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

作者: 陈志伟 黄亚楠 张薇 薛锋

新时代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0

摘  要: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及发展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视角针对性地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分析当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和不足,并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相应举措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对于博士阶段在培养科研兴趣、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及促进职业发展认知方面,普遍表示认可,但其认可度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读博动机对于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投入和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影响较为显著,在现阶段博士研究生选拔机制的基础上,应当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创新,加强对博士研究生读博动机的考察,从招生入口关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该文研究成果能够为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读博动机;指标体系;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0-011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put, process, output, and development of doctor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for targeted doctora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hortcomings of doctor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ctoral students generally recognize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est, enhanc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mo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ir recognition; the motivation of doctoral stud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arning inpu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of doctor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current selection mechanism of doctoral students, appropriat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otivation of doctora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from the enrollment proc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assurance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Keywords: doctoral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motivation to pursue a doctorate; index system; questionnaire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多重任务,更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1]。特别是2020年全国研究生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陆续颁发了系列文件,对新时代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培养特色[2]、培养质量满意度[3]、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设计[4]、培养质量闭环管理体系[5],以及创新成果评价和学位论文质量[6]等多个方面进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有限教育资源下的博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日渐突出,博士研究生扩招和教育资源的矛盾越发明显[7]。因此,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仍然还需制定有效的培养体系,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创新发展理念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本文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过程及培养成效等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分析现阶段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举措,为新时代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和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一  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代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度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从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一个从博士研究生输入—培养—输出的一个有机过程。目前,教育界对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展开了较为广泛的讨论[8],但是仍未达成共识。Lewis等[9]认为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因素伴随着整个培养过程,应该从教育投入、培养过程和培养产出全方面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因此,博士研究生评价项目指标的选取,一方面应该来源于学生发展理论中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另一方面还应该使得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比性。本文参照既有研究[10],将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划分为输入要素、过程要素、输出要素和发展要素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输入—环境—输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输入要素:博士研究生的输入直接关系到入学后的培养和输出,以及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主要包括博士研究生的前置教育学历背景、求学动机和录取方式等,优秀的输入生源质量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过程要素:教学和科研训练过程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博士阶段的教学和科研训练,从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保障环节。

输出要素:输出质量衡量了博士研究生毕业时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其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学术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其直接影响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高低。

发展要素: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因此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其毕业以后知识迁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这直接影响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二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  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试图从学生视角进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探索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对策。因此,基于上述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要素,从输入要素、过程要素、输出要素和发展要素四个维度,设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从而了解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博士论文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发放,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体系差异较大,从而导致数据的波动和差异非常明显;二是不同学校之间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性环节、毕业学术成果要求及学位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而在导师问卷设计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仅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开展问卷调查。

(二)  数据回收与处理

本次问卷调查开展时间为2023年4月,通过互联网问卷调查平台制作生成问卷分发给各二级学院,并通知博士研究生参与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25份,调查对象基本特征见表1,年龄分布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男生人数为68人,占比54.4%;女生57人,占比45.6%;从入学方式来看,普通招考人数最多,占比达到了53.6%,而直接攻博人数最少,仅为6.4%,硕博连读介于二者之间,一共有50人,占比为40%。

此外,从年龄分布来看,在所有研究对象中30岁以下(包括30岁)的博士研究生为84人,占比为67.2%,这部分博士研究生从年龄上较为年轻,属于年富力强、容易做出科研成果的群体,也是整个研究对象中的科研主力军。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博士研究生读博动机

求学动机指的是博士研究生选择读博或选择继续从事该专业继续深造的内在动力,由于求学动机的不同,博士研究生在读博过程中的学术投入度和持久性都存在显著的差异。通常而言,相比于功利性的求学动机,自发性的求学动机能够对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投入和成果产出产生更为积极、直接的影响。按照博士研究生求学动机的不同,其主要分为:自身的人生追求、当前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父母家人的影响、同学/同伴的影响和导师的影响几类。

针对调查研究群体,不同读博动机对应的博士研究生人数分布如图3所示。从图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整个受调查的群体中,出于自身的追求的博士研究生人数最多,为96人,占整个调查群体的76.8%。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其选择继续读博主要是由于兴趣使然导致的主观动机,可以预见,在整个读博过程中其更有利于持久地维持科研的兴趣,因此更容易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然而,除了这部分群体,仍然有29人读博是由于功利性的求学动机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这部分群体仍然占到了整个调查群体的23.2%。这部分群体虽然占比不是特别高,但是仍然反映出目前的博士研究生选拔机制中会导致部分功利性的研究生被选拔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说明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读博动机的考察。

为了说明读博动机对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学习/科研投入的影响,本文将读博动机来源于自身追求作为主观动机(主动),而读博动机来源于就业压力、家人的影响、同学/同伴的影响及导师的影响作为其他动机(被动),不同动机下博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如图4所示,读博动机与学术成果的对应关系见表2。从图4中可以看到,对于学习/科研投入的前两个层次,即每天投入时间在7小时以下,读博动机对该部分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影响非常小,由于自身追求想要读博的学生和由于其他动机读博的学生占整个群体的比例基本一致。然而,对于学习投入的后续两个档次,即每天学习/科研投入时间在7小时以上,则读博动机对于学生的影响则较为显著。由于主观想要读博的学生每天学习/科研投入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所占比例要显著高于由于其他动机读博的学生比例,由此说明了由于主观动机想要读博的群体在博士就读期间,更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科研投入度,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和科研工作。

此外,从表2中可以看到,读博动机与科研成果产出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发表论文和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而言,基于自身追求想要读博的群体,其在这两方面具有更高的科研产出和更显著的学术成果。以学术论文为例,基于自身追求想要读博的群体,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过论文的比例为59.4%,而基于其他动机读博的群体,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过论文的比例为48.3%,要远低于前者。并且,基于自身追求读博的群体,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过4篇及以上文章的人数占比也要显著高于其他动机读博的群体。同样,对于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也有类似的结果,即基于自身追求要读博的群体,其科研成果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博士研究生求学动机对于其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产出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自身追求(主动)想要读博的群体,其在读博期间具有更高的学习/科研投入度,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上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产出。因此,在博士研究生选拔时,应当注意对其读博动机的考察,提高基于自身追求想要读博的群体占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