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相统一”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改新探
作者: 张新国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培养学生坚持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要思政课程,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目前对该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较少。基于“八个相统一”视角,对该课程立体式教改进行探讨,提出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实施方案与方法,探究“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现实+虚拟”多种教改方法,助力提升概论课程授课效果。
关键词:八个相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性;价值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2-0144-04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hich cultivates students to adhere to the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Because of the short time of the course,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ight U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the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specific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plan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es various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such as "theory+practice" "in-class+extracurricular" "online+offline" and "reality+virtua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Keywords: Eight Unity;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ory; value; variety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于‘八个统一’视角《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立体化教改研究”(PT-2021025);新疆医科大学第十二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考古实物和历史遗址活化利用’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资源建设与教改研究”(YG2024026)
作者简介:张新国(1980-),男,汉族,新疆阿勒泰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西北边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4年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当前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坚持以“八个相统一”为引领,使思政课教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和力度。
一 高校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研究现状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围绕“八个相统一”,高校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五年来产出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康沛竹等[1]认为“八个相统一”为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不断推进思政课内容形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卢黎歌等[2]从思政课本质属性、根本要求与时代使命等方面,认为“八个相统一”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遵循原则。崔延强等[3]从促成大学生“信其道”“亲其师”和“践其行”三个层面,认为“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亲和力提供了基本遵循。赵蓉等[4]认为高校思政课只有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建立健全完善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灵魂课程。赵爱琴等[5]认为打造思政课“金课”,教师要做到以“内容创新”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的,才能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陈庆庆等[6]认为思政课建设应以“八个相统一”为遵循,要牢牢把准立德树人目标导向,要强化价值塑造,要科学建构教育范式协同运行,集聚教育合力,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守正创新。王建业[7]认为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备课质量,就要在备课过程中对标“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要立足“素养目标”,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法,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郭兆杏[8]认为在新时代,思政课必须坚持以内容和方法为抓手,要深刻领会和贯彻“八个相统一”的重要原则。王易[9]认为五年来,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凝练聚焦,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建设理念日益明确、基本格局深刻变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方法路径丰富多样。艾四林[10]认为五年来,各地各校以“八个相统一”为抓手,在破解矛盾、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断提升。
从目前对“八个相统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现状来看,有些学者认为“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有些研究能够结合具体课程,综合探讨思政课教学如何做到“八个相统一”。但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一是如何从数字赋能角度做好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其二是如何从教学资源建设角度深入做好思政课改革,其三是如何从教学情境创设角度寻求一种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 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简称“概论”)是培养学生坚持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开设于2023年9月,36学时,2学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的准确内涵,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增强各族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各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由于概论课程开设时间短,目前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相对较少,相关教研和教改成果非常少见,因此,加强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
概论课经过两个学期的开设,从教材情况来看,教材内容可读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教材案例不够鲜活、丰富,尤其是科研对教材的反哺力度需要加大,教师难以用透彻的学理讲清政治。从授课情况来看,教师基本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授课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课程价值育人目标的达成,既不能把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也不能很好地把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很难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政课,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对于概论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讲,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很有必要,通过对概论进行“立体化”教学改革,以增强课程内容趣味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提升课堂授课效果。
概论课立体化教学改革,依据课程的特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与课程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形成线下教学、线上学习、理论教学、实践汇报的全方位、网络化、多层次的立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既提升教师“教”的效果,又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 “八个相统一”是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
“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政课建设和教学规律的系统总结,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教学把准了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重要遵循。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做好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深刻、系统把握“八个相统一”的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注重把握其内在互通联动,并按照其要求做好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才能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才能深入做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才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含糊。概论课讲授既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也要善用科学思维方法讲道理,要观照社会热点,贴近学生需要,实现话语转换,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思政课。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一门政治课,就要牢牢把握课程的价值属性,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不断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建设课程教学资料库,丰富和补充教学案例,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清历史事实和正确观点,还要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敢于亮剑,善于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批判,引导学生对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进行辨析甄别、过滤净化,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讲理,以理服人。概论课教学改革,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阐释,也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互融互动,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甄别是非的能力。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提炼等方面要体现出统一性,在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中华文明认同教育、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发展规律教育等方面要体现出高度统一性。在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数字赋能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则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模式。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要根据概论课的特点,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概论课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金课”。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教与学、学与问、学与研有机结合起来,更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采用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课外拓展和小课题调研等多种模式启发学生深度学习,把单一的教材内容变为生动鲜活的教案文本,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概论课教学既要基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我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要与我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协同效应,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
四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具体教学改革措施
按照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体化教学改革中逐步进行落实。做好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由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工作。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是要体现出对学生情感、信念、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