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探索

作者: 刘建 马春江 刘小汇 倪少杰

面向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探索0

摘  要: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为有效保证课程思政质效,提高课程思政精准性和体系性,研究新时代北斗精神的跨课程协同思政。结合新时代北斗精神内涵,该文分析跨课程协同思政总体要求和协同思政目标,进一步从协同思政资源体系建设和协同思政教学模式两个层面给出推动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的有效举措,最后对于常态化推动跨课程协同思政给出若干建议。该文工作成果对于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支撑实现协同育人、体系育人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北斗精神;电子信息;课程;课程思政;协同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5-0184-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ew Era BeiDou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holds distinct contempora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in courses, and to enhance its precision and systematicness,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cross-curricular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entered on the New Era BeiDou Spirit. Incorporating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ra BeiDou Spir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and goals of cross-curricular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rthermore, we proposes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cross-curricular collaboration in two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and the adoption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s. Finally,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normalization of cross-curricular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advanci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s, and supporting the realization of collaborative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Keywords: New Era BeiDou Spiri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collabo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时代北斗精神是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覆盖到全球服务的独立自主建设历程中,中国航天人迎难而上、接续奋斗,逐步孕育凝练而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在航天领域的赓续传承[1]。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专业门类,也是新形势下遭受西方国家“卡脖子”“脱钩断链”最为严重领域,亟需加强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发展,自然需要理想信念坚定、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正契合这一需求。将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对于推动我国的德才兼备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进一步为激发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注入内生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2-3]。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展了关于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的探索[4-7],包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案例体系构建等方面。然而,这些工作均面向卫星导航定位单一方向课程,覆盖面窄且思政案例和模式难以跨课程复用,思政效果难以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如通信、遥感等),在其他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时,需要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和案例场景,将引发教学团队额外工作量。

实际上,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强国背景下,开展多课程协同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思政教学探索,是体系性推动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系统性培塑德才兼备领域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新时代北斗精神的跨课程协同思政要求

在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发挥各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思政能力,不仅要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建设,也要从学科方向整体布局视角进行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构建起内容体系完整、机制体制协同、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协同新格局[8-9],持续提升课程思政质量效益。

本文以电子信息类课程为对象,开展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合的跨课程协同思政,结合相关课程知识体系、课程特色,分析其中的思政元素与“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核心价值的耦合关系,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锚定新时代北斗精神体系性融入跨课程思政总目标

新时代北斗精神作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对于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推动作用,其价值引领作用不应该限制于导航定位相关课程,而应该作为相关领域课程尤其是电子信息领域所有课程共同思政的目标之一[10]。将新时代北斗精神体系性系统性融入跨课程思政共性目标,结合各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特点将其与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产生同频共振,将对于新时代北斗精神核心价值的传递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  释放课程思政资源,重构协同思政顶层设计

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各课程教学团队独立挖掘思政要素、搜集思政素材、构建思政资源。这往往导致思政资源禁锢于单一课程、复用程度不够,教师精力重复消耗;当同一个思政案例在多个课程教学中使用时,学生的倾听兴趣和专注力会显著下降,甚至感觉枯燥乏味,直接影响思政效果。为此,将新时代北斗精神深度协同融入多个课程,需要首先将各门课程的思政资源释放,教师跨课程组集中研课,根据思政目标进行顶层统筹设计。

(三)  思政案例跨课程交叉印证,反复强化学生价值塑造

新时代北斗精神的跨课程协同思政,必然会出现同一个北斗精神案例出现在多门课程的情况,但是这些案例的出现不是简单的故事性重复,而是会结合课程知识特点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进行解读。从学生视角来看,在不同的课堂上听到同一个案例时会有常听常新的感觉,会建立新的理解和认知,在有效保护学生学习专注力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反复的、交叉的思政融入达到对学生价值塑造的强化深化效果。

(四)  反哺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培育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本领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资源渗透到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中,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的目标也应该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优秀的职业观、创新观和价值观的专业技术人才。精神传承与知识传授是相辅相成的,跨课程协同思政模式将新时代北斗精神作为思政主线,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精神内涵贯穿多门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打破课程知识体系壁垒、构建跨课程知识树,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其自立自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本领也不断增强。

二  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的要素编排、资源构建与教学运用,必须紧密围绕思政目标开展。我们将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课程教学思政的目标设置为以下几点。

(一)  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

电子信息类专业与当前国家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战略的关系非常紧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低轨卫星互联网等[11-13],都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人才支撑。在当前被西方国家科技封锁禁运的新形势下,培养大批具有坚定信仰、科技报国使命意识的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北斗精神思政的首要目标。

(二)  强化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新时代北斗精神中“追求卓越”的基本内涵中,蕴含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执着、诚信担当的工匠品质和职业素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肩负着为国铸器的历史责任,更需要强化职业素养,增强匠人意识,构建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构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三)  坚持科学思辨,勇于开拓创新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很多方向已经在国际上由跟跑、并跑,转变为领跑,甚至迈入无人区。在此背景下,我国北斗系统建设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程,恰好能够启发领域从业人员,要坚持不盲从、不迷信的科学思辨,坚持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才能在未来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技术进步注入原动力。

(四)  秉承开放理念,团结协作融合

“开放融合、万众一心”是我国北斗系统能够打破国外封锁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因,也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基础支撑。任何一个国家重大工程和颠覆性技术进步,本质都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团队协作,仅靠单打独斗是完不成的。因此,秉承开放、融合、团结理念,以“大团队”视角加强协同配合,才能真正找准问题、精准攻研、高效推进,不断取得新成就。

三  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的组织实施

新时代北斗精神的跨课程系统思政需要与各课程的教学过程融合式开展,以各类显性的北斗故事案例和隐性的北斗精神案例为基础,通过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思政、积极思政和情景思政,有效实现精神深化、内化。

(一)  共性设计与个性复用相结合,构造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思政资源体系

针对新时代北斗精神跨课程协同思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各类思政案例和场景的复用问题。本质上需要解决这些思政资源的共性设计和个性复用矛盾问题:共性设计是指各类资源背后的思政元素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基本事实,而个性复用则是同样的资源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中时,需要呈现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学生留白思考的维度。通过多课程协同(包括教学团队协同、课程内容协同和教学实施协同)共同完成思政资源的共性设计,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开展这些共性思政资源的个性化复用,一方面能够提高思政资源准备质效,同时又能够实现精准思政和有效思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