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李志勇 万辉

电气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0

摘  要:新工科高校专业课程群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链条,也是育才育人的主阵地。该文所提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是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目标,把思政元素合理规划分配到专业教学的全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覆盖专业学生全员的效果;利用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切实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保障各个课程单元思政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实现全方位育人。实践表明,“手拉手”是一种多元共建和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合理衔接和递进增强,达成立德树人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课程群;思政教学;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5-0139-04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course group of new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s a chain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also the main front for nurturing people and cultivating talent. With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s the core goal, the "Hand-in-H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group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programs and alloc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 We combine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vering all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utilize the overall advantages of the course group teaching team guided by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aim is to ensure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cess of each curriculum unit is dedicated and approachable so as to promote an all-round education.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Hand-in-H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sonable connection and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hile attaining the goal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Key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 grou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new engineering

专业课程群是一条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知识传授链,是一条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链,也是一块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矢志科技兴国的育才育人主阵地。课程群建设作为一种高校课程建设的新模式[1],有利于缓解培养方案中课时上限的压力,有利于消除新工科各专业课内容交叉和重复性教学等弊端,提高专业课之间的整体衔接性[2]。课程群建设需要结合专业背景、专业特性及现状条件,以往课程群建设大多关注于教学过程“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辅以教材开发、教法推广、团队建设和制度改革等措施[3]。面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使命,给专业课程群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

近年来,国家强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现已成为加强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举措[4]。新工科高校开展专业课程群思政教学,是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目标,把思政元素合理规划分配到专门教学的全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覆盖专业学生全员的效果;利用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全面保障各课程单元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切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全方位育人。

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种新模式,可建起三个“手拉手”:一是课程之间“手拉手”形成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接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切实的专业收获感;二是课程群教学团队成员之间“手拉手”,课程群教学团队含专业教师和教务管理、校内教师和外聘导师,联手完成课程思政的思政体系设计,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直到思政效果反馈评估的闭环质量管理;三是课程思政体系各环节“手拉手”,在电气专业课程群的范畴内,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和落实责任,一体化贯通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

“手拉手”是一种多元共建和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手拉手”共建从理论研究、教学研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全面开展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例如通过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教学经验交融和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研科研和师资队伍等提升与发展[5-6]。综上,将“手拉手”模式落实到新工科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中,有较高的探索价值和较好的预期前景。

一  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目标

(一)  “手拉手”总体目标

在课程群“手拉手”思政建设中,强调专业学习和立德树人目标的聚力效应,强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显性的知识传授好比是“水”,而隐性的课程思政元素好比是“鱼”。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就是集“小水”为“大水”,海阔凭鱼跃,让课程思政之“鱼”不再囿于不同专业课程的沟壑之中。本文研究和实践的总体目标是以电磁场课程群为对象,面向自动化学院电气专业720名本科生,利用课程群和课程群团队“手拉手”优势,全程、全员、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

(二)  “手拉手”子目标解析

第一是基础目标。夯实电气专业课程群“教+学+实践”三位一体教学过程,在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手拉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专业提升获得感。

第二是思政目标。将课程群课程思政体系各环节“手拉手”,从课程群和思政体系的更高高度和更广视域出发,整理修订完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凝练等,剥除冗余重复内容,把课程群思政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是实践目标。课程群教学管理团队“手拉手”,做到思政元素进教案,思政讲解进课堂,思政案例进实践现场,思政教学督导评估进行闭环质量管理。

其中,“教+学+实践”三位一体教学过程“手拉手”设计与课程群课程思政体系各环节“手拉手”设计不是两个独立的链条,既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衔接设计问题又有思政元素的递进增强过程,两者需要相互呼应,关键要解决好课程专业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和层次化布署问题。

另外,实践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即充分发挥课程群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优势。面向“教”,构建课程群课程思政管理规范,落实责任制度;形成一套评价优化机制,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学”,剖析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营造有针对性和有亲和力的课程思政教学环境,用专业价值魅力带动学生树立起科学观和爱国情操。

二  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

专业课程群“手拉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的总体架构含设计和实践两大实践工作。首先,以“三全育人”为总体目标,组织专业课老师、教务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以课程群教学、课程群思政体系、课程群团队建设等为三条“手拉手”链路进行规划设计研究,设计形成面向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专业全体学生,开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与管理的架构与模式。实施时包含“教+学+实践”课程群教学过程“手拉手”、电磁场课程群思政体系各环节“手拉手”和电气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管理团队“手拉手”三个子内容,相关工作要点和预期效果如图1所示。

以保障专业教学质量为目的,电气专业课程群“教+学+实践”课程群教学过程“手拉手”。考虑培养方案中总课时的限制,对电磁场课程群课堂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追踪电磁学科发展的技术前沿,考虑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潜力优势,提高课程群之间的整体衔接性,协调规划剔除课程交叉和重复性教学环节,优化和完善了电磁场课程群教学知识体系。以“学”为中心,及时增强电气专业内容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一种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浸入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上课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为课程群课程思政元素的合理融入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更广阔的平台基础。

以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为目的,电磁场课程群思政体系各环节“手拉手”。秉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课程群的工程背景、工程实例、工程历史、工程哲学、治学传统和学科历史等,构建成一个统一的、层级式的课程思政载体,挖掘、阐析和精选各层级的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胸怀大局,立鸿鹄志,探寻规律,达到提升思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例如,增强学以致用的理念,融会贯通到课程群中的课堂实践环节中,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各种素质的综合提高。再如,将更多的前沿科技知识,以及教师科研课题融入教学与实践内容,提升学生的科技强国意识和专业自信力。

以闭环管理和长效正激励为目的,电气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管理团队交叉“手拉手”。利用课程群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优势,联手实现课程思政从思政体系设计,到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直到思政效果反馈评估。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保障每个课程单元教学环节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另一方面走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路线,一体化贯通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让课程群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思政建设“设计-实践-评价”的一体化闭环管理。

三  实践成效分析

如今,00后大学生步入校园,因其成长在一个思潮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在考察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电气专业电磁场教学实践中,优化设计并实施了课程群思政教学模式。即在课程群范畴上,剥除冗余,强化衔接,先与学生达成育人育才的共识,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全程中感受课程思政,全面提升“德育”的质与量;通过生-师互动,让专业课堂内容形式更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师-师相携,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中采用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机制,共同探索和强化课程群的育人育才功能[7]。已达成的具体成效如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