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在“科教融合”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 李柏洲 王雪 梁宇 苏屹

摘  要:为更有效地在科教融合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模式提高学术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在分析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内涵及数字经济时代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基于研究生培养的异质性目标,针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提出基于产教融合联盟构建互动型课程体系、基于产教融合联盟开展双轨式科研训练、基于产教融合联盟构建多元化考核标准的路径,通过多主体共同参与提高学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提出政府、高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满足产业需求侧的同时,也要从长远发展角度构建高校供给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数字经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8-0054-05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mod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mo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heterogeneous objective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aiming at the key links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s of constructing interactiv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lliance, carrying out dual-track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based on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lliance, and constructing diversified assessment standards based on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lli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cademic postgraduates through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uild a systematic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n the supply side of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while meeting the demand side of the industry under the mod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cultivation quality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引领驱动”理念,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数字经济赋予新商科、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以新内涵。四大新学科强调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侧重于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力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及宏观战略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作为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是突破产业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一环,是推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化转移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对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高精尖人才需求侧与人才供给侧的供需匹配,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模式正在不断被探索与丰富。

科教融合模式的本质是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将科研成果反哺于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实现研究式教学与探索式学习相融合。产教融合模式更加强调政府、产业、高校等多主体参与下的信息、制度及资源等要素进行多维度、全过程的持续性融合[1],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由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和社会协同推进,构建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所以它不是简单的x+x=2x的物理变化,而是能够产生x+y=z的化学反应[2]。科教融合模式更强调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侧重应用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而产教融合模式则更强调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虽然科教融合模式与产教融合模式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但产教融合模式对学术研究生深化科研能力提高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积极促进作用。学术研究生始终要依据产业发展现实及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活动,在开展科研实践时,必须要依据真实的产业数据、技术标准等客观事实开展研究,而最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很大程度上都在企业一线,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既能够为学术研究生提供科研所需的数据、技术等支撑,还能让其快速了解技术前沿,开展更多亟需且有价值的研究,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有效落地,强化理实融合程度。所以,通过科教融合模式能够让师生共同体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产教融合模式则能够在科教融合的基础上发挥辅助作用,让学术学位研究生更高效地开展科研活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下,科教融合基础上的产教融合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改善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方面匹配的断层现象,但是,正处于探索阶段的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培养定位不明确[3]、课程体系不健全、科研训练不连贯和考核标准较单一等,对于科教融合基础上的产教融合模式,这种问题更加突出。具体来说,产教融合更加注重实践性[4],但是过于强调学术学位研究生发展的技术专业性,而忽视了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容易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同质化竞争。培养定位不明确,由此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强调专业化分工,这在学科广泛交叉的数字经济时代,不利于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更有效地在科教融合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进而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内涵及数字经济时代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基于研究生培养的异质性目标,从研究生培养的过程角度提出了关于如何在科教融合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

一  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内涵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5]。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内涵既涵盖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合理性,又包含了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的有效性,以及研究生思想道德和能力水平的提升[6]。

数字经济时代赋予研究生培养高质量以新内涵。从研究生教育结构来看,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要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合理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比例、硕士学位研究生规模与博士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比例、非全日制学位研究生规模与全日制研究生规模的比例、学科专业结构等。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有效填补紧缺型人才缺口,引导过剩型人力资源有序转型,是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结构维度的内涵。

从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来看,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要构建能够满足拔尖人才能力全面发展需求的培养机制。构建合理的投入机制、规范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的退出机制等支撑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机制,既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从根本上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发展的认同感。

从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培养来看,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首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社会公德、坚守学术精神等多方面。作为实现中国梦中坚力量的当代青年研究生群体,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动摇。同时,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必须做到的,遵守学术道德与弘扬学术精神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要严守学术道德规范,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抵御利益引诱,维护科学诚信。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要培养出具备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能力无疑是当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7-8],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科研能力,而是在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更广泛的思维方式,是面对新挑战时勇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另一关键能力,是有效连结“教”“产”“研”的关键要素,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研究生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性,研究生能力培养要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

基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的结构内涵、机制内涵及能力内涵可以发现,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必须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规划合理的结构布局及构建科学的培养机制为支撑,以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及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二  数字经济时代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

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同时也为人才供给侧带来新挑战。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频率加快,人才需求数量大、质量高、专业性强,研究生培养既要立足于国家层面战略发展需求,又要满足社会层面的市场需要。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数字经济时代加速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联系更加紧密,重点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协同效应。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既是先导产业,也是国家层面的“卡脖子”关键产业,高校对这类高质量人才的输送存在大量缺口,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要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一流人才为目标,强调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能力,重视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从市场需求来看,数字经济时代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9],研究生就业趋势已经从以往的技术研发部门为主,扩展到运营、设计及新产业、新部门,这就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23人才资本趋势报告》研究结果,大部分企业受到疫情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影响,企业对人才需求表现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级、强调数字化技能与素质型技能,新能源、制造业、信创等产业,在中高端人才招聘上展现出强劲需求,要求研究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跨学科的学习能力、跨组织的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素质型能力。

三  通过产教融合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

(一)  明确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异质性目标

要明确产教融合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回答的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一般意义来说,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研究型教育为主[10],但是,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异质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