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建设
作者: 宋泽章 聂美怡 罗情勇 刘钰铭 李壮摘 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意义重大。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对标“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接轨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化教师培训队伍,将国际化教学融入到专业核心课中;坚持以学科的五大重点攻关方向为基础,优化课程架构,充分拓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把握科学前沿;坚持以创新为导向,优化考核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该门专业核心课建设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为相关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双一流;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038-04
Abstract: First-class graduate education is pivotal for developing top-tier talent with innovative prowess and a global outlook. By advancing reforms in graduate pedagog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Frontiers of Geological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aim to bolster exemplary programs and nurture talent in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etting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s, this course precisely identifies and addresses existing curricular challenges; it maintains a commitment to First-class by harnessing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assembling a global cadre of educators, and embedding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to the core curriculum; in alignment with the discipline's five principal research trajectories, we are optimizing the curricular structure to broaden its scope and deepen its content, thereby enabling students to stay abreast of scholarly trends and the forefront of scientific inquiry. Innovation is at the heart of our approach; we are refining assessment methods to foste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among students. Thi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framework establish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graduate education, serving as a model for simila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fforts.
Keywords: Frontiers of Geological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ouble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ase teaching;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1]。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2-3]。
“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4]。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更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双一流”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教育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5]。研究生教育既肩负着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任务,又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点,是衡量教育发达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研究生教育及其规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跟不上、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须综合协调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内涵式发展研究生教育[6]。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而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在于课程,它是高校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相互沟通的桥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7]。
2014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同时印发《关于组织实施研究生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8],决定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课程的建设质量对于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关键的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我国行业院校中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源于1953年设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及地球物理勘探两个专业,并于2017年和2022年选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深化研究生教改,强化课程建设,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本文以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为例,通过对标“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准确定位课程存在的问题;整合教师资源、优化课程架构、优化考核机制,希望能够接轨国际化资源、打造国际化教师队伍;拓宽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前沿、了解学术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主动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准确定位课程问题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生专业核心课,受众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青年培训班及人才班学员等学生,授课人数众多。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体系尚在不断实践和修订中。学校始终把优化课程体系作为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相比前几年,课程体系已有较大改进,更加注重学科基础的宽厚性,强调课程的前沿性,硕、博士课程的贯通性也得到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教学国际化尚需加深
目前,高等教育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①学科分布多元化;②教育理念由“教”到“育”转变;③国际化的内涵和形式发生质的转变;④教育形式及对象的扩展;⑤国际教育正在从作为一个附加选项或一种培养方案的特色逐渐转变为一种嵌入式的需要,进入到核心组成。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走国际化之路,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初期,授课教师全部为国内教师,虽具备了较高的学历背景但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较低;授课内容主要以中国的油气田案例为主,亟需补充国外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的先进案例;授课教材主要以国内参考文献为主。总体上,师资与教学内容无法达到国际化的要求。
(二) 课程架构难以服务学科建设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开课初期,授课教师主要来自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两个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勘探)和地质工程(开发)。因此,授课内容主要源自这两个二级学科的传统方向。经过“十三五”和“双一流”首期建设,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服务国家能源需求和“双碳”目标,学科确立了5个重点攻关方向,分别为(超)深层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与探测、复杂地质剩余油气智能化预测与挖潜、深水油气资源与勘探、清洁地质能源和油气伴生战略资源等。很显然,早期的课程授课内容与这5个重点攻关方向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服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目标。
(三) 创新思维训练不足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的定位是一门前瞻性很强的课程。然而,本门课程仍采用传统的单一接受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的授课内容主要基于文献综述:一方面,授课内容容易“大而泛”,不够聚焦;另一方面,容易停留在纯理论层面探讨问题,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来思考问题,对一些科学问题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最后,在前期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前沿,教师往往直接将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常见的解决手段一并告知学生,学生在凝聚“科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方面的训练不足,难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创新思维。
“双一流”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国际型、创新型转变,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批判思维、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9]。当下,研究生在科学问题凝练上过于依赖导师,中、英文文献调研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思考意识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 考核方式简单
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研究生对课程考核结果均不重视,课程考核也就无法作为研究生课程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激励。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采用“课程结课报告+考勤”的方式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凝练科学问题、创造性思维、科研汇报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综上,在“双一流”背景下,有必要深化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专业核心课建设,改善师资配置,对课程体系、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体系建设
(一) 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中外联合教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师资队伍[10],引进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师资队伍中,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环境及研究氛围,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缘结构[11]。在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技术前沿课程建设中,依托一流学科师资队伍,选择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来组建教学团队,包含了海外高校的教授学者、归国教师、联合培养或具有1年以上国外访学经历的教师组成;不仅中外联合,且老、中、青搭配。这样一支素质稳定、结构趋于合理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对于推进和保障课程国际化稳步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