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学刊2023年第4期

高教学刊

高教学刊2023年第4期

旬刊 教育教学

简介

《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目录

前沿视界 | COVID-19疫情下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变革与担当

摘&nbsp 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有着独特的使命和角色。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对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造成了许多困难,但同时也带了机遇与挑战。该文根据疫情背

课题研究 | 本科生导师制在心理咨询专业中的应用

摘&nbsp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精神层面愈加重视,社会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对口专业,如何从本科教学开始培养一批专业优质的心理咨

课题研究 |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摘&nbsp 要: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落实安全工作的源头已逐渐纳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该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介绍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说明实

博士论坛 | 高校材料学科实验室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nbsp 要:高校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日常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该文分析高校材料学科实验室当前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针对实验室管

博士论坛 | 高校教学督导体系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对策

摘&nbsp 要:在“以本为本”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教学地位日益突出。该文分析建立本科教学督导体系的意义和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以贵州大学为例,指出目前高校本科教学督导体系运行中存

教海探新 | 思政课教学评价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

摘&nbsp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理念是其教学评价本质和功能的观念表现,对于教学评价具有先导作用和引领意义。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注重实效、聚焦发展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理念的有机整体。必须以

教海探新 | 统计学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摘&nbsp 要:统计学专业基础课是统计学科所有课程的基石,在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该文分析统计学专业基础课在开设中遇到的高中到大学的衔接、课时不足和课程应用拓展不足等问题,探讨混合式教学

教改新论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nbsp 要:专业学位教育的迅猛发展引发对培养质量的深入思考。该文以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分析教育现状与试点院校做法,结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以期抛砖引玉,为

教改新论 | 专业认证背景下矿业类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

摘&nbsp 要:矿业是关系国家发展经济命脉和资源安全的基础产业。以工程教育标准下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深刻剖析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时代背景。且以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矿业类专业为例,从专业

师资·人才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nbsp 要:高校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路人,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关注和研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及心理

课程思政 | 卫生检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nbsp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重要途径。该文列举卫生检疫学教学中的四个课程思政融合点,

课程思政 | 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摘&nbsp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如何在思政课程以外的工科专业课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开展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科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该文分析工

课程思政 | 电机与拖动课程思政建设案例设计

摘&nbsp 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梳理挖掘电机与拖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课程思政 | 用户界面设计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nbsp 要:课程思政是深化视传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分析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改革和思政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如何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内容与教

调查分析 | 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责任归因

摘&nbsp 要:该文主要探讨天津医科大学(简称“我校”)大学生对他人学习行为的责任归因。实验材料在韦纳原“借笔记”问卷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增加一个中等可控条件和开放性试题,目的在于更清晰地给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