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方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 吴翔宇 荆龙 陈艳波

顶层设计方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0

摘  要: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该文首先梳理总结当前该门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点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主线、以爱国情操/科学意识/职业素养为三大支撑环节的课程思政整体思路顶层设计方案,围绕顶层设计方案构建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教学案例集,最后介绍在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电厂电气部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75-06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Part of Power Plant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brilliant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wer industry, which contains rich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an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part of the power plant. Then it introduces the top-level design scheme of the over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of the course with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as the main line and patriotism / scientific consciousness / professional quality as the three supporting links. Around the top-level design scheme,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se se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is constructed. Finally, the reform measur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op-level design;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socialist core values; Electrical Part of Power Plant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授课的有力补充。课程思政缘起于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后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后基本成型[1-3]。经过近年来的探索,我国基本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总体格局[4]。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电气接线(一次接线、二次接线)有清晰、完整、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运行方式,为今后从事电气设计、运行管理和科研工作打下必需的理论基础[5]。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包含很多思政元素,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该课程在大三或大四学年开设,学生已对电气工程专业有一定了解,可结合课程思政进一步培养其专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此外,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力系统重要的专业课,是电力系统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对这门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已有研究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相关的思政建设进行了一定探索[6-10],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思路、教学设计方法、思政案例以及实践路径等。然而,本门课程的思政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问题1(零散):虽注重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但却忽视了对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的逻辑框架构建,各案例之间关系零散,系统性不强,缺乏有机串联与合力作用,学生只是知道一个个思政案例,缺乏系统化的认知,影响课程思政效果。

问题2(“两层皮”):课程专业性较强,思政内容容易与课程知识点联系不紧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如何能够将课程思政如盐溶于水般有机融合于专业教学中、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亟待解决。

问题3(喧宾夺主):思政内容过多时反而冲击了课程知识点的讲授,需要精炼选择合适的思政内容,并在教学时机上多下功夫,避免思政内容分散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力。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团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开展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打造了“一条主线、三个支撑环节”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方案,围绕顶层设计方案构建了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教学案例集,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多项改革举措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通过本门课程的思政建设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专业学习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融电力特色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思政教育,助力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

二  “一条主线、三个支撑环节”课程思政整体思路顶层设计方案

根据课程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架构,在文献[10]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思政整体思路顶层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本课程的核心知识模块包括设备原理、系统认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设备选择五大模块。其中,设备原理包括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原理、灭弧原理、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等,系统认知包括电气主接线认知、二次接线和配电装置认知等,系统分析包括电气设备及主接线的可靠性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等,系统设计包括电气主接线和厂用电接线的设计等,设备选择包括主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和限流电抗器的选择等。

课程思政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核心主线,一方面,从辩证关系和对立统一这两个角度,将课程涉及的五部分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另一方面,课程知识点也蕴含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关的思政元素,例如辩证唯物思想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为了进一步夯实主线,设置了三个支撑环节。首先,课程内容反映了我国电力工业从弱小到壮大的过程,因此从国家进步角度,设置爱国情操环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其次,课程内容也反映了电力行业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因此,从科技发展角度,设置科学意识环节,培养求真创新精神。最后,课程内容涉及很多现场与工程实践知识,助力高年级本科生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最后一公里”的过渡,因此,从实践强化角度,设置了职业素养环节,传承大国工匠精神,为学生成为优秀的电气工程师奠定基础。最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主流价值引领。

通过“一条主线、三个支撑环节”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能够将本门课程的知识及思政教学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性合力,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避免多数思政课程中存在的案例虽多却分散杂乱、忽视整体思政逻辑框架建设这一问题。

三  围绕顶层设计方案的课程思政案例集构建

教学团队围绕顶层设计方案构建了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教学案例集, 部分思政案例列举见表1。下面将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条主线和具体的三个支撑环节分别展开介绍思政案例。

(一)  主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唯物思想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下面分别阐述如何将其体现在本课程的思政教学中。

1  辩证唯物思想

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如图1可知,本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围绕发电厂电气设备和发电厂电气系统展开,电气设备即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各种设备,电气系统即电气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配电装置系统等,设备代表“部分”,系统代表“整体”,课程将结合发电厂电气设备和发电厂电气系统阐述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即电气系统处于主导地位,电气设备服从和服务于电气系统。另一方面,整体是由一个个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即电气系统也是由一个个电气部分构成的。总体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即从电气系统整体出发,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即每个电气设备都有好的性能,那么电气系统整体的功能就能得到最大发挥。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例如,课程中关于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有装设电流电抗器、采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等三种,虽然方法不同(即现象不同),但这些方法的本质上都是通过增大短路阻抗的方法以限制短路电流,即本质相同,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学会举一反三。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本门课“二次回路接线图”中讲解了二次接线图的分类及用途,以10 kV过流保护为例,二次接线图有多种表现方法,包括原理图、展开图与安装接线图等,具有多样性,但是都是用于描述二次接线,具有统一性,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的教学中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经济性与安全性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总体上,发电厂电气系统和电气设备要想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就需要增大投资,即牺牲经济性;要想提高经济性,即降低投资,就需要牺牲安全性,因此经济性与安全性相互矛盾,但是一个发电厂只有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才是一个优良的发电厂,体现了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协调统一性。下面从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时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对立统一性详细论述。

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若采用简单的接线形式,比如单母线接线,具有形式简单、投资少的优点,经济性好,但是在母线故障和断路器检修时负荷容易停电,安全性不足;若采用复杂一些的接线,比如双母线分段接线和一台半断路器接线等,在母线故障和断路器检修时负荷不停电,安全性好,但是投资大,经济性差,体现了在电气主接线设计时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矛盾。在具体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配电装置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量等设计需求合理选择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的优化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