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 张玉霞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使得就业市场愈发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就业观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多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经验的分析,发现大学物理实验对学生就业观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这些能力和素养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物理教育中,应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挑战。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学生就业;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010-0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social econom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ynamic. Factors such as glob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in the job market, leading to higher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more challenges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Against this backdrop,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hold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employment perspectiv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in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se experiment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foster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observational and analytical abilities,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scientific mindset. These competencies and qualitie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shap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employment perspectives. Therefore, in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s,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eaching physics experiment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for hands-on experimentation and practical platforms, enabling them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ly and better adapt to future career challenges.
Keywords: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 students' employment; practical skills; observational and analytical abilities; problem-solving skills; scientific mindset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1 076万人,截至2022年底应届毕业生失业率接近20%。202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的1 158万人,这意味着新毕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和同级的同学竞争,还需要和师兄师姐以及2亿灵活就业人员竞争。除了上述就业压力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就业岗位匹配、缺乏实践经验、薪资待遇和就业歧视等[2-11]。
大学阶段被视为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其中,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测来验证和应用物理学理论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学生对于职业发展和就业观念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培养这些能力的机会。通过参与物理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实践、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遵循科学规范和科学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研究大学物理实验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就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对学生就业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观察分析能力差、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和科学精神较差。而用人单位则希望大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这是因为这些能力和素养在现代职场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一) 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许多课程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少。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在步入职场时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大学课程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理解。然而,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的。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使得大学生在职场中可能无法顺利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用人单位对于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候选人更为青睐。他们更愿意雇佣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人才。然而,由于大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机会有限,他们可能缺乏实践经验,无法熟练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这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困扰,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培养这些能力不足的毕业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对大学生在职场中的表现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任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而不仅仅是理论的运用。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这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当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大学生可能无法迅速找到解决方案,从而耽误工作进展。
(二) 观察分析能力差
观察分析能力不足是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又一个普遍问题。在职场中,观察分析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涉及到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细致分析的能力。然而,许多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可能只对问题的表面现象有所观察,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能力。大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导致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阅读和听讲的方式获取知识,而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较少的培养。此外,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大学生常常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他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难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只关注表面现象,无法深入分析和把握问题的本质。缺乏观察分析能力对大学生的工作判断和决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工作中,大学生需要准确地识别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和本质。然而,由于观察分析能力不足,他们可能无法全面理解问题,导致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不高。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可能无法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从而耽误工作进展。此外,观察分析能力的不足还可能导致大学生错过一些重要的细节和机会。在职场中,细微的变化和隐藏的信息往往蕴含着重要的线索和机遇。然而,缺乏观察分析能力的大学生可能无法敏锐地捕捉这些细节,从而错过了发展和提升的机会。这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 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问题解决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许多大学生可能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倾向于依赖他人的指导和解决方案。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经常需要向上级或同事请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并丧失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导致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可能存在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乏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过度依赖他人的帮助,导致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缺乏问题解决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职场中,变化和挑战是常态,员工需要能够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然而,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可能在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困难时束手无策,无法独立思考和找到解决方案。他们经常依赖于他人的指导和支持,无法胜任需要自主解决问题的职位。这将限制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可能无法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位和更好的薪资待遇。
(四) 科学精神差
许多大学生可能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对于科学实证和证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对问题缺乏科学性的分析和解决,无法有效地应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从而限制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大学教育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态度。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对科学实证和证据的重要性的深入理解。此外,学校和教师可能缺乏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未能将科学原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无法将科学精神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造成科学精神不足的原因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一些学生可能更加注重应试技巧和表面功夫,而忽视了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社会对于成绩和职位的强调,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使学生对于创新和尝试新事物持保守态度,缺乏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缺乏科学精神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职场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成为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缺乏科学精神的大学生可能在工作中对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思考,导致决策的不准确和效果的不理想。他们可能无法应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实践,限制了工作的质量和创新的能力。此外,缺乏科学精神也意味着大学生可能错过了创新和发展的机会,无法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和新技术的机遇,从而限制了职业发展的潜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时的常见问题包括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观察分析能力差、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和科学精神较差。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主要由于大学课程偏重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机会,导致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应用。这限制了大学生在职场中的表现,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操作失误。观察分析能力差表现为只对表面现象有所观察,缺乏深入的分析能力,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发现关键因素,影响工作判断和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不足体现为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他人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导致在面对困难时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独立性。科学精神较差表现为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知识的了解,对科学实证和证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问题缺乏科学性的分析和解决,限制了工作质量和效果,也限制了对创新的敏感性和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在教育环境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