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新模式

作者: 吴燕燕 王少华 胡华 袁卫华

摘  要: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传承学院文化并拓展延伸,致力打造“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体系,分为“E航天下”立德体系、“E心双环”强能体系、“E海无涯”创境体系三大模块进行框架设计。其中,“E航天下”立德体系是核心,旨在将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E心双环”强能体系是保障,旨在将基层党建与学院科研教学水平、师生能力培养相融合;“E海无涯”创境体系是支撑,旨在打造学院育人环境。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E路同行”品牌特色。

关键词: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立德;强能;创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019-04

Abstract: The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will deeply integrate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into business work, inherit the college culture and expand and extend, and strive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 Party building system of "E road peer",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modules including an "E aerospace"moral system, a strong system of "E heart double ring" and a creative environment system of "E Sea being boundless" for framework design. Among them, the "E aerospace" moral system is the core, aiming to combin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rong system of "E heart double ring" is the guarantee, aiming to integrate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level of the college and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ystem of "E Sea being boundless" is the support, aiming to create a college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three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o form the brand characteristics of "E Road peer".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work; business work; moral integrity; strong ability; creation environment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要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高校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认真抓好党建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高校二级党组织在落实上级党组织要求的基础上,更应结合专业优势,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  “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体系框架内容

“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体系分为立德、强能和创境三大体系,具体又划分为“E心一意”师德教育、“E帆导航”思想教育、“E叶青莲”廉政教育、“E路足迹”传承教育、“E心报国”国防教育、“E起携手”资助教育、“E知讲堂”智慧启迪、“E海竞技”科技实践、“E知空间”交流环境、“E林景观”教育基地、“E殿长廊”展示环境和“E网视界”网络平台12个方面,分别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相关活动,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师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  “E航天下”立德体系

“E航天下”立德体系是“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系列活动的核心,在“E路同行”系统中起引领作用,主导并制约着“E路同行”系统的发展方向[1]。“E航天下”师生立德体系主要包括“E心一意”师德教育、“E帆导航”思想教育、“E叶青莲”廉政教育、“E路足迹”传承教育、“E心报国”国防教育、“E起携手”资助教育6个方面。“E心一意”师德教育旨在打造师与师、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台,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思想品德上、行动规范上、学识风范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E帆导航”思想教育旨在贴心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细心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辐射示范功能[2]。“E叶青莲”廉政教育旨在教育引导师生保持廉洁自律的底线思维,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好守纪律讲规矩常态化教育[3]。“E路足迹”传承教育有效保存对教师、学生、学院和学校有价值的资料,实现学院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启迪在校学生规划发展方向。“E心报国”国防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应征入伍政策,激发大学生为国奉献的热情,点燃大学生刻苦拼搏、砥砺前行的激情。“E起携手”资助教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用心帮扶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放松身心、交流解惑的平台,激励他们不懈前行、实现梦想。

(二)  “E心双环”强能体系

“E心双环”强能体系是“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系列活动的保障,为“E路同行”系统搭建成长平台。其中,“E心”是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双环”是指以创客空间、课程融合、竞赛、团队、产教融合五个平台为内环统领,以制度、导师、资金、氛围、组织五个保障为外环支撑的工作模式[4]。“E心双环”主要包括“E知讲堂”智慧启迪和“E海竞技”科技实践两大方面。“E知讲堂”智慧启迪通过企业家漫谈、名师对话、成功校友报告三个栏目的讲座,体现现身说法的生动和榜样影响力,拓展师生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成才目标。“E海竞技”科技实践则是通过组织IT学子参加ACM、蓝桥杯、“互联网+”等各类科技竞赛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依托“E心双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综合打造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学生竞赛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师生整体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  “E海无涯”创境体系

“E海无涯”创境体系是“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系列活动的支撑,为“E路同行”系统建立宣传阵地。“E海无涯”创境体系主要通过“E知空间”交流环境、“E林景观”教育基地、“E殿长廊”展示环境、“E网视界”网络平台四大方面为学术交流、文化传播、攻关研发、创业实践提供场地支持,不断改善师生学习研讨环境,讲述成才故事,宣传典型事迹,传播正能量。“E海无涯”创境体系的构建[5],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能够使师生感受到学院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体会到学院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解除师生工作的心理压力,进而使师生保持一种健康的工作学习心态,充分调动起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的效率,推动学院不断向自身的发展目标迈进。

二  “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体系工作模式

“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体系工作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为党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探索新的组织模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突出党建特色,培养“四有好老师”和“四有青年”。既要不遗余力地传承红色经典,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又要敢为人先地推进改革创新,凝练经验促推广。

(一)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组织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依据学校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定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有关规定,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实现学院科学决策助力。对新闻宣传实行“三审三校”制度,保证网络信息安全[6]。推行院务公开,规范议事规则,年均面向全院教职工发布党委会纪要20期,党政联席会纪要39期。通过制度体系改革,树立正确责任导向,以职称评审为牵引、以岗位考核为托底,抓好这两项关键性“牛鼻子”,将“学院发展人人有责”的意识向下传导,进一步把教职工意志凝聚到干事创业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创新组织模式,设置了课程思政、人才引进、基金申报和学科竞赛等12个专项工作推进组,科学分解学院重点工作,调动青年教师29人次投身学院发展,开辟组织建设新局面。持续推进党委委员“进教研室”“进支部”“进班级”“进宿舍”,聊生活、谈改革、谋发展,掌握思想动态,化解潜在风险。学院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体学习,参会人员扩大到科级干部,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谈学习体会和落实举措,创新设立每期领学人,理论中心组年均轮值领学19次,打造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过硬政治素质。

(二)  深化业务能力,突出党建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将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定位在《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深度了解学院教学科研全链条、全过程管理,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7]。在此基础上,学院党委从立德、强能和创境三个方面着手,全力打造“E路同行”立体式特色党建体系,创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在日常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在平凡的专业技术岗位上奋勇创新,深耕厚植,扎实做好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

树立党员先锋形象,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为了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生党员中推进实施了“E帆导航”学生党员示范工程,引领学生党员在学业领航、科创领航、实践领航、先锋领航和新生领航等方面做表率、当标杆、作示范、树形象,在全院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三)  传承红色经典,勇于改革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官方学习平台,鼓励并组织全院师生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等内容。组建学院优秀学生理论宣讲团,通过“青年之声·读党史经典”等活动,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同时开设“红色记忆网上展馆”板块,带领师生重温红色记忆。开展“久久为功”“E林种植”等党史学习教育,起到启智润心、固本培元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