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学研创全链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作者: 刘立新 寇尚乾

摘  要: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着力构建和优化由产、教、学、研、创五环节组成的协同育人体系。产业需求是人才培养之源,面向产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导向;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之基,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自主学习是人才培养之魂,个性化发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向;科学研究是人才成长之翼,探索新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坚实根基;创新创业是人才成长之擎,自我实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产、教、学、研、创循序渐进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闭合循环系统。

关键词:产业需求;教育教学;自主学习;科学研究;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6-0152-04

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new era,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teaching, lear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the five links composed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dustry demand is the source of talent training, industry-oriented is the fundamental guidance of talent trai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basis of talent training,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is the basic way of talent training; self-study is the sou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s the valueorient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he wing of talent growth, and exploring new knowledge is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engine of talent growth, self-realization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Production, teaching, lear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gradually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and together constitute a closed-loop system for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 industry dem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应用型人才是指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专业技术、从事基层工作的专门性人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层次和标准越来越高,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丰富了应用型的本质内涵,高素质、综合性成为了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主要特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可见,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基于“技术应用”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立德树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学、研、创五环节协同育人的问题:“产”即产业需求,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人才;“教”即教育教学,指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学”即自主学习,指个性化培养与主动发展;“研”即科学研究,指探究新知与增长见识;“创”即创新创业,指职业设计与自我实现。产、教、学、研、创五个环节各自相对独立而又互为基础和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闭合式双向循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  以产业需求为源,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1]。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错误的理论假设——学生只要掌握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就能自动应用到实践场景之中。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着力以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成长的规律,事实证明,仅靠掌握理论而无实践能力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显得无能为力,难以胜任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

因此,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正视产业需求,以产业需求为源,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①理论教学仍然是重要的和根本的,但是需要简化和突出重点,要结合产业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浩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有针对性地提炼适合产业需求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省略过于抽象的理论堆砌和过于繁琐的推导过程,将专业知识和产业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教以致学,学以致用。②教学过程不应是被动的、单向的,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双向互动的。要引领学生善于发现产业中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同时,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实践、实习、实训和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产业实际进行深度思考,探索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思路、方法和措施。③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面向产业需求,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研究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教师的项目或围绕某个问题自主设计项目进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变化了的情景中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即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然而现实中,产学研协同共构机制还不完善,产学研合作关系松散、合作方式单一、合作层次偏低、协同效能不高[2]。基于此,学生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增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④在教、学、研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要引领学生创新创业,这是一个知识应用和能力又一次提升的过程。创新创业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任务重、环节多、需要核心技术和综合协调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核心是“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稳固运行的关键在于实现人才的融合共享[3]。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双创”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创新创业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过程和任务,也不应该是功利化的,而应该是常态化的育人过程,存在于本科各阶段、各学科专业与课程之中,是学生灵感的触发、是随时随地能够开展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二  以教育教学为基,塑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和有机整体,既有教育内部的要素整合,也涉及教育外部的社会需求要素整合,是学校与社会之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与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是“教育场”“社会场”“产业场”之间的多频共振与协同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学校内的教育,是封闭式的办学,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多元化,学校需要走出“象牙塔”,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从本质上讲,产学研协同育人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以市场契约和社会信任为基点,既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性的产业活动。产学研协同育人既需要教育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高效配给,又需要生产活动内部各要素的整合调配、效率优化,更需要教育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相互转化[4]。

鉴于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以教育教学为基,统筹产业需求、学习过程、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各环节,塑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学习与应用、技术与研究、创业与职业四维协同。①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协同。关注产业核心技术,聚焦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推动育人过程、育人方法与专业教学的迭代转型与升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行业创新知识,注重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实际、工作流程的对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资源联合办学,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与平台,校企联合共建与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和考核评价等环节协调推进,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格局。②学习过程与专业应用协同。教育教学要注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习过程与专业应用相协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是为了引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同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面向产业需求,与专业知识应用相协同。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学生自主探索,推出诸如项目化学习、浸润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积极搭建与创造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与机会,推动实习实验实训实践“四实联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③研究方向与产业技术协同。教育教学要引领学生自主开展研究与设计,引领学生围绕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应用技术研发,通过市场调研、进厂矿企业、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协同。教育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围绕产业与社会需求进行自主创业,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  以自主学习为魂,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应用型人才是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是创新型、全面发展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的外在影响,更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教育实践中,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规模的需要,应用型高校中往往存在“重教轻学”“批量生产”的现象和压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做法,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个性发展受到挤压,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基于此,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灵魂和主线进行系统化设计,开拓新视野,拓展新路径,谋划新举措,服务于适应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聚焦产业技术需求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引领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通过图书资料查阅、实验操作、社会调查与实践等形式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教学管理中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有利的空间和机会,如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引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自立自强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在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将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结合起来,一切以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的自我发展、终身发展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和学会发展。将教学过程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功能,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在研究过程中引领学生协同创新。鼓励研究与创新,提倡交流与合作,通过创设兴趣小组、课题小组等形式,在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引领下从事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区、街道进行社会调研与实践,从企事业单位遴选技术骨干、管理专家、社会名流等担任学生的研究导师,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与评价,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一定研究能力、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④以创新创业为载体,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引领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以职业发展为主线统筹课程学习与自主学习,丰富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创业大赛为契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参赛方向,凝练参赛项目,通过技术开发与优化组合,“产出”具有参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设计,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成就感,提升自我发展实力。

四  以科学研究为翼,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承的场所,更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同样应该具有研究的功夫和能力,是复合型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5]。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之翼,可以让学生“飞”的更高,实现人生理想,服务社会发展。随着当今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