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公选课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 刘俊娟 姚石 丁培祺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综合素养形成的催化剂。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在河南农业大学开展公选课的问卷抽样调查,从四个维度了解农林院校学生对公选课的认知、对辅助选课的需求、公选课的课堂学习状态及对教师授课的期许,深层次分析农林院校学生公选课的学习现状,并从公选课重要性宣传、课程设置多样化、选课指导,以及授课方式与课堂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农林院校学生学习公选课的建议。
关键词:公选课;现状调查;建议;农林院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1-0021-06
Abstract: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re a catalyst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Taking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 thorough survey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has been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the problems of the public course in four aspects—— the understanding, helpful course selectio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are understoo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Some feasibl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mportance publicity, diversity of course setting, course selection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in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
Keywords: public elective course; status investigation; suggestion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curriculum setting
公选课是指由高校设立、在校生自主选择的一类全校性公共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已然成为大多数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共识,也成为用人单位遴选毕业生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增加,高校公共选修课已成为高校教学培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1]。公选课打破了院系、专业间的壁垒,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对必修课的丰富和拓展,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2]。充分认识公共选修课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的特殊地位,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选课能够提高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还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公选课填补了专业课无法涉及到的知识领域,为学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无法比拟的作用[4]。
随着新课程设置的进一步调整和教育形势的近一步发展,公共选修课在教学实施和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日益凸显。日趋普遍的“选而不修”的现象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公共选修课变得“华而不实”“形同虚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选课类型少、热门课程难抢上、选课时间短、选前对课程不了解、考核方式单一、缺少课程建设及改革和创新、监督体系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选课的顺利教学[5]。
农林院校学科相对单一,想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公选课是有效的实施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林院校大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的现状,明确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借鉴他人之长,以促进公共选修课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在校各年级各学院间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学生对公选课的认知、对辅助选课的需求、公选课的课堂学习状态及对教师授课的期许等,并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农林院校公选课的设置与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在校本科生,其中包括2018级、2019级和2020级的学生,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目前在龙子湖校区有11个学院,分别为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农学院和林学院等,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科学性。具体学院人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二)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调查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6.25%。
问卷设计为四个维度12个问题,分别为:对公选课的认知、对辅助选课的需求、公选课的课堂学习状态及对老师授课的期许,具体见表2。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公选课的认知
为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认知,本文设计了四个问题。对问题1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有65.4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比较有用,选择非常有用的学生为25.45%,而有9.09%的学生选择了没什么用。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公选课在大学课程教育中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问题2的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由于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需要修一定学分的公选课,故有47.27%的学生为了修够学分而选,23.64%的学生为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而选,18.18%的学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修公选课,由此可见,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公选课对大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希望从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储备能量。
在问到“你了解公选课课程内容的途径”时,调查结果显示(图4)竟然有27.27%的学生选择望文生义,而有30.91%和29.09%的学生则分别表示通过已选同学介绍、学长经验的渠道来了解公选课的内容,更有10.91%的同学则根本没有了解。由此可知,学校在学生选修公选课时缺乏应有的指导,学生选课过于盲目,在开始上课之后发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符,进而学习热情降低,加重了学生“选而不学”和“逃课”的现象。
在问到“你希望学校开设哪类公选课”时(图5),有63.9%的学生希望开设社交礼仪类、艺术体育类、医疗健康心理类、文学类及思想启迪类课程,由于农林院校学科相对单一,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之余希望通过选修课来补充人文素养,有8.715%的学生希望选修语言类课程,由于学校的外语学院主要承担全校的英语基础课,没有其他外语专业,学生想修第二外语成了奢望。通过这些调查数据可知,农林院校学科的相对单一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完善选修课程的类型结构改善这一状况。
(二)对辅助选课的需求
为了解学生对辅助选课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三个问题。对问题5“在选课时最需要的辅助选课信息”的回答如图6所示,有46.64%的学生希望了解课程内容进而决定选课与否,有27.27%的学生关心课程考试形式,20.64%的学生关心教师的授课方式。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进行选课时希望通过了解课程内容和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来辅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学校完善公选课课程信息并从转变授课方式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那些只关注“考试形式”和“上课是否点名”的学生也能在兴趣的引导下正确对待选课。
对于问题6“想修的公选课没选的原因”的回答如图7所示,有67.27%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但是班额有限而没选上,而有16.36%的学生则认为学校根本没有开设想修的课程,有12.73%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由于课程难度大且获学分不容易而不选。当前学校采用网上选课系统,选课时间有限,再加上班额有限,学生俗称“抢课”,极容易造成学生选不到自己心仪的公选课程,只能选择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课程以凑够学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对公选课的积极性降低。
对问题7“你认为学校应从哪些方面完善公选课”的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接近半数49.09%的学生认为应当加强公选课的选课指导,有32.73%的同学表示公选课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8.27%的学生希望课程考试方式多样化,总计有90.09%的学生期望学校对公共选修课进行改进完善,这个数字不仅反映出高校公共选修课改革的必要性,也同样反映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公选课的课堂学习状态
为了解学生公选课的课堂学习状态,本文设计了三个问题。对问题8“公选课课堂的出勤情况”的回答如图9所示,全勤的学生占了54.55%,但公选课的逃课现象十分严重,竟有3.64%的学生几乎没有去上过公选,可见课堂管理是比较松散的。对于逃课的原因(图10),分别有23.17%、22.16%和6.3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老师授课方式沉闷及教师不点名,这一结果表明过半的学生是因为老师的课堂表现而选择逃课的,也说明公选课课堂管理及老师授课内容及方式应该进一步改善。均有12.08%的学生因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和认为选修课没用而选择逃课,说明了学生选课时并不了解课程内容,与问题3相照应。有24.17%的学生因为忙其他事而不上公选课,也表明学生对公选课不够重视。
学生在“公选课课堂上一般做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图11),仅有27.27%的学生选择了认真听课,有20%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在抄笔记,34.55%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学习其他课程,甚至有18.18%的学生在公选课课堂上聊天睡觉玩手机。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学生对公选课不够重视。
(四)对老师授课的期许
为了解学生对公选课老师的期许,本文设计了两个问题。对问题11“用哪种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性”的回答如图12所示,安排实验或实践和播放课程相关视频这两种授课方式分别受到了41.82%和34.55%的学生的欢迎,而课堂自由讨论和学生上讲台授课则分别有14.55%、7.27%的支持者。由此可见,“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亟需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泉活水,使学生不再受台下的局限,而投入到实践中,教师则离开讲台的禁锢与学生真正地“面对面”进行交流。
因为公选课有别于必修课的重要一点是考试方式,它的考试方式往往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故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于“期望公选课的考核方式是什么”的回答如图13所示,过半数50.91%的学生倾向于开卷考试,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对公选课知识点的学习又可顺利拿到学分,仅10.91%的学生仍选择闭卷考试。21.82%和14.55%的学生希望通过课程论文和出勤次数达到要求即可拿到学分的方式代替考试。
三、农林院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