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院校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

作者: 吴亚南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院校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0

摘  要: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在交叉学科选题、人工智能AI辅助、个性化指导等方面的质量提升提供技术实现路径。提升高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需要建设综合性的制度保障路径,实现学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和指导教师等各个层面协同发力,推动教学大纲、专业课程与毕业论文课程需求的有机衔接。高校教师要发挥指导教师的学术专长,引导学生结合学情、个体特点打造出最有价值的选题。

关键词:地方师范类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选题优化;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11-04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provides a technical realization path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graduation thes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erms of interdisciplinary topic selec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sistance, and personalized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path,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efforts of schools, secondary colleges,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instructors and other levels,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teaching syllabu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raduation thesis cours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cademic expertise of their instructors and guide students to create the most valuable topics based on their academic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ocal norm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quality of dissertation; topic selection optim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等新科技革命的时代,传统的文科建设遇到了挑战,原有的学科范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以实现学科发展更高境界的理念更新、研究创新。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就学术研究而言,例如传统历史研究强调考证,强调做卡片,强调资料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了这种学术研究方式。有学者分析,目前大部分历史学研究资料几乎都已被数据化,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国学宝典等,研究资料的数据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研究者的工作手段和条件,考据学家恐怕要失业了。[1]”由此看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像历史学等文科专业一样,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面对新学科环境、新技术环境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理念、学科培养定位、写作方法和指导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但是从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撰写的毕业论文整体情况看,现状令人担忧,论文撰写存在着选题方向扎堆、同质化严重,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的信息化能力缺乏及内容观点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令人堪忧,人们对毕业论文课程设置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甚至有学者认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没有存在的必要。主张取消毕业论文一方的代表性观点就是: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足,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文本,论文撰写失范现象严重,学术问题失察现象较多,出现毕业论文非学术性倾向,并以此为借口批驳毕业论文的‘注水’现象,要求取消或改革本科毕业论文[2]。基于以上问题,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完善的毕业论文工作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及指导方式等角度出发,探索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方法。

一  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问题:运用人工智能AI等技术路径优化论文选题

从众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看,毕业论文的质量与选题的质量密切相关。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论文选题有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性,反之,多数情况下质量存在问题的论文在选题方面往往存在不少问题。

(一)  选题范围比较狭窄、创新性不足

选题的确立与专业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知识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大四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对接,让学生重视了解和把握最新理论动态,初步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同时考虑到师范类人才培养方向,要引导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专业探讨与中学语文教学挂钩。以广东省粤东一所地方本科高校(简称“H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从2021届到2023届的选题统计来看,选题范围狭窄、方向分布不合理、不均衡现象严重。具体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以看出,H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大多偏向于文学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较多,而文艺理论与语言类选题很少;基础理论研究选题较多,应用型研究选题较少;跨学科、交叉学科选题,以及地方文化研究题材论文更少。此外,一些论文题目存在选题陈旧、范围过大或者研究对象不明晰的现象,如《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审美实践》《中学古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宋江:古代政治既得利益者的普遍面貌》等。目前我国各本科高校正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是中学语文老师,但2021届时H高校主动选择中学语文教学法论文方向的学生不多,其他方向跟中学语文教学挂钩也不紧密,可以看出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关联方面认识不足。随着H高校二级学院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引导,以及指导老师的提前介入,2022届、2023届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大的改观,84%以上学生选择中学语文教育类选题。

(二)  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辅助确立选题

随着现在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平台的算法分析能力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发布的ChatGPT智能对话模型为代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现象级的科技事件,对传统的文科论文写作等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3]。可以看出,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由于掌握着大量信息存储,并具有人工智能化的优化评估系统,克服了传统人工掌握学术论文信息数据的局限,正在成为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按照一些学者的看法:“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自动化评估与反馈的机器学习系统,提升学生写作技能。[4]”学术创作者以ChatGPT为案例,在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下,利用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预训练语言系统,通过提供相关专业指令,可以撰写出逻辑连贯、内容明晰流畅的一篇学术论文。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可以将近几年的本校毕业生论文选题提供给学生,或者利用中国知网、读秀等大型学术论文数据库和电子数据资源平台,寻找有价值的学术选题。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教育背景信息、学习经验、学习特点等,利用人工智能AI交互对话模型辅助分析偏好选择,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学术创作指导。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人工智能辅助指导,优化论文写作过程,让论文写作变得更加专业、高效、个性化,甚至有趣。尽管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质疑,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手段必然为我们的文科毕业论文写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二  强化指导教师在选题优化环节中的作用

在专业兴趣培养和论文格式规范已经熟悉的情况下,论文选题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起始点,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之处,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选题的可行性论证,优化选题,提高选题的质量。从学生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论文选题的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显现出陈旧重复的症候,因此选题要与学生具体学情、个体情境相契合。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专长、修学情况、民族和生活经历等情况确定选题,构建与学生个体较高匹配度的能力增值空间,激发学生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建立学术自信。这即是:“与学生兴趣特长、能力禀赋甚至个性特点高度匹配,能令此前被评价结果标识为各个等次的学生‘人人皆可有为’,立足学生个体而设计的论文选题,可以爆发巨大感召力,将学生有效整合进从选题到定稿的问题驱动的‘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实践过程。[5]”学生的选题要与指导老师的专业对口,让熟悉该选题研究前沿的指导老师精准细致指导论文,为论文写作提供可靠的过程支持和质量保障,同时深化践行“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一)  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深层专业互动

优化选题,确定好有价值的选题,鼓励学生立足自身特长,结合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实际,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选题,这离不开指导教师的作用。一个好的选题,是指导教师与学生双方在专业上的共同探讨、深层互动的结果。这就是有些学者指出的:“为从根本上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选题环节就高度重视,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与教师进行沟通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借鉴学习的方式选择更加具有研究可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论文写作题目。[6]”重视指导教师的精准细致指导,精细开掘专业选题,实现学生论文专业细分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学术专长精准对接,保证毕业论文写作的精细化、实时化指导。重视学生个体学情的掌握,关注学生个体兴趣、学业专长、所在学校实际等情况,突出因材施教、研究“在地化”,将专业探讨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确立选题,撰写毕业论文。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推崇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目的地进行差异性、个性化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获得个体的最佳发展。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当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育人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最优发展,它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也要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倡导学生在老师指导帮助下根据自身特点、学校学情、地方特色选出适合学生的最佳专业选题。

高校教师在专业上相比学生有更为长期的知识积累,对专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发挥指导教师的学术专长,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引导学生结合学情、个体特点打造出最有价值的选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类专业的选题,指导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选出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比如地方作家、方言土语、区域文化、民间文艺和民间文化习俗类,或者与中学语文教育密切相关的教学实践性选题。这些选题有别于纯理论的研究类论文,可以有效启发学生选择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新颖性的论文选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