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 林显新 苏茜摘 要:传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着重专业知识讲授,思政与专业各自为战,导致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两张皮”。该文围绕课程、教材、教法、课堂、评价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数控维修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培养模式,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水平、优化思政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思政评价体系及强化制度保障,多措并举助力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并以点涉面辐射到其他专业课程中,为全课程育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全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77-04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 of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of CNC Machine Tools focuses on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work independently,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wo pieces" of skin betwee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mode of NC maintenanc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classroom, evaluation, and system guarantee, clarif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of the courses, impro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optim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xtbooks, innovates the teaching mode, impro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s the system guarantee, and takes multiple measures to hel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radiates to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from a point to point perspectiv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of CNC Machine Tools; the whole course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对于职业教育的高校,技能与素养并重,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激励学生开拓进取、爱岗敬业,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随着国家制造行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智能化提升到新高度,而数控机床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标杆,数控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智能制造的水平。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制造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千亿产业为龙头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发展,推动各产业链企业智能化,提升生产数字化水平。区域工业转型发展,为生产制造实现智能化创造了条件,数控技术作为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对进一步实现智能制造系统来说,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
一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概况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以下简称“数控维修”)是三年制高职机电类数控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机电设备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基于设备维修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分析、以机电维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智能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专业课程。课程以数控机床为载体,主要介绍数控系统、主轴、进给轴、刀架和辅助模块结构及常见故障类型,通过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方法,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维修的模块结构,认识数控机床的控制逻辑,培养具备数控机床组装与电气系统调试、故障诊断与分析的能力,将课程与“1+X”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数控维修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达到课证互通,为以后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以数控机床为载体,辐射其他通用设备的故障维修。该课程以工程实践中常见的电气、机械故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影响制造过程的多种参数及功能做出判断,并进行诊断分析,排除维修故障现象的过程。课程将典型的故障诊断和维修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培养技术精湛、技能过硬的人才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国工匠。
二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
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劳动、劳模、工匠”的职业思政精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作为机电技术类的专业课程,在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同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传统专业课教师注重数控维修方面技能的培养,在分析数控机床故障原因、故障现象、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思政教育的内容上却过于敷衍,停留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层面,针对深层次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理念上难以形成共识,导致课程思政育人职责履行不到位。
(一) 思政内容与专业教育长期脱节
高校教学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类课程。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主要在基础课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政课程中体现,重点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和教育体系,塑造积极乐观的道德品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则负责专业知识讲授,传授技能与方法。思政教师主攻思政教育,专业教师擅长专业技能,思政与专业两者各自为战,并无过多交集,导致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长期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各自坚守自己主阵地,使得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脱节。
(二) 思政元素课程化缺乏量化标准
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结合区域工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思政素养教育贴合企业文化、岗位价值而设置。而课程思政未明确思政教育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中只确定了融入思政内容,讲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模块知识传授的同时,匹配相关的思政内容,但对思政融入的深度、宽度、数量未明确量化标准,没有相关准则或条款约束,完全凭借专业教师自由发挥。
(三) 课程思政专业化欠缺专业能力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思政化无非是思政教师教学过程中传授数控维修专业技能,或者数控维修专业课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贯穿思政教育,前者难度较大,明显行不通。而数控维修专业课程教师作为科班出身,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但对标于思政专任教师,其思政水平、思政方式、思政技巧毫无专业化可言,思政教育不是专业教师强项。面对赶鸭子上架,数控维修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只局限于鼓励学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浅精神层面,对于如何深化专业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上能力是欠缺的。
(四) 课程思政实施缺乏制度保障
专业课程教育以落实技能教育为培养目标,课程考核评价制度主要面向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不能量化考核标准的工作,其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评价标准模糊不清,并着重技能考核,忽略思政德育评价。其次,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保障课程思政顺利进行的制度体系,学校及上级部门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还未形成制度,对于全课程覆盖思政的组织方式、专业教师思政能力提升和各项经费保障等缺乏政策文件。
专业课程思政化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性较低,课程教材和知识点与行业岗位要求相脱节,专业课程思政化未能完全覆盖思政内容,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和元素不够清晰等其他方面的困境,都不同程度影响了课程育人成效,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有较大改进空间。
三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思政实施探索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作为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的主枝干,包含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肩负专业知识“开枝扩叶”的功能。加强数控维修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动知识、技能、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与思政、素养建设有机结合,把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贯穿到专业教学中去。
(一)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思政的“基石”。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开发,引入数控维修行业的岗位标准,将思政元素引入到课程设计和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具有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设计、调试、维修保养等技能,打牢铸实课程建设基石,能独立排除数控机床故障,具备维修智能类机械设备的能力。在课程思政标准中,将各模块知识点与思政要素相配合,量化思政教育目标;将知识内容与思政内容相结合,明确思政教育框架;将知识点导入与思政衍射相呼应,理清思政融入模式,培养精湛技能知识的同时,使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的职业素养,最终能达到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
(二) 提升教师思政水平
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数控维修教师队伍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践行者,思政教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课程思政化的优良。数控维修专业课教师多为具有丰富企业维修经验的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方面过硬,但需加强思政教育的提升。数控维修专业课程教师可参与区内外课程思政项目的培训教育,观摩其他精品课程在实施思政教育的优秀案例,提升自身思政教育水平。在校内,在传授技能知识的同时,可与同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共建共享思政要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把专业教育思政化,让“思政力量”也能在专业课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