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专业能力提升构建“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 仲启媛 张志利 谭立龙 杨志勇

着眼专业能力提升构建“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0

摘  要: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胜任岗位任职需要、适应部队建设发展和个人提升的重要支撑。该文以武器发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立足实战需求,着眼专业能力提升,构建“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在提高学员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能力提升;“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9-0094-05

Abstract: Post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specialized ability, and the important support to the demand of post office,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my construction, personal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of "integration, two platform, three phrases, four lev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weapon launching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iming at the actual combat demandsand focusing 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ascend.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good results are achieved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by using this system.

Keywords: improvement of specialized ability; "integration, two platforms, three phrases, four level"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ability; post ability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思政理念下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2021BQYB-12)

第一作者简介:仲启媛(1973-),女,汉族,江苏新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定位定向与光电防护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管理。

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军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胜任岗位任职需求、适应部队建设发展和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在学员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方面,实践实验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课题组经过梳理得出,目前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在学员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组训模式相对单一,受学时所限,多为课内实验,没有充分满足武器系统发展多样化、信息化和实战化的多层次需求,课外创新性实践课题(如科技创新活动)仅限于个别学员选做。

实验内容在能力分层次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待加强,在“有的放矢”的超前自主学习和实践方面欠缺,没有通过“先学先行”解决一些问题,结合实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偏弱,质疑意识欠缺,仍然是被动等待的学习。

实验方法手段相对单一,虚拟现实、交互仿真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有待加强[1]。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员走上任职岗位后,专业能力不足,表现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距离基层部队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面对当前新军事变革和军事训练方法转型,更要立足实战化训练需求,立足学员未来岗位能力和个人发展需求,构建有效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以及参考兄弟院校实验实践教学经验和做法,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训练并举”原则,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始终把对学员专业能力提升放在第一位。在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和创新,构建了“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实践了发射专业特色实验教学方法;构建专业特色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应用。

一  发射工程专业核心能力解读

(一)  专业铁三角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活动中或位于某个任职岗位上,人们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总和。不同行业,对专业能力要求也不同,不具备专业能力或专业能力不够,就不能承担并做好本职业或任职岗位上的工作。专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离不开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三者缺一不可,俗称“专业铁三角”,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生成的基础,专业能力是专业学习的最终目标,而专业精神是使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达到一定“高度”、一定“专度”的保障,实现三者的统一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领域、任职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专业铁三角”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对某个专业领域内知识的全面掌握,是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专业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某个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即常说的“死知识”,“躺”在书本上的文字、图片,以及保存的音频、视频等资料,掌握某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在面对考试、面试、回答问题时,都会在专业上呈现深厚的功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专业思维能力,理解这个专业领域人的思维方式,即“深进去、跳出来”,“深进去”是指要与这个专业领域的人深入广泛地开展沟通交流,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和高度,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跳出来”是指不能被固定的思维方式控制住,在表述或讲授专业知识时,要跳出自己的专业思维,按照对方思维的“说人话”,否则很容易出现“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尴尬场面,更容易导致优秀的自己被埋没了。

2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学习专业知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会用专业知识来解决某个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才能形成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对学员走上任职岗位的立足至关重要。如果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学员专业能力欠缺,不利于学员毕业后在任职岗位上发展,因为学历高并不代表能力强。专业能力还表现为提升能力的能力,即会学习、会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个领域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个知识体系是如何构建起来的,掌握这个知识的构建思维,掌握学习的方法[2]。

3  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上的信仰,是为了确保能学会专业知识,并会应用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而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如果说专业知识探讨的是“会不会”“行不行”等能力层面的问题,那么,专业精神关注的则是“要不要”“愿不愿”等认识层面的问题。专业精神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让一个人在某个专业领域达到一个专业高度,正是需要一种专业精神去支撑。专业精神核心表现为个人主体能动性的独立人格,这种主体能动性可以驱使一个人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倾注大量精神力去做好,去做到精致、极致。

专业精神与现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源于对专业或某个领域的热爱,可表现为通过不断丰富知识、提升技能来钻研专业,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锐意创新、不断追求完美极致的自觉意识。对于军校学员而言,要具有专业精神,就是对自身所学习的专业进行深入钻研,学到极致。对于毕业后走上任职岗位的学员而言,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运用能力欠缺,分析解决问题欠缺,这个时候更应该倾注所有的精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把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提炼上来,并培养出良好的专业精神来[3]。

4  专业铁三角的递进关系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在学员成长成才和实现个人目标中发挥的作用是逐层递进的关系,要想在任职岗位做点事情,起码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得是个行家,这是初级目标;然后在任职岗位上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把知识运用到极致,成为一个专家,这是中级目标;再然后是在专业精神的支撑下,敬畏专业,信仰专业,钻研专业,掌握方法,持之以恒,最终成为某个领域的具有话语权的专家,这是高级目标。图2显示了专业铁三角的递进关系。

(二)  发射专业核心能力

火箭军工程大学的武器发射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发射专业”)培养学员的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能适应火箭军战略军种建设发展需要,在任职岗位上,能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关武器装备的操作技术把关和故障分析排除,能够胜任分队指挥和训练工作,具备未来从事作战指挥、训练管理和发射技术研究等岗位工作的潜力。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学员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导弹武器发射系统训练、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战斗力的能力,涵盖了导弹发射的“认、操、修、训、创”等多个方面,“认”是指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员不仅对与导弹发射有关的设备和系统有认知,熟知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而且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即“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是自我提升必备的能力;“操”是指学员熟知与导弹发射有关的设备和系统的操作使用、规程流程、维护保养以及注意事项,熟知操作流程中的技术把关要点,并能正确完成武器系统操作使用和训练的能力;“修”是指学员对与导弹发射有关的设备和系统出现的典型故障会判别、分析和排除,能够完成一般故障的维修,具备应急处突的能力;“训”是指学员能够完成分队的指挥、训练和管理,具备未来从事作战指挥、训练管理的潜力;“创”是指学员具备工程思维、科研思维和工程实践革新创新能力,能够发现武器系统和装备训练中的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发射技术研究的潜力。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认、操、修、训、创”等核心能力能够适应学员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和火箭军战略军种建设发展需要。基于此,根据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题组在实践实验教学中坚持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为武器发射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二  探索构建“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课题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实验教学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和从局部到系统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教学,构建了适合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  一体化

在构建发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时,应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按照“重专业基础、强运用能力、促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实战化”对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为目标,立足学员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遵循学员认知规律,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分层次地设置相关实验实践课程。针对发射专业相关课程的相关性,以及课程前后之间的衔接关系,课题组成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践实验教学进行一体化顶层设计,构建了适合发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体化、二平台、三阶段、四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体系框图如图3所示。

“一体化”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整合实验室资源。在构建发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时,首先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实验教学基本规律和学员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一体化”设计。再从实验实践课程与相关理论的循序性及其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来考虑,将专业背景模块和首次任职模块中相关实验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建“多模块”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凸显发射专业特色。

从内容衔接上,构建“课程群”模式。考虑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设置的综合性。构建以导弹发射为主线的“课程群”模式,综合发射类、转运类和光电防护类课程实验,围绕导弹发射控制、转载、运输、装填、瞄准和防御防卫设备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过程,突出光机电液一体、多学科融通的专业特点,使学员在系统掌握光机电液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和发射设备结构原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员发射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保障的专业技能。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共性要求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突出学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