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生涯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研究
作者: 任学敏 蒋艳 王珏摘 要:高校生涯教育和学风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保障,新冠感染疫情暴发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导致后疫情时代学生学习模式不适应、教师教学质量待提升、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该文针对生涯教育缺位导致的学生生涯目标缺失、教师生涯指导缺位、学校生涯服务不足等突出表现,进一步探讨后疫情时代生涯教育如何推进高校学风建设,从激活生涯潜能,增强学习内在动机;挖掘生涯内涵,贯穿教育活动始终;优化生涯策略,培养自主求职意识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培育优良高校学风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生涯教育;学风建设;生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097-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and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impacts and challenges to the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eading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such as students' learning mode is not adapted,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chool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Based on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lack of career educ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students' career goals, the teachers' career guidance, and the school career service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how career education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y style, so as to activate the career potential and enhance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learning. The paper excavates the connotation of career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ultivating excellent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aspects of optimizing career strategy and cultivating self-seeking consciousness.
Keywords: post-epidemic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eer educati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career strategy
生涯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我探索、职业探索、择业规划等生涯意识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将学涯发展与未来规划结合、生涯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职涯发展与祖国建设结合,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新坐标中。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理念、教学质量、人才培育的重要指标,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包含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都是高校培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加强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效果,以生涯教育引导学风塑造,加强多形式吸引、多渠道渗透、多层次覆盖的生涯教育,着力打造立体化、精细化、全程化的学风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 后疫情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后疫情时代学校管控方式、课堂教学模式、线下授课形式的有序恢复,教育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学风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与短板亟待解决。
(一) 学生层面:学习模式不适应,课堂效率偏低
相较于网课教学的灵活性、便捷性、可重复性,线下课堂快节奏、容量大、知识连贯性强,也具有较强的监管性和拘束性。长时间的网课教学让很多同学丧失了学习动力,学习目标模糊、学习热情缺乏、课堂效率较低,存在学习模式、学习方法不适应的情况,学业状态较为懒散,课后活跃在网络虚拟世界,出现了“旷课睡课”“迟到早退”等不良学业状态,考试前突击复习“抱佛脚”,为了获取理想的考试成绩抄袭、作弊,懒散待之,“尚享乐,恶学习”之风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学业荒废。
(二) 教师层面:教学质量待提升、榜样师范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多以网课教学为主,恢复线下教学后,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课堂设计的创新、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有待提升,课堂设计上缺乏趣味性、创新性、互动性,机械传授教学内容,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能询问问题、提出异议、寻求帮助,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此外,课堂缺少延展性,部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纸上谈兵”缺乏企业的实战背景,不能很好地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有效结合,让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很迷茫,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或社会的期望,欠缺了榜样的引领。
(三) 学校层面:管理机制不完善,考核机制缺乏
学风建设是系统工程、长期工作和永恒课题,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和对症下药,但部分高校学风建设缺乏成熟管理体系和学风建设队伍。管理体系里教务处、研究生处、学工处主体不明、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教风和学风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力;学风建设队伍里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各行其职、缺乏联动、敷于表面,缺乏优势互补。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采用绩效式评价制度,重科研数量,轻教学质量,考核导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核界定不够明细,没有形成科学、精细、规范的管理经验,学生管理、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二 后疫情时代生涯教育缺位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一) 生涯目标缺失,学业懈怠退步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升学愿望强烈,以钻研学业、提升成绩、考取名校为目标,缺乏生涯探索与规划意识。在完成高考成功迈入高校大门后,因找不到未来努力的方向,从而失去学习动力,因而新生群体中的“生涯观望者、彷徨者、犹疑者”不乏其人,为后续学业懈怠埋下了伏笔;随着逐渐适应大学自由而宽松的环境,加之课堂缺少了约束和监管,一些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堂一知半解、课后不复习、寒暑假不实践,学习惰性逐渐加强;临近毕业,由于前期缺乏生涯探索和专业时间,简历空白、面试受挫、就业困难,给高校学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二) 生涯指导缺位,前进动力不足
优良学风是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传统的学风建设常通过思想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外在监督手段,忽略了学生内在动力的挖掘,缺乏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途径,学生的自我认同度不高。究其根本是高校生涯引导的缺位,导致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内驱力不足。随着高校毕业人数激增、社会对高阶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转变,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难题,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主动权,必须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进行精准指导,激发生涯规划意识,尽早确立生涯目标,提升核心就业能力。
(三) 生涯服务不足,就业能力欠缺
现有高校的生涯指导服务存在部门设置不规范、师资队伍不健全、服务形式较单一等问题。部门设施上,只有就业指导中心,并未设置生涯服务中心,学生无法及时获取生涯咨询服务,临近毕业时直接进入求职应聘环节;师资队伍上,生涯指导工作由就业指导中心和辅导员共同承担,专业指导教师匮乏,学生生涯规划兴趣不浓,就业创业和实践能力不强;服务形式上,主要组织招聘会、优秀毕业生求职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没有结合学生的就业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偏离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三 后疫情时代生涯教育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一) 有利于制定生涯方案,明确个人目标导向
后疫情时代开展生涯教育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迷茫,科学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大学阶段的目标任务,从而激发其个体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知己,积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专长、性格特征,把握自己擅长什么、想做什么、重视什么。知彼,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的生涯方案有什么特点?不同职业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择世所需、择己所长、择我所爱和择己所利,调研市场需求、掌握专业技能、基于兴趣爱好和考虑最终收益。决策,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利用CASVE循环、决策平衡单、SWOT等方法做出生涯决策。行动,在确定个人生涯目标方向后,通过迪斯尼策略、逻辑层次等工具把想法变成现实,以便更快更好地接近生涯目标。
(二) 有助于加强自我约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后疫情时代开展生涯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有助于加强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等意识。
转观念:主动出击,寻找学风建设新契机。转变固有思想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延续“网络学习”的方便快捷、灵活有效、个性自主等特点优势,形成与线下教学相互补充的格局。
立规矩:因势而新,制定学风建设新策略。重回新线下课堂,在延续“无手机课堂”“学霸小课堂”“云盘共享笔记”等固有手段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更新学风建设条例,学生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教师对学风建设也更加得心应手。
造声势:借力使力,利用网络平台新环境。大学生在网上冲浪时容易受到信息“茧化”、不良文化、娱乐游戏的影响和干扰,陷入网络群体极化和沉迷游戏等现象,要加大网络信息平台监管力度,用好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引导,加强学风动员,共享学习资源。
重反馈:定时督导,及时解决学业困难新问题。选拔成绩优异同学担任学业辅导员,开展学霸小课堂、共享学习笔记、榜样一帮一等同辈帮扶活动,督促学习委员对班级同学学习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反馈给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
聚合力:家校联动,巩固学风建设新成效,组建家长沟通微信群,动态播报学生学业动态、期末考试和补考成绩、本学年学校及学院的大事记,报喜也报忧,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状态,以及学校、学院学风建设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