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查与分析

作者: 毋兆鹏 李蕾 任铭 于枞薏

新时代新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查与分析0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该文以新疆X高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该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可知,该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认可度、该校学生对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接受度较高,课程思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存在专业课教师仍需提升课程思政重点内容融入能力,仍需多元化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仍需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等问题。该文指出,需统筹预定性教学设计和生成性教学内容,立足“一二三课堂”融通,打造多元化课程思政模式,旨在兼顾育人成效和育人规律关系的基础上,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全面推进育人实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疆高校;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2-0177-04

Abstrac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tak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X University in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s curriculum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of the university recogn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have a high accept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the curriculu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curriculum has achieved phased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issue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tegrate ke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to the curriculum, to diversify the ways in wh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o strengthen their ability to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The text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predetermined teaching design and generative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one, two, and three classrooms", to create a diversifie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 aiming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educational laws,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njiang universitie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sugges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高校课程思政‘3层4维4度’立德树人效能评价体系建设研究”(XJGXZHJG202206)

第一作者简介:毋兆鹏(1976-),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处长。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

*通信作者:李蕾(1973-),女,汉族,山东龙口人,硕士,编辑,社科编辑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主渠道。思政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1]。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在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中,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多年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这4个“80%”理应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2],课程思政因之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教师因之成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出台有关课程思政的文件,以及在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课程评审、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评比等重要教育教学建设项目中,均对课程思政提出明确要求,凸显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为在新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工作要求,提升思政育人质量,笔者以新疆X大学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展开调研,旨在为新疆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  调研背景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提出进一步要求[3]。2020年,教育部印发实施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每门课程都应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4]。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对如何做好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提出了具体指导[5]。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持续深入研究,产出丰硕理论成果。但相关研究存在以理论总结与问题推导为主,基于实践调查数据支撑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意见建议指导性不足问题。为依据实践数据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笔者对新疆X高校464名教师和9 0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掌握新疆高校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并对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进行探析。

二  调查对象

借鉴国家标准GB/T 36953.1—2018《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 第1部分:总则》附录A样本量选取方案示例,设定本次调查总置信水平为95%,最大偏差±0.5,总体标准差为9,则至少需要1 245个样本量。本文调查对象共涉及在校师生9 547人,满足上述样本量要求。教师有效问卷464份。其中,3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有效问卷总数的12.72%,31~40岁教师占31.47%,41~50岁教师占40.95%,50岁以上教师占14.86%,由此可知,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涉及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及实践类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学生有效问卷9 083份。其中,男生占学生有效问卷总数的28.54%,女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71.46%,大一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42.76%,大二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6.93%,大三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3.27%,大四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6.93%,研究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0.11%,涉及十个学科专业,以理工、教育学学生为主。

三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及调查目标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一共设置了21道题目,包括16道封闭性问题、4道半开放性问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度以及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现状,等等。学生问卷一共设置了20道题目,包括16道封闭性问题、4道半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度、所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满意度及期望采取的形式,等等。调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卷有效率达97.81%,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信度检验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值为0.856,KMO系数为0.945,Bartlett球形检定的P值小于0.05,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四  结果分析

(一)  学校和学院层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较深入

在针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原因”的回答过程中,有51.3%的教师指出应学校、学院的要求。有近8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所在学院正在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有90.09%的专业课教师认为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都在积极实践课程思政;有88.15%的专业课教师参加过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或培训活动。专业课教师能否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将自身置于课程思政育人的主体,充分认识育人的本职。问卷针对专业课教师“是否在日常教学实施中有思政观点融入”的结果见表1,有近6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其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理论观点达到较高频率,这与表2中显示的60.13%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比较熟悉和很熟悉的结果一致。有75%的专业课教师认为从长远看实施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而言将大有收获;有91.59%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实施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72.2%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实施课程思政可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85.13%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实施课程思政可以传递正能量、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综上可知,学校和学院正在有序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学校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对自己在专业课中应承担的育人责任比较明确,对立德树人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同向同行”的态度对教学意愿已产生影响,但专业课教师仍需在日常教学中提高融入思政理论观点的频率。

(二)  由于文理差别,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重点内容融入能力存在差异

将课程思政重点内容按照实际融入情况进行排序,结果见表3。前三位依次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8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4.8%)、思维方法(66.2%),说明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中对此三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后三位依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40.1%)、法律法规(34.3%)、国际政治局势(33.0%),其中,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自然科学类教师占比为9.6%,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占比为48.2%,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占比为36.8%,实践类课程教师占比为28.4%;能将法律法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自然科学类教师占比为9.2%,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占比为28.7%,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占比为43.2%,实践类课程教师占比为29.5%;能将国际政治局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自然科学类教师占比为8.6%,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占比为32.9%,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占比为36.8%,实践类课程教师占比为25.3%。数据结果说明,由于文理差别,自然科学类课程专业教师更需要就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开展更多教学思考,使学生能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和解决部分专业知识问题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