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学刊2025年第10期

高教学刊

高教学刊2025年第10期

旬刊 教育教学

简介

《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目录

前沿视界 | 大学赋权二级院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大学赋权二级院系,最重要的是把办学资源的配置权以适当的方式让渡给院系,从而促进院系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以B市29所大学为样本,以大学校院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人、财、物和学科等资源在校院之间的配置情况为因变量,研究大学校院资源...

前沿视界 | 中西方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该文从历史发展、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科研环境、国际化程度及就业市场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比较中国与北美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的特点。通过分析两者在教育体系上的差异,指出中国...

前沿视界 | 人工智能视域下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及个性化学习推荐等优势,逐步改变着教育教学的面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实现育德育人价值。在人工智能背...

前沿视界 |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工智能课程群建设研究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突出学校行业特色、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正成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该文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工智能课程群建设。围绕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

前沿视界 | 人工智能赋能财经法治教育的价值、境遇与路径

摘 要:人工智能在财经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展现出显著价值,包括彰显数字理念、涵育数字素养、增扩数字形态和创新数字方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教育价值共识疏松、教育主体合力有限、教育教学内容冗杂以及教育教学方式固化等挑战,这些问题降低了财...

双一流建设 | “一带一路”背景下GNSS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 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技术,本课程依托云南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区位优势,提出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教学模式、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国际化合作和凝练思政元素等措施,构建一套“教学+实践+科研”的思政教育育...

双一流建设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摘 要: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农林教育要走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之路,培育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农科人才。为满足植物保护产业发展需求,急需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基于新农科建设,吉林农业大学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角度出...

双一流建设 | 基于工程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思政建设

摘 要: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在工程认证教育的视角下探讨软件工程专业思政建设问题。分析专业思政的必要性,给出软件工程专业思政的总体构思,说明专业思政点在专业课程中的体现,并通过1门专业课程具体显示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设计,阐述如何在课堂内外全...

博导论坛 | 百年党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逻辑理路研究

摘 要:百年党史是党与国家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和宝贵财富,而高校课程思政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探讨百年党史和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理路,在深度分析百年党史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高校课...

博导论坛 |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摘 要:数字素养的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也需要具备数字素养。研究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对于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支持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提升,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数字公民,具有...

博导论坛 | 基于课堂教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渠道。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作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学科,服务于国家安全与海洋资源开发战略需求,承担着为建设海洋强国培育人...

课题研究 | 基于雷达图法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多元评价研究

摘 要: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在学校发展、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待细化,直观比较分析存在局限性。因此,该研究基于多元评价理论,利用雷达图科学、直观、全面...

课题研究 | 摭谈“第二个结合”课程中的“几个结合”

摘 要:结合产生创造力,结合产生实践力。梳理上好“第二个结合”课程的“几个结合”理念,讲清楚“第二个结合”与“第一个结合”的辩证关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向结合与融通,在传统文化现代化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立...

课题研究 | 非教学因素对公安院校学生评教的影响研究

摘 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北京警察学院的学生评教数据,探讨公安院校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教龄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教龄为1~3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

课题研究 | 新时代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

摘 要: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及发展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视角针对性地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分析当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和不足,并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相应举措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对...

教海探新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智能制造装备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众多高校已将其纳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该文在分析该课程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智能制造产线项目任务为导...

教海探新 | 基于数字露头的油气地质实践教学方法

摘 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的考验,尤其是油气地质实习领域。由于教学经费与学时的限制,传统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和提高,虚拟仿真辅助教学是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然而,地质实习对虚拟仿真系统的性能与精度...

教海探新 | 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必须创新发展,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片面等弊端,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教学理论现代化与跨学科融合、教...

教改新论 | 智能化时代研究生统计学专业教学高质量发展探索

摘 要:通过揭示统计学与智能化技术核心机器学习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智能化时代下研究生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推动统计学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框架,将机器学习中相关方法分别融入统计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

教改新论 | 基于云平台的机械CAD/CAE软件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

摘 要:CAD/CAE软件实践在现代机械产品开发、制造以及工程分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分析目前CAD/CAE软件实践课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云平台的优势,从学习环境、教学资源、过程管理等方面论述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

教改新论 | 岗位引领、任务驱动:无人机侦察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摘 要:无人侦察装备能力的提升和任务样式的拓展对相关岗位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以学员岗位能力需求为引领,贯彻“以学员为中心、围绕学员学习全过程重塑课程教学”的理念,以一线真实任务为驱动,围绕任务要素优化教学内容,依托新形态教材整合教...

教改新论 |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光通信技术课程改革

摘 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光通信技术作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现代化通信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只是指信息领域的一些分支技术,如光通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的纵向升级,更主要...

教改新论 | 基于OBE理念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提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战略,旨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在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信创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信息...

教改新论 | “数字化+课程思政”赋能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工程化学作为一门受众面广、服务型强的学科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该文结合课题组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工程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数字化运用不强、课程思政融入难、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工程化学...

师资·人才 | 煤炭类高校“双碳”人才“1234”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实现“双碳”目标,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关键。目前煤炭类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乏跨学科融合、供求不匹配、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该文从煤炭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当前“双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12...

师资·人才 | 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逻辑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该文以省属S大学为案例探讨省属院校数字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逻辑与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将数字经济课程体系设计与重塑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相融合的逻辑。该文据此推断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路径: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构筑本科生的经济学知识...

师资·人才 | 管理学教学中的进阶式思维培养研究

摘 要:管理学思维的培养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前提。将管理学思维分为基础管理学思维、中阶管理学思维以及高阶管理学思维三个层次,并提出工具思维、权变思维、系统思维以及跨学科思维的具体培养方式,以期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

思政研究 | 岩浆岩与变质岩岩石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如何在专业知识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该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岩浆岩与变质岩岩石学课程为例,聚焦课程育人要求与目标,从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思政研究 | 思政教育融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摘 要: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学大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为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充分挖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多种形式,将有利于...

思政研究 | 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摘 要:胡杨精神是新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资源,蕴含着深厚的育人哲理和丰富的思政元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凝练胡杨精神内涵,阐述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蕴意,提出实践路径。研究认为,艰苦奋斗...

思政研究 | 大学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

摘 要:大学化学是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门平台必修基础课,与高中化学课程相衔接,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该课程重视理论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的关联性,通过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