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融入”创建高校党支部基层党建育人新模式
作者: 朱红钧
摘 要:为破解高校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近年来,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将研究生党员混编入教师支部。从组织设置模式破冰出发,积极探索实践“逐梦深蓝、四个融入”支部工作法,将学科专业理想、师生党员互动、大学精神传承和重大战略需求在思想、组织、文化和业务上深度融入党建,提升党支部的引领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党建和业务“双带头”作用,对促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党建育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个融入;逐梦深蓝;师生混编;党建育人;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07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wo skins" between Party construction and busi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rty branch of Offshore Oil & Gas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mplemented a mixed compilation model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An innovation method of four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for chasing blue ocean dream is propos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ideals,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ransmitting of universities' spirit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ical objective are deeply integrated into Party building from ideology, 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business, respectively. As a consequence, the leadership, combat effectiveness, cohesion and execution of party branch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ringing into full play of the "double leading" role of Party building and business. The techniq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accelerating the high-level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guided by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Four Integration; chasing blue ocean dream; mixed compil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ducation guided by Party building; Party branch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党的建设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重要引擎[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防范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风险,把好人才思想关、信念关、质量关尤为重要。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引领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课内、课外互补联动,践行“三全育人”,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点燃党建育人红色引擎[6-7]。
为破解高校党建与业务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张皮”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从研究生党员混编入教师支部的组织设置模式破冰出发,探索实践并梳理凝练了“逐梦深蓝、四个融入”支部工作法,如图1所示,从明确学科专业理想、强化师生党员互动、发展大学精神传承和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四个方面分别在思想、组织、文化和业务上深度融入党支部的建设,提升了党支部的引领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党支部于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省高校十大基层党组织实践案例。入选以来,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建与业务的“双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多核协进,促进了西南石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推动了党建育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四个融入”支部育人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成熟,形成了具体的“三打”“三创”“三发”和“三聚”举措,如图2所示。
图1 “逐梦深蓝、四个融入”支部工作法
一 学科专业理想在思想上融入党建,提升引领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牢筑信仰之基,发挥党建引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龙头作用,而要恒久持续发挥党建育人动力,重点在思想统一。因此,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通过打磨党支部共同行为准则、打造党支部典型教育生态、打通党支部学习分享平台(简称“三打”),将学科专业理想在思想上融入党建,持续激发师生党员干事创业的内生源动力。
一是打磨支部共同行为准则。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依托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教研室建立,中心任务是培养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于2010年教育部批复设立,2011年开始招生,旨在为我国蓝色国土的开发输送生力军。因此,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高校教师和中共党员双重身份,凝练提出“塑正筑魂、厚德育人、挚学谨研、勤实敬献”的十六字党支部核心价值观,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具体体现,通过共同的价值引领,深化了教师党员的使命意识、角色意识、宗旨意识,使教师党员自觉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才的引领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者,牢固树立了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
二是打造党支部典型教育生态。近年来,紧扣党中央关于理论学习的指示精神,先后开展了“践行两学一做,争当时代先锋”“走进英模人物,学习先锋模范”“探寻历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昂首阔步新征程,携手喜迎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引领创新绩”等多个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红色实践(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实践)、事迹宣讲(讲述英烈、模范、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现身教育(邀请英雄、劳模、先进党员零距离现身分享)相结合,延拓理论教育的空间,树立学习奋斗榜样,强化爱国奉献精神。
三是打通党支部学习分享平台。在党课中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开展实时互动,实时分享学习心得、答题结果,保障党课学习成效。采用翻转课堂、小组研习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创新党课学习模式,提高师生党员的参与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飞书群和云端会议等线上线下协同、课内课外互补,探索实践了多维度立体式学习模式。打造了“人人讲党史、周周微党课”品牌,每周开展人人微党课,人均讲授1~2节/年。在每学期初制订党课计划,每次围绕共同主题由一名教师党员和一名学生党员分头准备,师生党员同台竞技,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调整为“人人云党课”,确保了党课讲授不间断、理论学习不掉线。
二 师生党员互动在组织上融入党建,提升战斗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需对标“七个有力”,将师生共同目标与党建育人相结合,培育时代新人,而优化创新党建育人格局,重点在组织保障。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党支部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创立特色育人平台、创建联合育人载体(简称“三创”),汇聚师生共建合力,在多元化育人渠道的开辟和浸润式品格涵养环境的打造中,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将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党员纳入教师党支部创建师生混编型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包括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党员参加的党员大会、全体教师党员参加的支委委员扩大会议、支部委员参加的支部委员会及党小组会议,一课拓展为书记上党课与人人微党课。其中,由教师党员与所带的研究生党员构成的党小组,实现了党小组与课题组的深度融合,导师在学术指导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人、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人、以科学家的报国使命激励人,促进思想引领贯穿科研育人全过程。
海洋油气工程研究所现有党员43人,其中教师党员13人,分为三个党小组,充分发挥了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示范引导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师生同学、教学相长的氛围。师生混编支部模式已在西南石油大学推广,由其带来的“蝶变”效应,被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整版报道,亦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十余家媒体相继报道。
二是创立特色育人平台。聚焦“三全育人”,实施“双师四导”,如图3所示,明确学术授业教师、育人引路导师(双师)岗位职责,制定班导师、寝室导师、课外科技活动导师和学长导师(四导)任务清单,课内课外无死角不间断协同育人。其中,学术授业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实践“三寓四化”式课程思政,将关键概念道理化、抽象理论精神化、知识来源故事化和学科发展榜样化(四化),实现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寓教于乐(三寓),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和感同认知,如图4所示,促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之间的有机融合[8]。育人引路导师现身教育,开展教授有约、青春引路人、名师面对面和蓝色梦想大讲堂等活动,年均50人次。每名教师党员均担任班导师,心系班级学生成长,定期组织召开班级大会、专业大会,年均10次。每名教师党员还需担任寝室导师,深入学生寝室座谈交流,每月至少1次。此外,研究生导师和优秀的研究生学长共同担任课外活动导师,为本科生的创新梦想插翅,使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技活动参与度达到100%。近几年,学生获得包括全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最高奖——海洋杯等各类国家级科技奖励300余项。遴选优秀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学长导师,与本科生寝室结对,实现知识解惑、人生规划上的朋辈帮扶,弥补育人盲区。
三是创建联合育人载体。与本科生党支部、团支部结对共建,扩大育人辐射面,与结对党团支部常态化开展促膝谈心、红色实践教育、参观科博馆和同学共做互监督等活动,并带领学生参与精准扶贫,以身示范,引领学生成才。
三 大学精神传承在文化上融入党建,提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