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构建应用型高校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健 陈道远 王燕
摘 要: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入建设,传统考教合一等单一的课程考核模式不利于准确、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效能和效果,已经不再适应高等教育形式的变化。该文结合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模式改革情况,就应用型高校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多途径、多因素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展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考核;教考分离;形成性评价;题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0-0096-06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assessment model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a 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for university educato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system, traditional single course assessment model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are not conducive to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s'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are no longer suitable for changes in the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form of the assessment mode for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in our clinical medicine major, and explores how to build a diversified, multi-channel, and multi-factor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stud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Biochemistry; course assessment; exam-teaching separa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test bank construction
一直以来,期末考试的成绩几乎是衡量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指标。一方面,考核评价途径的单一使得“为分数而学习”“六十分万岁”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心态。另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的缺陷也是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不科学的重要原因。所以,对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就成为了高校教师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任务[1-2]。
众所周知,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体系庞大,既包括了经典的物质的代谢与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又包括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其与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最前沿的交叉应用[3]。另一方面,将来医学的发展必然是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的精准医学的方向,这样一来生物化学的学习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和关键[4]。所以说,生物化学是一门既经典又前沿的学科,是生物类各专业和医学各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正因为其内容广泛,大量的概念较为抽象,新的知识理论又层出不穷,知识体系更新较快,所以对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普遍认为是一门难讲和难学的课程[5]。作者在应用型医学院校长期从事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深切认识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如何多途径、多元化、多因素进行考核模式的创新是在教学过程中困扰我们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的必要性及优缺点展开了初步探讨,并且希望通过考试题库建设、优化考核标准、形成性评价方案设计、课程及考试问卷调查等,为学生构筑完备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体系。
一 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问题,如单一的考核手段、重视记忆与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差异,以及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等。为此,高校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手段,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综合能力,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学习兴趣的下降。而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②综合素质教育与实践。综合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正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手段,评估学生的多方面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③个性化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学生的个性差异愈加突出,单一的考核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而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和手段,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针对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构建原则和要求:①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手段。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要求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测试、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演讲、项目展示、口头答辩和期末综合评估等。通过多种考核手段的综合运用,评估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和学习成果。②个性化的考核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设置不同的考核要求和标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考核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下展现自己的优势。③综合评估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包括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对学生的多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估,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的制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考核的过程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考核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⑤教学与考核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紧密配合,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考核的要求和方式,而考核的结果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改进教学的方向。
二 高校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 教考分离的初步探索
从2022学年开始,我们逐步对生物化学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实施对象为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具体方案是所有生物化学任课老师开课前集中进行教学准备、教学大纲研讨、集体备课等,随机选择A、B两组学生各150余人参加研究,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和流水批改,其中A组的授课教师和期末考试出题教师一致,B组则不一致。经过试卷分析系统分析,A、B两组的考试试卷在难度、区分度等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表1)。
然而,从成绩分布来看,两个组的最终结果还是有明显差别。虽然及格率两组保持一致,各分数段的人数也呈正态分布,但是A组在平均分以及高分段人数等指标上明显要好于B组(表2)。针对教考分离后学生的成绩较差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教考分离与否似乎并不能改变不及格学生的成绩水平,这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较少关注老师所授的重点内容,所以授课老师出题与否其实对他们并无太大影响,老师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设计合理的促学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第二,教考分离后学生的总体成绩反而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授课教师和出题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同,导致授课的侧重点与命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该课程内容繁杂广泛,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导致了两个组成绩产生了偏差。第三,教考分离会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会不会让授课教师为提高成绩而出现“应试教育”倾向,影响教学内容的拓展,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这些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 加强试题库的建设
试题库建设是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考试的准确性与公平性、成功实施教考分离的重要环节[6]。前一阶段由于我们短时间内没有建立起充足和全面的试题库,使得教考分离的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生物化学试题库的建设上面。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研讨,进一步统一了授课和出题的基本指导原则,即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导向,既要增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又要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7]。在具体试题的选择上,我们融合了历年执业医师考试、考研中关于生物化学的部分和历年本校生物化学期末考试的试题,同时遴选一部分高质量的生物化学习题参考书的内容,以及各个老师结合最新的科研进展和自身的研究背景自编的考题。同时对课程各章节授课学时的设置、每章节的重点与难点、掌握与了解内容进行了反复的研讨,从而保证了试题合理分区、覆盖面可靠、试题表述准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我们的试题库已经逐渐趋于完善,总题量达到了2 400多道,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各个章节内容,还设置了完整的参考答案与题目一一对应。试题库至少可组成20套以上试卷,结合在线工具的使用,各试卷间的重复率可小于20%。同时,试题库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定期得到充实、调整,并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要求适时更新,每学期更新率都在5%以上。
试题库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考核的规范化和效率,避免了因授课教师的主观因素导致的试题难度和覆盖面有偏差,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专业素养的养成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8]。
表2 初次教考分离试验成绩分布表
(三) 设置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许多情况下,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利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设置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必然是考核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9]。生物化学教学团队早在2017年左右便着手整合教学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构建了生物化学线上课程并成功认证为教学示范包。目前点击量近1 700万人次,高居校内榜首。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建设了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课程考核体系,从课前预习任务点、课后作业、章节习题和阶段性测验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督促和考核,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发布学习任务点80个左右,发布作业20余次,总试题数2 600多道,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课堂活动和课后讨论的版块任务,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平时成绩。图1为平时成绩的权重设置。
通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建设,虽然看似增加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但是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期末复习的任务前移到平时的学习中了,并且效果要明显好于期末突击式的复习。不仅如此,各种类型的考核形式也增强了老师授课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促进了同学们积极向上、争先恐后的学风的形成。
(四) 基于ABL的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