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冯旭飞 侯磊 周建卫 胡顺林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0

摘  要:随着近年来非洲猪瘟和新冠感染疫情的暴发,动物传染病受到大众的关注。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是动物传染病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有助于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该文以扬州大学开设的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内容为基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旨在通过课程思政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专业认同感、人文精神、团队意识及法治意识。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057-04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of animals. Animal Lemology Experiment is an essential part for the course of Animal Lemology. By combin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ith Animal Lem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ers can cultivate veterinary professionals with a sense of patriotis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Besides, it can help teachers fulfill the goal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Animal Lemology Experiment course offer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lated to Animal Lemology Experiment.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imal Lemology Experiment is improving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efficiency, professional identity, humanistic spirit,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ense of the rule of law.

Keywords: Animal Lemology Experi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对于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而言,教师需要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或思想,以及一些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东西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是高校教师践行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扬州大学作为一所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型高水平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学校建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获评“全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连年被评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我国现行的养殖模式呈现高度集约化,如果养殖场管理人员不注重生物安全意识的提升,一旦某个动物突然发生传染性疾病,极有可能造成大批畜禽的死亡,相应的畜产品也会遭遇滞销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人们对肉类日常消费需求的供应和对外贸易。如果暴发的是人畜共患病,则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公共安全事件。例如,自2018年8月辽宁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以后,很快全国各地的猪养殖场就相继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致使猪肉和禽肉一度出现价格飙升的状况[1]。因此,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兽医人才,守住动物传染病这道关口,一直是开展动物传染病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课程,而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是一门需要学生动手实操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热情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在动物传染病学实验的教学工作中,挖掘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将其自然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用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法治精神、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课程思政的意义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斗争史。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很多重要的动物传染病防控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如,成功消灭了牛瘟、牛肺疫;首次成功研制了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狂犬病疫苗等。然而,一些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仍是困扰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难题[3]。因此,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常规实验技术,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为我国兽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潜心躬耕。

二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课程思政的目标

(一)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动物传染病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动手操作并熟练掌握一些常规的疾病诊断技术。

(二)  思政目标

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严谨治学的良好榜样;通过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操让他们感受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三  思政教育融入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的现状

课程思政的提出与推广给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从事实验课教学时。不知道如何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进行结合。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与表现方式把握不好,表现得很迷茫。少数教师内心对课程思政的开展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而大部分教师则是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思政教育或者辅导员的职责,因而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大学期间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关键时期,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育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占有学生大多数学习时间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同样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学生树立专业自豪感和为我国兽医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方面的引领作用严重不足;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不能够很好地融合,很多思政内容让人感觉牵强附会,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大多数教师存在实验课跟课程思政不搭边和实验课无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的思想,忽视了传染病实验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

四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课程思政的设计

扬州大学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共开设七次动手实操的实验课程,分别为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鸡白痢的检疫、奶牛结核病的检疫、奶牛布鲁菌病的检疫、新城疫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的检疫,以及猪瘟的实验室诊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操前,会帮助学生围绕该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简短的回忆和巩固。因此,在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回顾或指导实操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插入一些思政内容(表1),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科研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人文精神与法治意识。

(一)  课程思政设计——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巴氏杆菌病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通过引入巴斯德防控鸡霍乱的故事[4]作为该实验思政教育的插入点。通过讲解巴斯德为解决鸡霍乱暴发的疫情而研发出抵抗鸡霍乱初代疫苗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科学地解决问题。

(二)  课程思政设计——鸡白痢的检疫

采用全血玻板凝集实验对鸡白痢进行检测前,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们演示一遍如何从翅下静脉采集鸡血[5]。整个采血过程包括鸡的保定,采集部位消毒,翅静脉采血、止血。通过这些细微的操作,引导学生对待科研时要做到严谨而细致。同时,在涉及实验动物时,提醒学生关注动物福利,尊重生命。此外,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也是动物实验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三)  课程思政设计——奶牛结核病的检疫

讲解奶牛结核病的检疫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前熟悉理论知识,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安排2~3人),并明确小组中每个人的分工。整个实操过程包括奶牛的绑定、注射部位剃毛、测量注射部位初始皮厚、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和72 h后复测注射部位皮厚等步骤[6]。由于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强,与他人协作的意识相对较弱,加上之前并未与体型高大的奶牛近距离接触过,期间如果配合不到位或实操技能较差,会严重影响实验的进度和成功率。通过这次临床实验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之间配合的融洽度给团队整体实验进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融入集体,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使其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加强与身边人的沟通,在团结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1+1>2”的效果。此外,在涉及实验动物时,可培养学生关注动物福利,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

(四)  课程思政设计——奶牛布鲁菌病的检疫

对奶牛进行布鲁菌病的检疫实验时,需要采集奶牛血液,分离血清后,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布鲁菌的抗体。学生在奶牛场需要动手操作的步骤有奶牛的绑定、采血部位的消毒、尾静脉采血和止血等,同样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血过程中尽量做到无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病原菌的感染。通过该实验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重注团队的协同合作,关注动物的福利。

(五)  课程思政设计——新城疫的检疫

讲解新城疫的检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刘秀梵院士团队历经18年,终于攻克新城疫防控的事迹为切入点[7]。刘秀梵院士团队在流行病学调查、流行株优势基因型筛选与分离、致病机制研究及新型疫苗的创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工作,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免疫鸡群非典型新城疫和鹅新城疫防控的重大问题,疫病净化效果显著,为我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新城疫防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个人服从和服务于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关心和关爱动物福利的人文精神。

(六)  课程思政设计——鸡马立克氏病的检疫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肿瘤性疾病,我国对该疾病的防控政策为一旦确诊则需要对病禽和同群禽进行扑杀和尸体无害化处理[8]。鸡是否患有马立克氏病需要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解病变结合病原分离鉴定、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学检测综合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对整个疾病的判定和后续处理措施的制定和实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样品检测人员需对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不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在整个琼脂免疫扩散实验的实操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往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善意的提醒。如试剂的剂量、样品的处理、对照的设置及结果的判定等。让学生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和实操树立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此外,通过学习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技术和防治策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做一名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