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跟进式教学在研究生应用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高理文 赵文光

按需跟进式教学在研究生应用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0

摘  要:由于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在一个教学班里,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是各有不同的。特别是应用类课程,研究生的技能需求更有着不同的指向。秉承因材施教、按需教学的理念,在研究生应用类课程科技论文配图设计与制作中,通过信息手段和课程教学组的努力,设计并践行按需跟进式教学方案。课前理清需求,重整教案,而后认真实施。结果表明,该教改实践效果较好,满足研究生的学习诉求,受到研究生的肯定。

关键词:研究生;应用类课程;按需跟进;因材施教;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9-0144-04

Abstrac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structur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postgraduates in one teaching class have different demands for course contents. The postgraduates have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skill demands especially for application courses.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demands, w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 on-demand follow-up teaching scheme i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Illustrations for Article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application course for the postgraduates, through information means and the effort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group. We clarified the demands and remade a teaching scheme before the class; and then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scheme carefu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has a good effect in practice, meets the learning demands of the postgraduates, and is approved by the postgraduates.

Keywords: postgraduates; application courses; on-demand follow-up;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eaching practice

基金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按需跟进式教学在研究生应用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2020JGXM032)

第一作者简介:高理文(1981-),男,汉族,广东茂名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信息学。

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事业的一个基础单元,培养好我们科技的接班人,诸如众多博士生、硕士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远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1],告诫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其个性化需求来实施教学。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而言,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其在导师的指引下有更明确的科研探索任务。因而,其对知识的学习,也有更具体的指向。

所以,以生为本,充分回应研究生的知识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是切实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特别是研究生应用类课程,其本意就是传授技能,更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而无须面面俱到。

这里所述的应用类课程,是指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实践应用技能为目的的一类课程,与之相对的有领域基础课程、领域前沿课程、交叉学科课程等类别[2]。对于应用类课程来说,不同学科甚至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他们的技能需求是不同的。

但按需教学要真正实施,也有许多困难。比如对于教师而言,希望能尽早获知学生关于该课程的需求,以便调整教学方案。但实际上,学生们很难在课程一开始就能够理清自己关于该课程的全部需求。需求的提出,总是伴随着教学的深入,循序渐进地提出。

经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后,我们在按需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按需跟进式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学生新提出的学习需要而调整教学方案。

我们以研究生应用类课程科技论文配图设计与制作为试点,每次上课前,调研理清实际应用需求,制定相应教学方案,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方式,扎实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为研究生教育、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点滴之力。

一  教改研究现状

关于按需教学,有专家提出了按需建设课程的理念、按需施教的方案。

常莉俊[3]提出,应当通过分析学生学情,调查学生需求,将学生的想法融入未来一流大学课程建设中,并根据学生的发展诉求,设计合理、科学、灵活的课程学习时间和课程结构体系。

黄晓明等[4]指出新工科建设下能动类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按“需”优化,考虑层次化、模块化设计,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注重学科交叉。

王厚英等[5]根据专业的需求,以“按需施教”为教学主线,开展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设计。

这些有关建议和方案,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更进一步地,也有专家把按需教学付诸行动。

如白圣建等[6]在面向全校的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践行了因材施教、按需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科差异、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分类制定课程标准,按需定制教学案例,并据此开展因材施教。

孙兆楚等[7]开展了个体化按需培养模式在非麻醉专业住培医师进行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个体化按需培养模式在非麻醉专业住培医师麻醉教学中效果显著。

王丹娜等[8]通过实践,验证了按需分层次教学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有益效果。

上述教改实践,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属于分班按需教学的模式。也就是根据不同学科或水平,把学生分班,进行分层次教学。这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也被广泛采用。但对于研究生其他课程,特别是应用类课程而言,由于研究生知识需求差异大、修课人数有限,通过分班来整合相同需求实施按需教学是不太现实的。再者,学生对未学课程难有全面的了解,其需求也要逐步提出。于是,我们提出并践行研究生应用类课程按需跟进式教学的构想。经查询,暂未见同类报道。

二  教改实施

(一)  试点课程简介

科技论文配图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全校研究生讲授科技论文配图的设计、拼合、绘制与生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图像编辑与美化、Excel数据图表生成、Visio专业图形绘制、GraphPad出版级配图制作和Matlab个性化编程作图等。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讲解,帮助研究生更直观地分析科研数据,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进一步提升科研表达与交流能力。该课程共18学时,供全校研究生选修,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

(二)  具体举措

课程共分五周开展,每周一次进行教学。第一周课,强调了论文中配图的意义,并概述介绍了各种配图制作方法,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通过面对面建群的方式,我们成立了课程微信群,搭建了按需跟进式教学的沟通桥梁。例如在2021年中,该课程开设的两个班,分别在周一下午和周二下午上课,我们为这两个班各自建立了课程微信群。简称这两个班分别为一班、二班。其中,一班60人,二班67人。

接下来,每周课上课前约两到三天,分别在每个班的微信群里,发一份需求调查。主要介绍下次课可供选择的内容,让研究生根据自身需要投票选择。例如:

关于第二周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如下的介绍和选择:

Excel和Visio都是Office家族成员。其中,Excel可用于绘制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饼图和雷达图等十余种图形;Visio是一款图表绘制软件,可方便地绘制流程图、总体思路图、示意图等。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下次课更希望学习Excel还是Visio?

A.Excel B.Visio

在统计截止前,一班有13名同学选择了Excel,40名同学选择了Visio;二班有5名同学选择了Excel,62名同学选择了Visio。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组织了教学内容,在两个班第二周的课堂上,重点讲授了Visio,布置并辅导了相关操作练习。并且在该次课的尾声,补充讲授了Excel图表生成方法。

后续又发布了关于第三周教学内容的介绍和选择:

Photoshop是一款功能丰富的图像处理软件,可完成较为复杂的修改图像和组合图像任务。美图秀秀则是一款基本功能齐备、方便易用的图像处理软件。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下次课更希望学习Photoshop还是美图秀秀?

A.Photoshop B.美图秀秀

在统计截止前,一班有52名同学选择了Photoshop,5名同学选择了美图秀秀;二班有57名同学选择了Photoshop,1名同学选择了美图秀秀。由于两个班的同学都是大部分选择了Photoshop,于是在该周的课堂上,我们重点讲解练习了Photoshop图像编辑技巧,并补充了美图秀秀使用方法。

关于第四周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如下的介绍和选择:

Matlab编程灵活简单,可帮助科研人员自主设计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有助于做出新颖的成果。GraphPad则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著名作图软件,可方便地输入实验数据,继而分析并绘制出出版级图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下次课更希望学习Matlab还是GraphPad?

A.Matlab B.GraphPad

在统计截止前,一班有8名同学选择了Matlab,39名同学选择了GraphPad;二班有12名同学选择了Matlab,44名同学选择了GraphPad。从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大部分同学均希望学习GraphPad,于是在第四周教学时,我们讲授并练习了GraphPad。由于GraphPad内容丰富且较为重要,该周课程中,我们没有补充其他内容。

在第四周课程末尾,布置了课程论文任务:选择一种配图方法,制作一幅配图,并对制作过程加以解释。

接着,在第五周课的开始,我们补充介绍了Matlab编程绘图方法,随后抽取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课程论文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我们适当引导台上台下同学相互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借助一个个汇报案例,同学们加强了对细节的掌握,分享并交换了许多有用的小技巧。

三  教改效果

从抽选同学的汇报情况以及课程论文的批改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了课程主要讲述的配图方法及技巧。本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在该年度课程教学结束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教改的实效,借助问卷星网站,向两个班共127人发布了问卷调查。问卷可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答卷。实际回收答卷126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