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作者: 陈万思 李财德

“行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实践探索0

摘  要: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学科体系、主要内容、受众主体和评价方式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衔嵌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该文基于“行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进行实践探索,在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全面挖掘思政元素后,根据课程建设原则和开展形式将思政元素衔嵌课程教学全过程,最后提出课程思政成效评价考核和体系优化的路径,以期对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行动学习;思政元素;教学设计;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59-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ful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e should dig deepl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subject system, main contents, audience subjec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rganically emb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urse "Action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fter clarifying the course objective positioning and fully m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t inser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form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s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on lea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practice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丰富“三全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1]。当前课程育人在各校深入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在结合自身定位、学科特色和课程设置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有效举措。因课程学科体系、主要内容、受众主体和评价方式等存在差异,各类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体系设计时有所不同[2]。以“行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为例,其作为一门让学生系统掌握工作方法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精准把握课程特点、全面挖掘思政元素

高校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凸变期,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不能准确选择,甚至部分学生尚未形成核心价值观[3],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课程思政开展前,要深入分析课程定位和课程特点[4],明确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5],通过“同规划、同设计、同教学、同考核”的方式,有序衔嵌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育人的目标。

(一)  课程定位与目标

“行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课程定位为提升学生科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思维习惯,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6]。为确保课程质量,课程团队深耕行动学习10余年,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产教融合合作企业Living Case(活案例)、校友企业200余个行动学习实践项目过程及成果,采编的相关案例多次获奖(如“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被国内外专业案例库收入。课程的受众主体为高校所有选修该课程学生,包括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

1  课程总目标

让学生掌握行动学习理论、流程、方法与工具,了解行动学习在不同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  课程分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行动学习的经典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主要流程(如实现目标的四步法等)、重要方法(如团队列名法等)与相关工具(如因果网络图等)及相关实践案例。

2)能力目标。提出并分析解决复杂问题,能有效甄别关键问题及根因,并基于此提出有一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能有效开展团队研讨、组间质疑、口头汇报与书面报告等。

3)素质目标。分析问题、原因、方案之间的关系,通过行动学习实践案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课程的行动学习实践项目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二)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整合各种资源、搭建平台,融合特定历史情景和元素,通过鲜活的案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7]。基于“行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定位和目标、学科体系、课程内容、受众主体和评价方式等,在开展课程教学前初步挖掘以下思政元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设计方案等行动学习全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并作为筛选问题及解决方案的重要基准。

2  团队合作精神

依托团队合作与内部分工方式,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相互配合、借鉴和学习,通过协作配合,凸显成员价值,强化集体主义思想。

3  伦理价值观念

在具体案例分析时强化伦理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坚守学术道德、科研伦理、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4  国际化视野

在课程中借鉴相关领域国际前沿成果,丰富国际视野,基于全球竞争态势引导学生持续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面向”。

5  问题导向意识

课程以问题为中心: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问题导向意识,着力提升解决学习、工作、职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道德修养

在案例分析中注重挖掘主人公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在品质,譬如敬业、诚信、友善、勤奋和自律等特质。

7  新时代特征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培养数智时代持续便捷有效的学习习惯,并立足于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实践探索,以新技术新范式推进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8]。

8  社会责任

在识别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将经济盈利和社会责任、内因和外因、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等结合起来。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优秀品质,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推动实现“两个结合”思想的践行和落地,通过转换话语体系提高接受力,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支撑力[9]。

10  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中注重批判精神培养,让学生敢于质疑已有理论和权威,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去探索和发展。

二  确定课程建设原则、明确课程开展形式

课程建设原则和开展形式对课程思政成效产生重要影响,也是课程思政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  课程建设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转化

基于学习金字塔进行课程设计,以数智技术为媒介,通过线上自学慕课满足知识需求、线上提交案例分析作业、线下团队研讨行动学习实践课题、线下汇报及组间质疑等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掌握课程内容。

2  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主动发现和识别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行合一。

3  以团队为载体,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行动学习、案例教学等团队学习方法,把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激励与约束、目标与现实、商业与科技等结合起来,在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课程开展形式

结合学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本课程选课学生多来自理工科专业的情况,致力于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链接“商业”与“科技”(B+T)的复合型知行合一人才。

本课程开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打破时空边界,充分运用和把握数智技术,缩短学习的时间成本[10]。

1  线上学习及课后学习

本课程线上学习主要依托慕课平台,涵盖课程指定教材《行动学习:激发管理潜能》的所有内容,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课程提供的参考书为本课程授课教师编写或相关领域自资深专家的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该课程基本内容、学科特点、方法思路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确保覆盖本课程理论知识体系。

2  线下课程

本课程合计学时为32学时,线上学习穿插于线下教学之中。如此安排,可以保证在授课教师引导之下,开展有组织、有目标、有导向的学习活动,确保围绕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