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 孙全玲 汪淼 李莹莹摘 要: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是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中心的教育认证活动。一线教师需要深刻理解OBE教育的实质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该文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OBE教育理念的理解并在教学实践活动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心得。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课程目标达成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128-04
Abstract: 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certification activity centered around the concept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 The frontline teachers ne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OBE,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explor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method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OBE concepts by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s well as some explorations and insights made in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Keywords: OB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classroom teaching;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2022年,共474万人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约130万考生入围复试,考研上线率不到30%。考研就像是再经历一次“高考”,社会对于考研的关注程度使得很多大学生只关注考研课程的学习。这种目的性、零散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国家及学生自身的后期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改变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过程管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以学习知识为目的,而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促使学生毕业时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2022年3月29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中汇集了多个学科的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资源,所有资源免费开放。同时,各大网络媒体也推出类型众多的课程视频及相关资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课堂的依赖程度降低。但是,在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学生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的学习过程中,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明显差于线下教学的学习效果。
现在各个高校在努力申请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从培养方案到教学过程及过程中的材料都需要支撑专业培养方案的达成。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最直接的实践者,工程教育认证所需的原始材料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教师必须具备OBE的教育理念,按照OBE工程教育的要求完成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OBE教育理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能力导向的教育实践。OBE教育理念因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一致,应用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其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
对于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者。在当今电子设备当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要从课堂管理着手,采取合理的手段让学生放下电子设备,认真听课。
二 OBE教育理念下教学活动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够从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需求的发展过程中,适当加入科技史以及国家或国际乃至国防中专业技术的应用历史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识及国家意识。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教育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多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和要求,通过先督促、再考核、再放手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大学学习和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较强,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现在的大众化的教育形式下,义务及高中学习阶段家长对于学生学习的过度干预,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明显。大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实践的动力,相比于实践,他们更愿意背书。有的在实践过程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以至于很轻易地放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利用课后或者课间时间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相关工作的入门指导。
(二) 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如果学生对基本知识都掌握不好,就很难提高创新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实施,或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无法提升解决实践问题的专业能力。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对知识理解性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深度理解并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分析问题,以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不仅仅要从书本、课堂中获取知识,更应能从互联网海量的数字信息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以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师需要在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认知过程,合理地设置课堂讲课内容、习题、案例、实验内容及课后自学内容,并适时地进行考核。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都是和理论课程内容相对应,实验结束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问题的联系,提出更高或者更复杂问题的求解方式。教师根据问题,进行适时的考核。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教师的考核任务,教师要像向导一样带着学生们进入一扇又一扇的深度学习的不同阶次大门。
(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当前的教育一般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创新教育的观点来看,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习知识第一层次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科学的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倡师生平等和教学相长。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开放、真诚的密切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课本中有错误或者不完全描述性的地方,要带学生进行考证,并对错误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地方进行正确性验证,教会学生敢于批判。同时,教师在课堂、课下都要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
(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的是根据得到的知识及信息得出新且有价值东西的创新能力,课堂就是一个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直接平台。
学生专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课堂中培养,在实验前期需要布置任务目标,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实现方式,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应注重学生的实现过程,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以更好地方式完成任务。每次实践任务都是以前期任务为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类比赛。
如今,计算机类的实践创新型比赛项目繁多,指导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或者与专业相近的比赛项目,从比赛项目的申报书开始,耐心地指导、陪伴学生参与比赛的各个阶段。当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及时地进行鼓励与帮助。在参与比赛或者完成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更好的专业素养,并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五) 加强专业学习中的思政教育
现在一些学生学习的短视及功利性较强,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的抵触情绪明显,质疑课程的有用性。这些情况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将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内容及课程其他相关的支撑点明确地灌输给学生,同时,一定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师需要努力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在课堂内外全方位践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专业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专业领域中挖掘具有积极引领作用的思政资源,在课堂中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动性。
三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从讲解者到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师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生新型的智育人格。在课堂讲授方式下,教师只需要从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注重学生和教师直接的、多种途径的交流互动,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研究如何教,还要鼓励学生去问,学生在问问题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能加强对问题的认识;教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中的问题,这样能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一) 课堂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好地控制整个课堂和掌握教学进度,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可接受的方式,选择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在课堂中以日常常见的应用案例引入,使学生知道图数据结构在哪些方面被应用,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并让他们在没有上课之前尝试完成一个简单项目。接着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讲解图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及算法。算法的实现以上机实验为主,并让他们口述实现过程,采用答辩形式完成算法验证。在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以图数据结构为应用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从项目具体需求、项目实施等过程以报告形式完成并提交。教师再给予指导和评价。通过两周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与指导,可以使得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达到应用的效果。课程相应章节内容结束再根据国家需求、社会问题等方面提出应用场景,让学生体会知识与国家的关系,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使命感。
(二) 课堂教学评价与分析
每次结束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都要积极地评价课堂,可以从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行为、课堂知识讲解进度和方法等新的方式入手。通过对课堂的回顾和评价可以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情况分析课程内容讲解的细致程度和方法,选择更为合适的例题或者提出新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学生交流意愿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后期会根据学生的状态努力探索学生参与面更广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三) 课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