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肖飞
摘 要:专业学位教育的迅猛发展引发对培养质量的深入思考。该文以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分析教育现状与试点院校做法,结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以期抛砖引玉,为今后财经类院校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及有价值的参考,也希望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该文不仅着眼于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而且辐射于国家中长期发展高层次人才,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109-05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has led to in-depth thinking on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aking the accounting graduates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s of pilo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practice of the accounting graduate education of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ith a view to attract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It also hopes to provid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t not only focus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but also radiates to the country's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talents to help my country'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 practice ability; talent training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实现两者教育目标的互通、教学内容的互融成为二者结合的关键。而且,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会计法治化、数字化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果,会计基础性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大数据已逐渐渗入到各领域,对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以下简称“大智移云物”)不仅实现了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会计形态。同时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对会计行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cc)作为快速扩招和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存在就业压力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
自200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至今,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单位由初始的24所院校,增加到200多所院校;招生规模由最初的每年不到2 000人,扩大到每年1.5万多人;报录比稳定在7∶1,是报录比最高的专业学位之一,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显现[1]。在追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生质量的发展。早在会计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立十周年之际,会计教指委主任委员、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就指出,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要做好五方面工作:首先任务是提升培养质量;其次重要使命是建立与完善培养体系;再次,基本方向是实务导向;从次,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最后关键环节是国际化[2]。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每年发布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2022年的十大信息技术包括财务云、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流程自动化(RPA和IPA)、中台技术(数据、业务、财务中台等)等对财务人员的会计工作影响非常大,会计对象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中兴财务云招募人才除了财务咨询师外,大部分是IT人才。在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发布了13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是需要上岗证的,其中有五个职业就是中信通讯需要招聘的职员,分别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4]。中兴组建了AIA团队来改变财务部门的人员结构。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否适应在这样的团队工作?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文件提出了AI+专业,即新文科、新工科、新理科。文件里提到“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这些都是新的提法。另外,文件中还提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的融合路径和方法,发展智能化教育云平台”[5]。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何去何从?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如何改革?如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析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对积极促进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招生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联合培养、教育资源共享、导师队伍建设、实践基础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各培养单位共同努力,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贡献。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相应的教育观念及改革措施相对滞后。但在2017年3月18日《河南日报》报道,省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关于统筹推进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河南将强化国家战略规划平台统筹联动,放大政策集成效应,聚焦“三区一群”。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6]。在“三区一群”建设过程中,人才短缺成为发展瓶颈。为此,我们以河南省唯一的财经政法类本科高校为例,探索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期为“三区一群”发展添砖加瓦。
2004年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正式设立中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河南省是2010年首批专业会计硕士(MPAcc)培养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河南大学于2011年开始招生。2014年新增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该省的培养单位占国内培养单位比率4%。2016年新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三所高校。2018年新增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两所大学。占国内培养单位比率5%。占比仍不高。目前,河南省拥有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为11所,占比5%。
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必要性分析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河南省“三区一群”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缩小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目前,河南省112万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从业人员不足1%。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会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会计职能作用在“三区一群”建设中的有效发挥,也影响到河南省企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大培养力度,研究细化培养内容,改进调整培养方式,找准供需差距所在,定向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专门从事高端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队伍,更好地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推动河南省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发展。2004年,我国正式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MPAcc),至今已发展19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10年取得MPAcc授权,2011年开始招生,2015年入选河南省首批认定的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河南省首批培养单位,在长达12年的MPAcc培养实践中,通过“干中学”的方式,边摸索边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本单位特点和本省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以课题立项形式为契机,一方面可以将MPAcc教育理念上升到理论层面,另一方面可以继续深化改革,务实开拓创新,使河南省的MPAcc培养教育再上新台阶。
第三,探索更加突出实务导向的培养模式,有利于优化河南省会计人才梯次,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目前河南省存在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和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两者的培养定位和服务对象有显著差别,前者主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培养从事会计教育教学科研的人才,后者主要为各实务部门培养服务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作为河南省内招生会计研究生最早、规模最大的培养单位,在两类人才培养方面的部分做法已被广为借鉴。但是MPAcc培养虽然在省内具有先占优势,但如何突出更加务实的培养模式,尚需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调研。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出适应河南省经济发展需求和特色的MPAcc培养改革举措,既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建议,又能为兄弟院校,尤其是新取得MPAcc授权点单位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参考,通过交流,加快河南省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发展,优化会计人才梯次,满足“三区一群”建设对会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河南省MPAcc教育经过12年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MPAcc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其他培养单位不同程度要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根据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专门人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和河南省“三区一群”建设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大多数培养单位的定位比较模糊,在目标定位上和河南经济发展、“三区一群”建设的契合度有待提高,地域特色有待突出。
2. 课程设置高度统一,与学生就业去向匹配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培养方向细分不够,统一培养,开设课程高度统一,与学生就业去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延续大学被动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较少,校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大多停留于形式。MPAcc培养面向实务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人才,因此实行双导师制,各校也聘请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影响力大的实务界专家。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一方面管理上未能为导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关于校外导师的职责、权限、工作方式、报酬支付等未有正式的政策制度,另一方面校外导师数量有限,本职工作较忙,有时双方研究兴趣不一致,导致校外导师在MPAcc培养中作用发挥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