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实施策略的几点思考

作者: 田福宁 孙文杰 孙乃龙

关于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实施策略的几点思考0

摘  要:为破解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课堂部分学生头抬不起来、兴趣提不起来、常识掌握不起来、主动学习动不起来和探索热情高不起来的窘境,结合传统教学法之优点,将项目式教学“做中学”的核心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该文从科学内涵、教师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政课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策略,重点设计贯通式、链条化、递进型的项目式教学范例,在应用中力争达到教师的教“活”起来、学生的学“热”起来、思政课堂“火”起来和课程资源“联”起来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开展;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2-0168-05

Abstract: To crack the dilemm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some students could not lift their heads, interest can not be raised, common sense can not be mastered, the students will not study actively and their passion for exploration isn't high, this paper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troduce the core concept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learning by do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five aspec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teacher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t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through, chain, progressive type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examples, and striv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ers' teaching "alive", students' learning "hot" u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fire" up, curriculum resources "united" in application.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project-bas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基金项目: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科学内涵及实施策略研究”(SDS2022YB15);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基于师范认证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5326’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Z2022148);德州学院校级重点项目“高校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302903)

第一作者简介:田福宁(198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2020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都有关于“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明确意见和要求。与之相随,高校围绕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不断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根据调研,也存在部分大学生思政知识弱化、思政价值观念弱化、思政辨析能力弱化、思政学科素养弱化、思政反思研究弱化的现象和问题,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课堂尤其存在部分学生头抬不起来、兴趣提不起来、常识掌握不起来、主动学习动不起来和探索热情高不起来的窘境。为破解难题,结合传统教学法之优点,将项目式教学“做中学”的核心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不失为一种尝试。

一  明确科学内涵是开展好思政课项目式教学的前提

对于何谓项目式教学法的问题,学界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有学者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视角认为,项目式教学法即“尝试通过实施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它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教学首要任务”[1]。有学者从知识建构的视角认为,“项目式教学就是基于学习者个体不同的经验营造知识的情景以真实任务驱动学习者主动学习构建知识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知识的建构”[2]。有学者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视角进行概括,主张“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3]。

综合学界对项目式教学涵义的探讨,虽然表述不一,但是学者的探讨有很多共性所指,主要体现如下:一是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做”在学习中的地位;二是突出任务,学者对项目式教学概念的探讨无一不提及“任务”;三是突出结果,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的产出和形成;四是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五是突出教师的地位、功能,强调教师的营造、创设、导向、引导和评价等;六是突出方法,强调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论定位和价值。

综合学界研究,所谓项目式教学,可以简要概括为在教师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项目任务,以学生主动或调动学生“学习”和“做”为主要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中的“项目”可以简单理解为“任务”,其任务包括学生获取知识、价值、能力、发展和素养的任务,了解和掌握“产品”的性能、生产过程和环节的任务,形成“产品”的任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任务,学科任务,课程任务,实践任务,课题项目立项研究,技术攻关任务,等等。

依据项目(任务)类别,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实际,可以把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之“项目”分为知识型项目、问题型项目、价值型项目、发展型项目、能力型项目、探究型项目和研究型项目等。其特点突出地表现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引导性、创造性、情景性、开放性、个性化、社会性和协作性等上。

当然,在设计和开展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开展单项式的项目式教学,如知识型项目,也可以开展综合性项目,如知识、价值、能力和素养综合养成的项目式教学。无论采取何种项目式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把转变教学方式作为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切入点。

二  转变教学方式是开展好思政课项目式教学的关键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实施和应用,必须首先明确教师“教”的地位和角色定位。在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没有变,教师仍是项目设计者、项目发布者、项目指导者、项目结果判断者、项目评价反馈者和项目持续改进督促者,教师发挥着项目式教学“中枢”“大脑”和“指挥”的作用。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实施好项目式教学,必须明确传统教学与项目教学的根本不同点。所谓传统教学法,学界更多地指向教学中常用的讲授法和“灌输式”教学法,认为这种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弊病被指责为“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培养”[4]。而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项目”“任务”获取知识、价值、能力、发展和其他核心素养,该方法突出了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的地位,被看作是一种真正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法。

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实施好项目式教学,必须实现几个教学重心的转变:一是教师由备教材、备教案向备项目、备学生的转变;二是教师由教“教材”向教“项目”的转变;三是教师教学环节流程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布置作业—批阅作业—作业反馈的循环往复向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价—项目持续改进的循环往复的转变;四是教师能力由“讲”的能力向“导”和“评”的能力的转变,特别是学生当堂展示项目后的点评能力。

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实施好项目式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的关系:一是教材目标与项目目标的关系。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实施高校思政课项目式教学不可背离教材目标的初衷和使命,思政课项目设计必须坚持紧密契合和强支撑教材目标的原则。二是项目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即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这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有一门思政课的“独门学技”,还需了解教学对象学科专业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同时充分考虑思政课项目实施学生课下占用时间,注意与学生学科专业学习时间的合理搭配。三是传统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关系,即用项目教学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用传统教学弥补项目教学的不足,实现两种教学方法的相得益彰。

总之,实施项目式教学,教师必须首先会“做”,会设计、会组织、会点评,具备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能力、知识和素养,这是高校思政课实施好项目式教学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三  落实“做中学”是开展好思政课项目式教学的本色和亮点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通过背诵、记忆、讨论、问答及题海等传统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而项目式教学贯穿和坚持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相较传统,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如前所述,项目式教学侧重学生的“做中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5],注重学生通过体验、探讨、合作、实操、实验和情景等方式达到学习的目标,在知识获得和能力养成等方面不再是把教师置于中心的位置,而是真正突出和实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众群体,而是强调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协作化和个性化的发挥。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结合项目式教学类型及高校思政课特点,本文设计了贯通式、链条化、递进型的项目式教学范例,见表1。

首先,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采取了知识—问题—探究—研究(实践)的递进式项目教学,即从以获得基础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型项目为出发点,到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型项目,再到以应用知识和问题答案为目的的探究型项目,再到研究(实践)型项目。目的是通过“项目”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学会概括、学会反思、学会理论,学会综合、学会分析,学会应用、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在此过程中达到学生知识、价值、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其次,教学设计的直接目的是直面并着力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花费“巨力”的“教”,但课堂教学效果总感一般的问题;着力解决学生想学、愿意学好,但学习兴趣、热情和斗志提不起来的问题;着力解决理论与实践、思政课与专业课、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以及实施与评价不联通、不贯通的问题。根本目的在于探索一种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课堂高质量“教”与“学”的实现路径,使教师的教“活”起来,使学生的学“热”起来,使思政课堂“火”起来,把课程资源“联”起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