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的模式设计
作者: 李庆雪 张迎新 张昊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改革成为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师生角色重构的要求应运而生,数字技术为师生角色重构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新的机遇。因此,该文在讨论课程改革、数字技术对师生角色重构的影响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的“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与引导模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情境体验模式”“智能教学系统辅助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三大模式,并探讨师生角色重构的策略,为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现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字技术;数字赋能;师生角色重构;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163-05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talents,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aining new talents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ol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erg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rol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impact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digital technology on the rol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hree models are designed, namely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guidance mode based on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situational experience mode supported by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mode assisted by intelligent teaching system". These are enabl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to reconstruct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strategie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realizing the rol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Keywords: curriculum reform;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empowerment; reconstruct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ttern design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这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在重塑教育生态。数字化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方式,这些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开放的资源、便捷的交流和多样的互动平台,丰富了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边界,使学习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
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师生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的课程改革大多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原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1]。而在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仍是处于劣势,而老师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提倡“学生主动”、尊重学生主体性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未能有效执行[2]。数字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为师生角色转变注入强大力量,促进其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重构出符合新要求的角色[3]。其中,学习方式趋向灵活与多元、学习资源趋向开放与共享、学习环境趋向虚拟与智能[4],促进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和资源整合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合作者和创造者。本研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师生角色的影响,构建有效的模式和路径,以期为促进师生角色的顺利重构、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参考。
一 课程改革与数字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
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稳定提升的教育目标,课程改革着力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课程目标建设[5],加强改善知识结构以促进教学内容多元融合[6],鼓励以混合式、启发式、项目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7],强调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8],只有做到有机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不同要素的组合优势,从而解决课程改革的困境[9]。数字技术赋予教育教学新的时代内涵[10],通过学习方式、资源及环境的改变,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在此情景下,师生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主体,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及数字技术的逐渐融入对师生角色的定位发展提出新要求,衍生出新模式。
(一) 课程改革对师生角色的新要求
在教学目标层面,从单一知识传授到多重目标融合[11]。传统课程目标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课程改革后,课程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目标,还强调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融合。知识目标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能力目标涵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素质目标则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等。这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而要注重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教师需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则要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能力,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内容层面,学科知识从孤立到多元交叉。传统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各学科之间界限分明,学生所接触的知识相对孤立。而课程改革后,强调教学内容的交叉融合,注重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性,且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而是融入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更具实用性和现实意义[12]。这要求教师不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而要成为教学内容的整合者和拓展者,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思考问题,并保持所授知识与时俱进;学生从单一学科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多元知识的整合者和应用者,学会主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层面,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一主导形式向多样化综合运用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13]。教师要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的引导者。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提供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要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为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积极思考启发式问题、全身心投入项目实践、友好协作完成合作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评价层面,课程改革强调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14]。教师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而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以及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教师不再仅是考试成绩的评判者,而要成为学习过程的全面观察者和综合评价者,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学生提供准确、详细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进而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也需要从被动等待评价的角色转变为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主体,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学会自我评估和调整学习策略。
(二) 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海量数据和大数据技术为探寻规律、挖掘更深的智慧和知识提供可能[15],影响知识观,进而影响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16],最终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学的面貌。在教学资源领域,数字技术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互联网汇聚着海量的学术文献、教学视频、在线课程以及学习软件等资源,其涵盖范围横跨各个学科与学段,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及学科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在线学习平台各具特色,或聚焦于学科资源整合、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或专注于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在教学方式领域,在线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成为主流趋势之一。无论是高校的网络课程,还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都吸引了大量学习者;虚拟实验室也备受关注,借助虚拟现实和模拟软件技术,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与可重复性。
在教学管理领域,学校借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以及考勤等进行高效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在时空维度上的局限性[17]。教师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得以深入洞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行为习惯,进而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持续拓展与强化,其不仅能够实现课程播放,还兼备互动交流、作业布置与批改、进度跟踪以及效果评估等多项功能。
(三) 数字技术对师生角色的影响
数字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工具,深度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师生角色重构。一方面,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数字技术的浪潮正促使其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教师不再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数字资源中探索学习路径,成为学习引导者。同时,教师能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发工具和平台,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另外,数字技术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数据,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数字平台上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习惯,以调整教学策略。
另一方面,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参与者和未来建设者,数字技术的发展正使其传统知识被动接受角色发生转变。学生不再被动等待知识的灌输,局限于课本和教师指定的内容,能够主动在丰富的数字资源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创造新的知识和见解,成为主体学习者。另外,数字技术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和成果数据,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优势不足,进行自我评估,以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在线协作平台与同学和教师互动合作,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享学习经验,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数字技术为师生互动与协同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机遇。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传统的面对面互动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多向互动,从个体之间的互动转变为群体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被称为“教育领航者”,学生则可称为“学习主人公”,数字技术如同“智慧桥梁”,连接起“教育领航者”与“学习主人公”,为他们的角色转变与互动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为师生互动与协同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领航者”与“学习主人公”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