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课调查分析
作者: 许静 岳乙苗 钟婷 张扬扬 付焕杰 时立 陈颖 潘璐摘 要:在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开始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虚拟仿真实验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实践教学提供新途径,但是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实施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该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对管理类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课进行研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文科;管理类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1-0009-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th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courses has begun to shift from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teaching to practical teach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new way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aims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duct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management course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onducting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management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Keywords:new liberal arts; management cours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在新文科背景下,应用于教学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机会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和难度,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能够达到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河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和问题事件情境,让学生能够于虚拟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公共政策决策、卫生应急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和医药工商管理等实践活动。国外已有很多关于虚拟仿真技术在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应用,但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应用较少。国内已有探索虚拟仿真实验与经管类专业实践条件与工具、实践内容与教学模式、实训组织与管理和实践创新之处等以定性研究为主的研究,目前这些研究主要是涉及前期建设与中期实施的过程,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尚未研究[1-10]。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虚拟仿真实验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我校2023年部分管理类专业部分课程开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课。2023年10月对我校59名上过虚拟仿真实验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25名,女生34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8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1人,工商管理专业10人。
(二) 研究内容
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调查内容从背景信息、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设置20个指标。具体指标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教学内容包括契合度、推理难度、设计的合理度及其提高与了解度;教学方法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在教育中的优势,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关键要素和技巧,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教学实施包括实施虚拟仿真实验必要性及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便利,具体实施措施完善程度等;教学评价包括对虚拟仿真实验的满意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虚拟仿真实验评价的满意度等。
(三)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我校管理类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情况;利用SPSS21.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SPSS 21.0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的结果为0.924,大于0.7,信度较高,可靠程度高。利用KMO和Bartlett检验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得到的KMO值为0.84,大于0.7,Bartlett检验得到的p值小于0.05,表明问卷效度良好,可进行因子分析。
二 结果
(一) 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教学内容调查情况
在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所用到的知识与课程所学内容一致性方面,选择“契合”和“非常契合”的人最多,合计占60.65%;其次是选择“一般”的人,占39.34%。
在虚拟仿真实验的推理难度方面,选择“困难”和“较为困难”的人最多,合计占50.82%;其次是“简单”和“非常简单”,合计占26.23%。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方面,选择“实验内容重复操作较多”,占70.49%;其次是“完成所需时间较长”,占54.1%。“与需求契合度不够高”的人最多,占39.34%。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方面,选择“操作分散难形成连贯思维”的人最多,占62.3%;其次是“操作提示少,无从下手”,占57.38%;再次是“内容繁琐难懂”,占47.54%。
在更想了解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选择“部门之间协作实施过程”的人最多,占68.85%;其次是“处理前的计划推理过程”,占55.74%;再次是“解决问题的监督过程”和“事后总结经验的复盘过程”,各占52.46%。
(二) 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教学方法调查情况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在教育中的优势方面,选择“环境更加安全”的人最多,占72.13%;其次是“专业理论可以得到应用”,占70.49%;再次是“有更好的亲身体验”及“节约成本和资源”,均占63.93%。
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老师教学提高方面,选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的人最多,占75.41%;其次是“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和“促进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均占67.21%;再次是“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占60.66%;最少的是“其他”,占59.02%。
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中学生学习所面临的困难挑战方面,认为“有些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的最多,占65.57%;其次是“缺乏实践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均占62.3%;再次是“技术使用较难”,占49.18%;第四是“设备问题造成实验困难”,占45.9%。
(三) 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教学实施过程调查情况
在教学实施方面的调查中,选择课程安排虚拟仿真实验改革“十分有必要”和“有必要”的人最多,占92.8%。
在虚拟仿真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方面,选择“无法面向全体教学”的人最多,占60.66%;其次是选择“运营风险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提高”的人,分别占57.38%和54.1%;再次是“难以达到课程目标”,占50.82%。
在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实施过程中带给老师的便利方面,选择“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的人最多,占80.33%;其次是“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分别占67.21%、65.57%、62.30%;再次是“培养课程开发能力”,占52.46%。
在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实施过程中带给学生的便利方面,选择“对学科兴趣增强”和“增强相关实操沉浸感”的人最多,分别占73.77%和72.13%;其次是“提高了教学质量”“情境教学简单易懂”“增强了学习体验”,分别占68.85%、63.93%、60.66%。
在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效果的措施方面,选择“发展多样化的仿真实验”和“实训平台贴近学生兴趣”的人最多,均占72.13%;其次是“培养方式多元化,提升趣味”“校内平台专业化构建”“实训内容贴合实际操作”,分别占67.21%、65.57%、63.93%。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施的完善方面,选择“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实验可在不同系统操作”的人最多,均占70.49%;其次是“提高图形模拟分辨率”和“软件的稳定性和流畅度”,分别占63.93%和60.66%;再次是“加强自动记录数据”,占54.1%。
(四) 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教学评价调查情况
在对管理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评价的满意度方面,选择“一般”的人最多,占59.02%;其次是“不满意”,占32.79%。
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评估透明度不够,不了解具体的评价标准”的人最多,占70.49%;其次是“评价工具单一,无法满足需求”,占62.3%;再次是“反馈途径不明确”,占54.1%。
对更倾向于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评价方面,选择“教师评价”的人最多,占62.3%;其次是“同伴评价”,占57.38%;再次是“自我评价”,占47.54%;最少的是“平台评价”,占34.43%。
三 讨论
(一) 学生对开设虚拟仿真实验课持肯定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生选择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所用到的知识与课程所学内容“契合”和“非常契合”(60.65%),认为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优势在于“环境更加安全”(72.13%)、“专业理论可以得到应用”(70.49%)、“有更好的亲身体验”(63.93%)及“节约成本和资源”(63.93%);认为课程安排虚拟仿真实验改革“十分有必要和有必要”(92.8%);并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带给老师诸多便利,如“完善课程教学资源”(80.33%)、“线上线下结合教学”(67.21%)、“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65.57%)、“教学内容进行优化”(62.30%)和“培养课程开发能力”(52.46%);并且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带给学生诸多便利,如“对学科兴趣增强”(73.77%)、“增强相关实操的沉浸感”(72.13%)、“提高了教学质量”(68.85%)、“情境教学简单易懂”(63.93%)和“增强了学习体验”(60.66%)等。因此,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虚拟仿真实验课是持肯定态度的。
(二) 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课上遇到的困难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学生遇到的困难包括对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推理难度感到“困难”(8.2%)和“较为困难”(42.62%)、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分散难形成连贯思维”(62.3%)、“操作提示少,无从下手”(57.38%)及“内容繁琐难懂”(47.54%);面临的其他困难挑战包括“有些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65.57%)、“缺乏实践经验”(62.3%)、“自主学习能力不足”(62.3%)、“技术使用较难”(49.18%)及“设备问题造成实验困难”(45.9%)等。因此,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在虚拟仿真实验课上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