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案例教学构建实施中关键问题研究
作者: 梁淑轩 赵春霞 张金超 闰明涛 谢吉星 路达摘 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对于产教融合具有推动作用。该文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就近年来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对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编写、案例教学的准备、课堂实施及课后总结等案例教学构建与实施中关键环节进行探讨研究,以强化和规范化重点关键环节,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最终通过规范的案例教学,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1-0135-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ase teaching, as an exploratory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case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key asp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such as the collection and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cases, the prepar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class implementation and after-class summary. By strengthen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key aspects in case teaching method, we hope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Finally, through standardized case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uld be promoted, and their ability of problem-solving are cultivated and improved.
Keywords: case teach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andardizing; teaching mode
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党和国家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核心,高校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将人才培养置于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1-2]。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先前的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而言的,是一种以提高教育要素的质量和教育要素的效率为核心的适度规模发展,对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为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发展需求,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3],加大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力度已成为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而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成为培养合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必由之路,通过行业企业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显现出较强的必要性和适用性[4],在此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对我国高校培养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已作为世界范围内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提升,对深化产教融合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创的,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由哈佛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德尔于1870年前后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功,随后该教学方式逐渐被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引进,并逐步拓展,应用于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成为教育领域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下,进行直接参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和表达等活动,通过教学的互动性,锻炼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独特见解,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授课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LBL是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在多种类型的课程中得到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灵活,授课过程中能够营造出接近真实的社会环境,便于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5-6]。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从讲台站到学生的中间,甚至背后,使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距离缩短。该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从其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一些性较强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成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应用普遍的教学手段[7],已经成为推进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运用教学案例的根本目的是掌握理论、深化认识和培养能力,目前,对案例教学这一活跃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不自觉地被采纳,其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被认为是“推进专业学位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8]。但是,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难点,在教学方法、案例选择、规范实施等方面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导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真正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实施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近几年来进行了案例教学,实施中注重案例编写、案例教学课前准备、案例讨论、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的关系等主要环节的规范化,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本文拟根据本教学团队在案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案例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目标,对案例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案例教学的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引入案例教学法,逐步被应用,历经20多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绩,由于许多学科教师对案例教学知之不多,仍局限于把案例作为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来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学价值观的影响
在高校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目前评职称、评奖励等重科研而很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导致了大学教师“科研至上”。而学生普遍存在“应试学习”习惯、知识至上的教学价值观[9]。这些观念导致案例教学动力不足,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差,效果总体不佳,不利于素质教育效果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教育方式偏重于对知识的传递、重考试分数,往往失于对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为克服传统教育价值观对人才培养产生的不利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营造实践氛围,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我国,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尽管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方式依然呆板。课堂全程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养成了被动听讲的习惯,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难以调动。而有效的案例教学必然是一个多层面师生互动的立体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式对老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参与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作为关键的环节,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有很高要求,且学生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而在我国,学生习惯于听讲,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三)可供选择的优秀案例较少
案例实际上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大量实际问题的事件,将这些事件带入课堂,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途径的载体。案例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既要符合教学系统性的要求,又要具有特定内容的典型性。实际上可供选择的案例很少,一些案例往往存在事件背景过于复杂、涉及的问题解决难度过大,由于学生并没有任何实践经历,且缺乏社会经验,所具有的知识储备不足,这种情况下,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从而失去主动参与的兴趣。而高质量的优秀案例和原创案例更是难以找到,由于所用缺少加工,没有针对性,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适用性,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四)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对于大多数年轻教师具有较大难度,年轻教师往往是“校门”到“校门”,自身教学科研压力较大,实践经验缺乏,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难以有效地对案例进行合理的利用,更无法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中会出现案例启发角度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最终无法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从当前我国案例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案例教学在很多课程中刚刚起步,应当首先培养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同感,在具备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意识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案例的收集、整理,精选教学案例,着重进行优秀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强化案例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逐渐形成案例教与学的良好氛围,对于案例教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有力的推进,可最终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案例教学中首先要进行课程案例库的建设,适合于教学内容的优秀案例(库)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在教学中以案例为教材,案例材料应当是社会实践中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过程或片段,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可提供给学生争端、问题、选择及信息,使学生不断思考:“如果面对案例中描述的问题,我将怎么办?”并且希望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及能够运用案例中的信息提出行动方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针对现实世界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
(一)案例的收集
收集案例材料是为了找到更适合的案例,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要成功地实施案例教学,需经过不断地积累、收集并拥有一定数量的案例。案例收集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地调查进行收集,这属于第一手案例,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网络、电视等媒体收集,这属于第二手的案例。不同的收集渠道, 收集到的案例往往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 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第一手案例由于具有实际经历,对案例的掌握具体而详细, 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生动透彻, 能够说清楚一些细微问题;第二手案例收集的效率极高, 可以通过资料收集到在世界各地有影响的典型案件。
教师经常使用的是阅读有关材料进行案例收集,案例教学中应加强实践和调查,把国内及身边发生的一些典型问题多加关注并不断积累素材,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数据库, 并不断更新完善。
(二)案例的选择
对于收集到的大量案例,需要依据案例教学的要求,进行精心选择、截取和整理。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和改写, 使之贴近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又蕴含着丰富的基本知识和启发性问题,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延伸和拓展,具备良好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