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 王枫 邵强 马庆龙 郑琳
摘 要:新工科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制造2025”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针对传统机械类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以OBE-CDIO相融合的理念为引领,面向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统领学生培养全过程,以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一体系、五节点、三主体”的培养机制,重构课程体系,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探索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159-04
Abstrac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social industry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mechanical undergraduate talents are the stro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China to take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and realize the "Made in China 2025".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alent training, with the concept of OBE-CDIO as the lead, with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train the applied personnel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 system with five nodes and three main body" training mechanism was built. The curriculum system was reconstructe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as improved, multi-level,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 new era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mechanical major;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talent training
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符合当前和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需求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是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为21世纪工程教育挑战提供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的重要举措[1]。
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新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力军。应用型人才强调学以致用,以用为本,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机械类学科虽然办学历史底蕴深厚,但传统人才教育模式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不充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使得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如此,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我国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使得原有单一、封闭模式下培养的机械类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即使就业的学生也难以适应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求[2-3]。为了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实现“中国制造2025”,机械专业作为新工业革命时期应用型人才输入的中流砥柱,应对当前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亟需进行改革,符合我国国家教育战略要求的新型工科专业。
一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对面向新工科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2-5]:①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需要存在差距。高校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业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要求不清晰,导致学生毕业时求职困难,就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角色。②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由于近年来对培养方案学分限制的要求,使得很多专业课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不仅缩短学时,甚至取消了某些课程,相比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时间更加捉襟见肘。学分的减少不是简单粗暴地对课程进行加减法,而是需要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如此,课程内容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这样学生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无法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③教学模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联系。课堂上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与工程背景、工程案例的有机融合,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不理解,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④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孤立。课程实验多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缺乏开放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缺少感性认识与实践体验,难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割裂了课程之间的继承性,致使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时候无从入手,前期的实践环节如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