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逻辑理路研究

作者: 王铁骊 曾志伟 胡洁利

摘  要:百年党史是党与国家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和宝贵财富,而高校课程思政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探讨百年党史和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理路,在深度分析百年党史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与途径,可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从价值逻辑来看,百年党史是塑造新时代青年优秀品德的内生动力;从理论逻辑来看,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在目标、内容、价值和方法四个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从现实逻辑来看,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必要且紧迫性;从实践逻辑来看,通过强化队伍、加强实践、改革方式和完善体系,可实现两者的协同并进、同向发力。

关键词:百年党史;课程思政;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0-0053-04

Abstract: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 is a vivid portrayal and valuable asse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PC and the count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ur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exploring the logical path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and based on a deep analysis of the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urses,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for deep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urses are proposed, which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skill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logic,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 is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for shaping the excellent moral character of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from a theoretical logic perspective, the Centennial Partyhist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have inherent coupling in four aspects: goals, content, values, and metho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logic,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integrate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from a practical logic perspective, by strengthening the team, enhancing practice, reform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synergy and joint efforts.

Keywords: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value logic; realistic logic; practical logic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和宝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宝贵遗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工程,在“大思政”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主渠道作用[1],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百年党史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起来,可以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深对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本文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的研究思路,以逻辑向度为切入点,从价值意蕴、内在耦合、现实考量与实践理路四个层面,明确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探析百年党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明晰影响百年党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因素,从而提出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的路径。

一  历史逻辑: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

百年党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总结,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政治灵魂。将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记录了党与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将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实践探索以及重大政策,深刻领会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从而能够提升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自信,培养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为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3]。

(二)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百年党史展现了无数共产党员为追求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崇高理想。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更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深入研究党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决策,提高政治敏感度和判断力,增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崇尚科学、崇尚真理、崇尚道义的精神风貌,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觉悟和价值判断能力。

(三)  引领大学生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

百年党史中蕴含着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智慧和经验。深度融合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为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提供引领。通过对百年党史的研究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性研究课题,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有力支撑。大学生还能汲取百年党史中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二  理论逻辑: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在耦合

梳理学习百年党史的历史经验和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逻辑关系,是确保二者融合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4]。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教育、激励和启迪当代人,从过往的经验中汲取力量、增进智慧。思政教育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核心渠道,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二者在目标、内容、价值和方法上具有内在耦合性。

(一)  方向目标共同奋进

在目标上,百年党史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培养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形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深度融合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总结,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历史使命和党的实践理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重大发展战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5]。

(二)  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在内容上,百年党史以其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首先,通过增设相关的党史内容,将百年党史知识融入到大学生的主干课程中,使其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大学生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浅入深地理解和领悟蕴含其中的成功实践之理、思想演绎之理、历史辩证之理[6]。其次,百年党史作为立足历史的资源,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紧密关注当前社会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改革发展动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世界观,提高其政治敏感性和沟通能力,增强其领导力和决策能力。通过剖析历史背景和党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对时事热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  人文关怀共谋发展

在价值上,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和政治担当的高级人才。其次,它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仰,引导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7]。此外,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还具有拓宽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国际胜任力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手段互相借鉴

在方法上,首先,百年党史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生动、互动和参与性强,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百年党史作为历史实践的丰富资源,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研、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认识和探索,使得百年党史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灵活性强,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8]。其次,在跨学科的融合与交叉上也体现了两者在方法上的耦合性。例如,将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相结合,深入探讨党史的背景、事件、意义与当代思政教育的关系,提升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  现实逻辑: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考量

(一)  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教育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将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这种传统观念使得思政教育常常被边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下,思政教育常常被局限于非主要课程的地位,在学生眼中也容易被忽视。传统观念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应用探讨存在欠缺。因此,一些教师和学生可能对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保持保守态度,认为这只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传授,缺乏真正的思想启迪和实践引导。此外,传统教育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功利主义的导向,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和技能培训,而对于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关注较少。这使得百年党史的融入受到了冷漠或误解,影响了其在大学生课程中的深入推进[9]。恪守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导向,过于注重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固化的观念阻碍了百年党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