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杨尚昆 徐娇慧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是民办高等院校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重大命题。在新的时空场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教材方面、办学经费保障以及配套制度加持即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威力等领域扎实推进、持续增强,才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实效。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2-0173-04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s an era topic and a major proposition faced b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space-time fiel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needs to be solidly promoted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aterials, school funding guarantee and supporting system blessing, that is,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institutional power,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words: privat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building;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广东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五所民办高校为例”(20

23GXJK555);2021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杨尚昆(1978-),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法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徐娇慧(1984-),女,汉族,辽宁凤城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民办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肩负着同样艰巨而又光荣的重要任务。然而,从客观实际出发,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一直深陷引领乏力、吸引无力等尴尬境地,存在着经费落实难、制度执行难等现实难题,急需理性务实、通盘考量,亟待从人力、物力、财力与制度威力等方面出发,形塑系统性保障合力,以摆脱其低水平徘徊的现实困境。在新的时空场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引起民办高等院校和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和深入探索。

一  人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保障

人力因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教学过程吸引力以及教师队伍竞争力等主要着力点出发,绵绵无息,久久为功,不断加强其内涵建设。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提升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必然要求深入人心,故亲和力不可或缺。亲和力是一种基于互相尊重且超越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通过对话交流等形式以达至双方心灵契合的特殊禀赋和职业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人格魅力和角色能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亲和力的生成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显著效果,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积极、正向的思想传导。学识渊博、师德高尚、忠诚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等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主要因素。亲和力的产生对构筑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教师的充分信任感,进而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反之,教师亲和力缺失便会导致言语冷漠、表达僵硬、行为疏离,与学生之间易于产生情感壁垒和思想鸿沟等沟通障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思想交流、学业辅导与生活关怀等,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力和塑造力。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要持续提升吸引力

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开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重在过程,其效果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引领力。可以说,没有吸引力就没有引领力,吸引力是引领力的逻辑前提,引领力是吸引力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因其特殊性而具有长期的相对稳定性,其知识体系稳固、政治性强、理论性深、创新难度较大,可以发挥的场域受限。但其演绎方法和呈现方式可以多元化,譬如加强师生互动,拓展交流空间,充分利用时政聚焦、案例分析和百家讲坛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性和关注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形成强有力的“磁吸效应”,以提高其到课率、抬头率和听讲率。集中备课和“点穴式”精准备课是有效提升教师吸引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导向,集思广益,始终秉承“内容为王,教材为要”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精准备课,深入探索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共同挖掘学生兴趣点和共鸣点,以增强课堂氛围活力和教学过程掌控力,引导学生走心、入心。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竞争力

竞争是激发和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行为活动。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行为,个人将陷于颓废或遭淘汰,团队将丧失战斗力,教育教学环境将变为“一潭死水”。从整体性竞争力来看,依据国家顶层设计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严格按照1∶350的师生比例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即配齐配强专职教师“主力军”,还要从学历学位、职称结构以及知识体系等方面不断优化。要特别指出的是,民办高校由于办学理念、经费使用等问题,在招聘人员数量及层次、职工薪酬及待遇等方面明显存在“短板”,直接导致了其对于公办院校竞争的弱势和劣势。从个体性竞争力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决杜绝佛系思维、躺平思想、摆烂意识和养老心态,努力提升其教学水平、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否则终将陷入被淘汰的尴尬境地。从组织竞争力来看,资历深厚、经验丰富且德高望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建树强烈的团队精神,充分凸显“头雁效应”,遴选教学能手和学术带头人,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群体,帮助提升其业务能力、思想政治水平和课堂管理艺术,以加强集体凝聚力、竞争力和战斗力。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迫切性和长期性,是内生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个人的积极主动和自觉行动。

二  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对象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从实际效用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助益。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写、教学课程优化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做出积极改进。

(一)  教材编写要凸显张力,增强学生理解力

教材是大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和理论的基本依据和参照。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或课程,其教材编写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突出其科学性和学理性,又要彰显其实用性和价值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论述和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统一编写上要深入调研一线教师和广大学子,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充分考量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期待,注重凸显其科学性和知识性,合理稀释其理论性和学术性,努力提升其可读性与趣味性,在图文并茂、用字措词、明白晓畅等方面下功夫,并以适度为原则,合并教材同质化内容,缩减教材“厚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信心和理解。

(二)  教学课程要提供助力,增强学生领悟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六门公共必修课程,其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特征突出,其时代性、时事性和实时性特点明显,教材体系庞大,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任务艰巨,教师讲授难度大,大学生接受程度和领悟能力亟待提升。这就促使我们,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程设计,在教改积极性、授课艺术性和思想品位性等方面追求高质量,主动淘汰水课,积极打造金课和精品课程,并能与时俱进,跟踪新闻热点,关注社会痛点,聚焦民生难点,及时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一年一度的两会议题以及每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等重大时事,且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理论研修、读书报告和学术研讨活动,使大学生能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国家政策导向、世界局势变化、社会发展态势和个体之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及贡献等,以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三)  教学设备要充分得力,增强学生感知力

教学设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构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传播、情感传递、思想传输以及意识形态传导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实现越来越需要更为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硬件设施提供助力。伴随着教学设施的迭代升级,智慧教室、超星平台以及VR技术等应运而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资源更丰富、线上线下授课更便捷、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使得学生在话剧演绎、情景剧再现历史故事等过程中交互体验更加直接深刻,精神感召更加具体有力,思想沉淀更加坚实牢固,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根强基、铸魂育人效果更为显著。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端化的教学设备与之相匹配。作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工具,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先进性是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重要因素。反之,缺乏数智化和高端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抽象性和深奥性将会使学生的理解力、体验感和获得感大打折扣,其情感熏陶和精神涵养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  财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济基础是事物发展的逻辑基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更多的财力投入。从实际出发,社会调研、科研项目和实践育人平台的高质量运行均需在经济投入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以保障其实施效度。

(一)  社会调研要有足够经费保障

社会调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出象牙塔,进行“高校链接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开放性的思维和丰富的内涵才能打动人、说服人进而教育人、影响人,必须“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是满足这些条件的重要抓手。然而,社会调研牵涉到交通、住宿等诸多现实问题,往往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这就要求民办高等院校,要严格落实好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每学期生均2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配套经费,且提前做好预算,及时划拨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有专人对接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将社会调研经费用到实处、起到益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分为教师活动调研和师生共同调研两种基本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善于吸引学生遨游书海,还要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象牙塔、走向社会大熔炉、深入农村基层、下沉工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实践锻炼和人生历练,引导学生争做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时代新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民办高校要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规定,坚决杜绝每学期生均20元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专项配套资金“划拨不及时不到位”“偷工减料打折扣”“躺到账上不让用”以及“暗地里挪作他用”等不良现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