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马小舟 许条建 毕春伟摘 要:海洋资源与管理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工科通识课程,主要介绍海洋资源的分类与分布、海洋资源评价、海洋资源管理,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该文结合任务教学法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对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将繁多的课程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取积极的评价与灵活的考核机制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管理;工科通识课;任务教学法;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2-0146-0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the related majors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belongs to the general engineering course. The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marine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ther contents,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Marine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by combining the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he course content is refined into specific learning tasks, and students are guided to use online resources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flipped classroom to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while positive evaluation and flexible assessment mechanisms are adopted to maintain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hus achieving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marine resource development; ma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general engineering course;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flipped classroom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而海洋中蕴藏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上超过80%的水产品产自于海洋,包括各种各样的鱼类及丰富的藻类资源。在深海域中,有着储量惊人的石油、天然气等珍贵的矿产资源。而在近海域中也存在着种类繁多的金属与非金属资源,如煤、锌、铜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燃冰。由于海水运动产生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等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除此以外,滨海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1]。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拥有3.2万km海岸线及11 000多个海岛,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km2,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我国资源匮乏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由于开发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量海洋资源被盗采或者浪费。同时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管理混乱,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利益纠纷,因此急需相关专业人才来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海洋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海洋意识不强,没有接受过海洋教育。因此我国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加大对海洋教育的投入,同时重视海洋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
一、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介绍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是2010年由教育部审批开设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其目标是培养从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工程相关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响应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与海洋资源开发有关的产业提升至国家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号召,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开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8所院校开设此专业[2]。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主要学习海洋资源的勘探、评估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产品的研发生产等,主要涉及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如:海洋油气开发,海底采矿,海水淡化,海产品的生产加工,人工岛等海洋工程的设计、建造等。这些技术决定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与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介绍
海洋资源与管理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通识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海洋资源的分类与分布、海洋资源评价、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管理、海洋资源保护,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内容。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该课程共32个学时,2个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海洋资源分类、海洋资源评价、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等内容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的海洋资源分布及分类方法、海洋资源评价方法、海洋资源开发方法;理解海洋权益及海洋法,了解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关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工科通识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通识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所倡导的博雅教育,当时的古希腊人认为博雅教育是受教育者的最终标志[3]。直到19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首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他指出通识教育即学者在专注于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之前所应了解的知识整体情况的教育[4]。哥伦比亚大学在1920年开设了现代文明与文学通识教育课程,这类通识课程被美国其他高校纷纷效仿,推动了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的普及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通识教育进行探索。李曼丽等[5]指出,通识教育是大学生都应当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冯惠敏[6]提出,大学通识教育是学生都应接受的普遍共同的教育内容,其包含基础知识、公民意识的培养、完整人格的熏陶和非专业性的知识能力的培育,最终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全面培养,从而使其在德智体美劳上和谐全面发展。李森等[7]人指出在新时期,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对通识内容的体会、领悟及学习,进而让学生在基本技能、必备能力、完整人格、社会共识和道德价值等方面到达一定标准。
以往国内对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多为综合性大学,对工科院校的关注不足,没有重视工科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意识到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许多工科院校开始加大对工科通识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陈煜等[8]结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类通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情况,对工科课程如何进行通识教育进行讨论,并指出工科通识教育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知识储备有着重要价值。吴新中[9]分析了工科院校在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许多工科院校在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没有规划,内容较乱;管理不完善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总的来说,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对高等工程院校通识课程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四、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管理方式及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性等,提高学生整体的海洋意识。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海洋资源与管理不像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有吸引力,如果沿用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在本文中,笔者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题,结合多种改良教学手段,对海洋资源与管理通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做中学”与“学中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课程内容。具体的表现形式为,教师布置设定好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围绕这些学习任务展开的,同时教师要提供一些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如文字与音像资料。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实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情况对任务的数量与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任务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目前任务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各个阶段及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不同于以往较为僵硬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非常适合通识课程的教学。在海洋资源与管理中运用任务教学法,主要是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学习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课程知识[10]。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表现及时调整与优化任务安排,结合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热情与动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教学法在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
应用
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很多而且比较零散,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精心设计合理恰当的学习任务。教师首先应当充分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的任务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教学内容与当下的时事热点充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章节的课程知识,可以融入到若干小的学习任务中,这样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最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任务的数量及难度上都应该做到合理恰当,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将任务教学法应用到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1)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程情况将某些章节的课程知识设置为一些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每个小组撰写报告并进行汇报,然后再根据各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针对海洋资源评价章节,让学生分组对自选海洋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汇报。(2)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的讲授前先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如在讲述绪论部分内容前,可以先提出“什么是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海洋资源主要有哪几类?”的问题,在讲述海洋资源保护这一章节时,可以先提出“海洋资源的保护具体有哪些措施?”的问题。在讲授结束后,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各组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来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说明[11]。(3)结合课程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实地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考察大连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海洋资源的保护情况,总结大连湾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并将自己的收获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课程知识。(4)给学生布置课下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一些课堂上没有讲授的内容,如世界其他国家对围填海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政策比较,或者搜集世界上比较优秀的海洋资源保护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好现代的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观看相关视频,最后将学习的收获整理成报告的形式,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报告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将该自主学习任务计入到学生最后的总成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