限于毕业设计和认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真正能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少之又少。并且,校内外教师负责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双方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融合程度不高,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
二 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举措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已与嘉环科技、诺基亚贝尔、中国电信和中兴通讯等行业头部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协同育人关系。校企围绕培养方案制订、教学体系规划、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式教学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寻找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推进校企协同培养人才,逐步形成专业服务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措施。
(一)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方案融入企业资源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校企深度融合为重要途径,通过企业群支撑专业发展。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构、实习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发挥企业在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中的作用,并且重视吸取用人单位和产业界的意见和建议。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将毕业证书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创建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训练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将职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整合专业基础课、骨干课、专业课和实验实践课程,大幅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例。此外,通过增设产教融合型课程限选模块,重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依托中兴通讯、嘉环科技、中国电信等行业头部企业对前沿技术的准确把控,不断更新数据资源、技术标准和人才规格,通过培养方案修订促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向行业领先地位靠拢。
(二) 校企协同规划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
通过加强校企间协同合作,构建了三实践(通识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二训练(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一融合(产教融合)的“321”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段上从大学一年级一直覆盖到大学四年级,建立了全流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一年级工程导学、二年级认识实习、三年级生产实习、四年级毕业设计。按照企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在校生的实际情况,保证累计不少于一年的企业工程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培训。同时,为保证教学内容紧跟通信企业的发展动态,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根据企业生产和行业标准革新教学内容,培育一批高标准的产教融合课程和教学案例。根据企业生产项目和产品研发,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将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大幅提升综合设计类实践教学项目的占比。例如,为了掌握5G工业互联网资源优化配置相关技能,带领学生赴中兴通讯5G终端制造流水线开展浸润式实地、实操、实景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