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角下基于BOPPPS模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智慧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 李旭龙 张桂青 钱俊伟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体育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体育教学转型的重要变革动力。为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发挥BOPPPS教学模型和智慧体育技术的有效教学促进价值,探索两者深度融合路径。基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出从数字化教学内容设计、智慧化教学模式设计、多元化教学评价设计和系统化保障机制设计入手,构建基于BOPPPS模型的公共体育课智慧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智慧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正确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措施,切实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BOPPPS模型;体育课程;智慧体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0-0027-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mart sports have become a key driving force in empowering traditional sports education with new productivity. To address the shortcomings of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PE) classes, this study refines the BOPPPS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teaching, focusing on digital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smart teaching model design.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desig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support mechanism, constructing a value-enhanced teaching framework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It explores pathways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both. The smart teaching system for public PE courses based on the BOPPPS model, along with measures such as enhancing smart sports infrastructure, improv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ffectively utilizing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ims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PE classes.
Keywords: effective teaching; BOPPPS model; physical education; smart sports; teaching system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1]。高校公共体育课是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限于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技术等诸多因素[2],其教学有效性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以“有效教学”为抓手,针对当前制约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充分发挥智慧体育的赋能作用,推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保障机制在内的体育教学体系智慧化转型,对于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
一 BOPPPS模型和智慧体育的价值意蕴与融合路径
(一) BOPPPS模型为体育有效教学提供了方法指导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设计,以及民主、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3]。BOPPPS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著称的教学模型,包括导入(Bridge)、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6个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质量[4]。BOPPPS模型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该模型强调学生的深度参与;第二,该模型注重明确的目标导向与问题驱动,紧密围绕教学主线进行互动;第三,该模型强调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能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达成;第四,该模型的各个教学环节清晰,可操作性强,有益于提升教学效率[5]。
(二) 智慧体育为体育有效教学提供了技术赋能
智慧体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应用于体育领域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是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传统体育课程的智慧赋能、内涵发展和升级进位[6]。在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满足个性化锻炼需求方面具有积极作用[7]。智慧体育对体育教学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线学习平台和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二,图像识别、智能穿戴等AI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运动与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反馈,为学生提供精准的锻炼指导;第三,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学评价领域的应用,教学评价更加及时精准、全面客观,提升了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效果;第四,新型智慧体育教学解决方案的发展,实现了不同智慧体育技术优势的整合,能够为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技术赋能。
(三) 智慧体育赋能BOPPPS模型的融合路径
为了促进BOPPPS模型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智慧体育技术在丰富学习资源、辅助个性化教学、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创设智慧化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8],按照“目标导向—动力整合—利益协调—共享发展”的运行逻辑,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智慧教学体系[9]。主要路径包括:
第一,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块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解决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难题,为BOPPPS模型的有效实施提供内容支撑。
第二,将“互联网+”技术、AI动作分析技术、心率监测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师进行学情监测和学生进行自主学练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解决教学模式无法保障课后练习持续性的难题,为BOPPPS模型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实现各类智慧体育系统之间的数据融通,建设体育课程学习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提升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客观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解决教学评价无法形成自觉练习驱动力的难题,为BOPPPS模型的有效实施提供评价支撑。
第四,整合智慧体育技术资源,构建系统性的智慧体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发挥课外体育实践活动的体育教学效能提升价值,解决教学环境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难题,为BOPPPS模型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二 基于BOPPPS模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智慧教学体系构建
(一) 数字化教学内容设计
BOPPPS教学模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和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最合适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打破“大一统”的内容体系,按照“思政引领、模块管理”的思路,围绕体质健康、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和终身学习等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发掘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和专业人才培养价值,设计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模块(表1)。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互联网+”学习平台,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提升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
在专项技能教学模块中,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基础,设计不同类型和不同难度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在体能训练教学模块中,要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综合考虑体能练习的有效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能练习资源。在体育理论教学模块中,要从学生最需要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和不同运动项目的专项理论入手,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在课程思政教学模块中,要充分发掘不同运动项目在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和审美情志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在课程导入、学习和总结环节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职业发展教学模块中,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最需要的健康素养和可能出现的职业健康问题,设计能够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体育与健康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二) 智慧化教学模式设计
BOPPPS教学模型有效实施的核心是能够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参与式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中心、数字优化”的思路,以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将智慧体育技术融入BOPPPS模型的各个环节,构建如图1所示的智慧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参与式学习的开展。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预习效果测评两项任务,对应BOPPPS模型中导入、学习目标和前测三个环节。第一步,课前通过智慧教学系统,将课程导入和预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逐步建立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正确认知。第三步,学生将预习作业和预习过程中的难点与困惑上传智慧教学系统,通过AI技术生成学情画像,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2 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测评两项任务,对应BOPPPS模型中参与式学习和后测两个环节。第一步,基于学情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要求。第二步,根据学生在预习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进行技术要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模式、掌握自主练习方法。第三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学习团队充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开展自主学练。第四步,进行团队学习成果展示,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总结阶段性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第五步,将能力提升性内容推送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比赛问题的能力。第六步,进行体能锻炼,指导学生根据心率监测反馈,调整运动强度,提升锻炼效果。练习结束后,将课堂运动分析报告发送给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报告内容调整锻炼方案。
3 总结提升阶段
总结提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测评、总结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启发学生思考,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同时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对应BOPPPS模型中后测和总结两个环节。第一步,将本节课的重要理论知识点以线上答题的形式通过智慧教学系统推送给学生,检查和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发送教学目标达成度自评问卷,了解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学习体验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具身认知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第三步,推送课后拓展性学习资料和课后作业,提升专项能力。第四步,借助AI技术,分析教学全过程学生产生的多模态数据,形成教学效果分析报告,制定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三) 多元化教学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