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教学因素对公安院校学生评教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李晶 余进
摘 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北京警察学院的学生评教数据,探讨公安院校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教龄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教龄为1~3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教师警衔对学生评教成绩有显著影响,警衔越高的教师得到的评教成绩越高;不同课程类别的学生评教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选修课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高于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高于公共选修课和通识必修课;课程学分与评教成绩呈正相关。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公安院校应该合理使用学生评教成绩,重视教师发展培训,优化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关键词:非教学因素;公安院校;学生评教;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0-0106-05
Abstract: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S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SET in Beijing Police Colle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non-teaching factors on SET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T results between different teaching age. The teaching age of 1~3 year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eachers with other teaching age. The police rank of teacher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T results. The higher the police rank of teachers is, the higher the SET results ar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T results between different course categories. The SET scores in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and those in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and general compulsory courses.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urse credits and SET score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should rationally use SET results,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and optimize and perfect teachers'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non-teaching factors; police colleg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 quality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23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 763.1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1]。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自20世纪20年代发端于美国以来,逐渐在各国高校广泛开展[4],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已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5]。此外,学生评教也是高校开展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6],评教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教师工作考核、评奖评优、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工资绩效等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7]。
学生评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评教结果的有效性[4,8-9]。学生评教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除受教师教学水平、努力程度、教学态度和教学结果等教学因素影响外,还不可避免会受到与教师教学无关的非教学因素的影响[10]。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常见的非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的背景特征[11],例如教师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和学历等,学生性别、年级、学习成绩、课程兴趣和班级人数等,课程类别、性质、学分、重要性和授课时间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评教结果出现偏差[12]。已有研究虽然围绕非教学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丰富的讨论,但是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仍有待深入探究[11]。
从研究对象看,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都是针对普通高校学生评教,有关行业院校的学生评教研究还较为缺乏。公安院校作为培养警务人才的专门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行业特色非常鲜明[13]。虽然公安院校已经全面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但是有关公安院校学生评教的实证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北京警察学院的学生评教数据,分析公安院校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以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公安院校学生评教,为正确对待和使用学生评教结果、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 研究内容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数据采集自北京警察学院。该校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全日制公安高等本专科高校,是我国地方公安院校的典型代表。学生评教是该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已经连续开展多年并持续改进完善。学生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以匿名的方式在网上评教系统对所修课程的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每门课程全体参评学生的平均分作为教师该门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本文采用该校2022年春季学期至2023年春季学期的学生评教数据,总计包括1 045门次课程,共涉及274门课程和148名授课教师,未包括外聘教师的评教数据。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从教师、课程和学生背景特征对学生评教的非教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教师背景因素,本文选取了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本科、硕士、博士)、职称(助教及未评级、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警衔(警司及以下、警督和警监)和实战单位工作背景。实战单位工作背景包括教师有无实战单位工作经历和实战单位工作时长。课程背景因素选取了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通识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学分;学生背景因素选取了培养层次(本科、专科)和班级学生数。具体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和表2。
本文采用限制极大似然法(restricted estimation 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线性混合模型(linear mixed model,LMM)分析学生评教行为。分析中评教成绩为因变量,课程为随机变量,用于控制课程不同难易程度对评教结果的影响,将教师性别、年龄、教龄、最高学历、职称、警衔、实战单位工作背景、课程类别、学分、培养层次和班级学生数作为初始模型的自变量。其中,教师实战单位工作背景分别代入有无实战单位工作经历和实战单位工作时长进行分析。本文采用逐步剔除法构建固定效应最佳模型,从初始模型中逐步剔除最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最终模型中全部变量都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上述分析在SPSS 25.0软件(IBM Corp.,Chicago,IL,USA)中完成,当双尾检验的P值小于或等于0.05时,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背景因素与学生评教成绩
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教龄对学生评教成绩有显著影响(表3,图1)。教龄为1~3年的教师与教龄为0年(t941=-2.31,P=0.02)、4~10年(t976=3.49,P=0.000 5)和10年以上(t1009=2.50,P=0.012 5)的教师相比,学生评教成绩显著更高;教龄为0年、4~10年和10年以上教师之间的学生评教成绩差异不显著。教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学经验、技巧和能力理应不断提升,学生评教成绩也会相应增加。Cohen[14]的研究发现,教龄与评教成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本文中,与新教师(教龄为0年)相比,教龄为1~3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提高,这与Cohen的研究结果一致。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能与学校开展的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有关;另一方面新教师为在学校立足也会有很强的主观意愿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15]。然而,3年以上教龄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低于教龄1~3年的教师,这一结果可能与高校职称晋升和教学管理有关。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科研成果,高校教师教学的管理考核指标主要是课时量完成情况,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还不够重视。教龄为4~10年的中青年教师面临职称晋升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当前以科研成果为主要决定因素的教师职称晋升机制下,利益相关的中青年教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重视科研而造成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足[16-17]。对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而言,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成效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这可能与职业倦怠导致缺乏提升教学效果的动力有关[6,10],也可能是因为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等非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投入不足。教师在教学上的懒怠和态度不认真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9]。本文中,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对学生评教成绩的影响均不显著,这表明学生可能不认为教师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评教时会更注重教学成效和学习收获。
教师警衔对学生评教成绩有显著的影响(表3,图1)。对于不同警衔的教师,警监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高于警督(t981=2.01,P=0.04),警督的学生评教成绩显著高于警司及以下(t1023=2.64,P=0.01)。北京警察学院作为公安院校,其在编专任教师依照人民警察警衔条例被授予专业技术警衔。警衔是警察等级的重要标志。警衔的晋升除考虑工作年限因素外,还可在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实行选升,因此更高等级的专业技术警衔一般意味着公安业务能力更为精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公安业务能力会显著影响教学效果。公安业务能力越强的教师,越能带给学生更多新鲜、实用的专业知识,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更能得到学生认可。此外,高等级警衔教师也可能会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研究发现,教师在公安实战单位的从警经历和时长对评教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教师在实战单位的实践经历和实战能力尚未能转化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公安实践经历和实战能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能力还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