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作者: 刘亚风

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0

摘  要:基于高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调查,分析线上教学的现状,剖析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线上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研究发现,线上教学的支撑体系、教师的媒介素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律性、线上教学环境及线上教学管理等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线上教学的方便、快捷、多元互动等特点,将线上教学劣势有效转变为优势,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改进策略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线上教学;主动学习;自我监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35-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online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nline teaching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teaching.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online teaching, teachers' media literacy,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self-discipline, online teaching environment, online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nline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by making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such as convenience, quickness and multiple interactions,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into advantage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 online teaching; active learning; self-supervision

从2020年春节至2020年5月8日,全国有1 454所高校采用线上教学,103万高校教师开设了107万门线上课程,总计1 226万门次,参加线上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总计23亿人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打破了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已经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高等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从应急之举已转变为新常态。如何有效利用好网络信息化时代线上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合格的新世纪人才,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影响着我国“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调研分析当前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  线上教学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  问卷设置

调查问卷以“高校学生线上教学质量情况调查”为主题,设置问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线上学习情况、线上学习适应度及满意度、线上教学影响因素、线上教学优劣势及有效性等多个部分。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学习主体的性别、年级、学科分类等;线上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科目数量、学习时长、学习平台、学习载体,以及学习环境等;线上学习适应度及满意度、受干扰,以及注意力分配等;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优劣势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教师、学生主体和学习环境等多维度测量;提高线上教学有效性为半开放问题,旨在调查线上教学的参与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设置22个问题,由单选、多选、半开放型填写等为主要方式开展。

(二)  样本特征

本研究立足重庆市高校在校学生,主要覆盖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和重庆市委党校7所高校学生。目前,利用线上调查方式回收有效问卷5 220份。学生样本男生比例66.86%、女生比例33.14%。年级分布情况:本科一年级占35.63%、本科二年级占34.87%、高年级本科及研究生比例约为30%。

二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线上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直播、录播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当前应用的现状来看,“日趋自主化”的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高校教师、大学生、教育管理者等主体在技术运用中正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异化”反应,导致线上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  教师媒介素养不足,存在将传统课堂简单移植的形式主义

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素养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主要的能力要求。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基本能应对教学要求和挑战。一般情况下,教师只需借助简单的多功能媒体设施协助教学。但线上教学对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具备熟练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和手段,了解相应平台的网络技术功能,灵活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较多专业教师对各类新型软件知之甚少,难以灵活使用各项功能;大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中依旧沿用线下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及进度安排等。调查显示,有33.3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线上讲课单一,教学设计需要提升或改进(图1)。同时,受时空分离的影响,单纯的讲授型教学方式使教学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难以将教学内容、结构及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融合,不仅没有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也使这种简单移植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弊端凸显。

(二)  学生缺乏自我监督,主动学习的意志和积极性逐步下降

线上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实现人机交互。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初始阶段,线上教学的新鲜感和便捷性使学生们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涨。但是,面对扁平的、非正式的、弱连接性的复杂关系,由于学生自控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意志和积极性随着线上教学常态化而逐步下降。缺少老师和同学面对面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有了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状态和应付行为。一些学生面对网络技术、数字环境、数据信息的多重刺激,难以依靠自身意志实现自主学习或者学习效率低下。据统计,有62.84%的学生认为自控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是线上学习最大的挑战(图2)。从学生年级与线上学习效果交叉分析结果可知(图3),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线上学习效果较好,而低年级本科生的线上学习效果较差,这可能是低年级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所致。因此,仅靠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自我监督难以抵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诱惑,一些学生将大量时间用于娱乐,导致学习任务积累,学习难点难以及时消化,久而久之陷入厌恶学习的恶性循环。

(三)  学习氛围易受干扰,线上学习的师生情感交互链接较弱

相比传统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学习环境极具开放性。开放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由安排,进行高效的混合学习,另一方面也使线上学习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由于在线学习缺少教学场地、教师监督、同学关注等约束,部分学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调查显示,有92.17%的学生难以有独立的线上学习空间,而46.06%的学生认为受到来自环境嘈杂的影响,18.37%的学生认为受到来自家人朋友的干扰。同时,由于线上教学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学主体间联结力薄弱,双向情感互动受阻。调查显示,线上主动连麦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仅占13.41%,而有68.97%的学生只有在被提问时候通过回答问题和老师互动(图4)。同时,从参与课堂互动情况与线上学习效果交叉分析结果(图5)可知,主动连麦回答问题的学生中,有35.71%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非常显著,而未回答问题的学生中这个比例降低到2.56%,表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于线上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进行线上互动时,如果学生态度不积极(应付或者不回答),学习效果在比较显著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10%,而如果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学习效果在比较显著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30%。这表明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互,线上课堂的活力和魅力难以完全释放,课堂的价值以及教学主体的收获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堂互动对于线上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四)  教学管理职能弱化,线上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滞后

作为教学的新兴形态,线上教学给高校管理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师生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要监督教学的执行情况、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后的反馈情况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难以做到全方位地实时监控和管理。从当前实际来看,大部分高校管理部门暂未创设线上教学管理机制,依旧依托传统的结构化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难以做到全面监督和管理线上课程。目前,线上教学管理的工作大部分由授课老师来完成。由于授课老师的重心更多在教学而不在管理,导致教学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出现空位,线上学习陷入软弱涣散的状态。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导致线上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滞后,教学管理部门难以挖掘充足的信息进行管理改革,难以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  线上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改进策略

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对比,线上教学具有方便、快捷、多元互动等特点。如果能将线上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可将劣势有效转变为优势,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线上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打破了生源流量限制,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数据化管理。多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上教学使得线下课堂的物理边界消失,带来丰富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师资得到更多的共享,学生变得更加多元,更多的思维得到碰撞,提高知识的新陈代谢。得益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可以使学生的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因此,激发线上教学的生命力,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有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也要从构建有效的线上教学支撑体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线上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线上学习的能力与活力和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等微观层面联合发力。

(一)  构建有效的线上教学支撑体系

网络速度及稳定性、教学平台功能完善程度等因素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基础因素。因此,要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构建有效的线上教学支撑体系。一是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校要对服务器及时进行扩容,建立便捷稳定的网络平台,提高网络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增加智慧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一体化线上教学平台建设。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钉钉和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功能各异,各自优势不同。为更好地实现线上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师生互动、课程管理、资料共享、作业测验、分组讨论、数据分析、学习评估和质量监控等综合功能,高校需建立一体化的线上教学平台,综合发挥各平台功能的优势。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平台,但教学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不够方便,导致教师使用的意愿较弱。三是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是线上教学的基础,高校可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综合利用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校本教学资源,加强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建设。

(二)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线上教学能力

实践证明,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主要因素。因此,高校需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线上教学指导服务。一是加强线上教学理念的宣传和引导。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理念的转化是实践变革的先导,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充分认识到线上教学对媒介素养的高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计课程,创新线上互动活动,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二是加强教师线上教学技术培训。利用校内外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师线上教学技术培训,使教师具备灵活运用平台与教学工具的能力。鉴于线上教学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加强线上互动就是吸引学生、抓住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可通过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线上课程、成熟的线上直播等方式,鼓励授课教师综合运用资料展示、弹幕互动、提问抢答、话题风暴和分组竞赛等手段加强教学互动,增强课堂活力和学习的趣味性。三是增强教师线上教学专业能力。举办线上教学能力培训,增强教师线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管理、授课策略和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水平;开展教师线上教学职业素质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构建线上教学奖励机制,根据情况提高教师线上教学的课时,提高教师线上教学的热情和投入度,将线上教学课程实施情况和教学成果纳入年度评优评先中,激发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