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界面设计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欧阳文昱
摘 要:课程思政是深化视传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分析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改革和思政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如何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旨在为推进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用户界面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学生优秀作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4-0178-06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ity education. The thesis firs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 On this basis, it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of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design. This thesi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ser Interface Desig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excellent works of students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纲要》为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改革和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一、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改革和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概述
用户界面设计,即User Interface Design(以下简称“UI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拓展课程,侧重于网络信息媒体的视觉设计,重在理论理解和项目实战训练。其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界面的多样化功能设计需要而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和界面功能等方面进行的整体设计,具体包括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需求研究、交互逻辑、原型设计等,在互联网中涉及的虚拟界面是用户界面设计的主要部分。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UI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及应用领域,掌握信息媒体的版式设计、色彩设计、交互设计等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Web端和移动端的界面设计与交互实现、H5游戏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的精神素质。
(二)用户界面设计课程融入思政的意义
大学本科学生正处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2]。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类学生来讲,思维活跃、新潮的他们不仅对于新媒体的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颇为敏感,而且对于探索和开发新媒体的兴趣也颇为浓厚,因此,如何以课程的知识点为基础,融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是当下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从优化教学内容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设计作品注入灵魂,增强其吸引力和文化魅力,也对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团队主要从思政目标确定、思政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思政资源与教学内容、专业知识的衔接、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实施UI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方案。UI设计课程改革后的32课时分为理论授课和项目实践,其中理论授课(16课时)包括:用户体验的基本原则和用户需求分析(6课时)、IDEO的创新方法论(2课时)、产品的创意思维与案例介绍(4课时)、UI交互设计思维与流程(4课时);项目实践(16课时)包括:产品市场分析和明确设计需求(2课时)、总结产品功能规格与内容需求(2课时)、产品体验交互框架和交互流程设计(2课时)、产品信息架构设计(2课时)、产品的高保真原型设计(4课时)、产品可用性评估与测试(4课时)。
(一)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过于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思政育人的地位,课程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UI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主要立足在专业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导向,更注重素质与创新能力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展现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肩负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视觉传达设计技术人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3],课程改革后形成的思政教学目标具体见表1。
(二)挖掘与整合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首要的任务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而教学内容优化的核心是必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且准确找出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契合点[4]。将思政资源与教学内容、专业知识点有效衔接,使课程教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社会责任感及价值观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有引导而学有领悟,进而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5]。
基于UI设计的课程特点,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以移动端的应用软件App、移动端的H5游戏、PC端的网站等注重用户体验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为主,因此,团队从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入手,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了对其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信息的收集,结合思政目标进行提炼整合,选取了涉及家国情怀、触及传统历史文化,尤其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传统文化活化创新和通过设计加科技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设计向善等方面的思政素材,这些思政素材与课程的专业知识高度关联,都是利用用户体验的基本原理和用户界面设计进行的产品开发,团队依据课程专业知识点和思政育人导向进行优化选择与凝练,选择了如表2所示的案例作为课程思政内容。
(三)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
以往的UI设计课程重在理论灌输和项目实战,侧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通过教学改革,以隐性的形式把思政内容贯穿于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融入价值引领内容,开展了U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思政资源专题嵌入教学素材与案例
在教学素材与案例的选择上,团队采用了蕴含深刻思想政治意识的界面交互设计作品,更新、补充、替换过去部分单一强调技能讲授的案例素材,课程案例在专业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起到思想引领与示范导向的作用。如在用户体验与前期调研的课程内容中,以故宫系列App为例作为传统文化创新专题,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蕴含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传播的使命感,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大国工匠精神。
2. 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对知识点思政内涵的能动性挖掘与主观认识,使思政内容以自然的、轻松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专业教学活动,团队在课程信息架构的学习章节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该领域前沿信息和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App移动应用产品领域的全球设计大奖——Apple Design Awards苹果年度设计大奖的获奖App进行信息架构的分析,并有重点选取了有思政内涵的App,如为帮助视力障碍人士设计的Be My Eyes App等,这类App体现的设计向善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人民大众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对设计向善主题的创作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3. 思政主题渗透课程考核
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一是平时成绩侧重于体现学生思想道德表现;二是在专业技能考核的内容上进行思政主题的渗透,即依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基于现有知识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知识技能点的思政融入,重视课程素质目标考核的同时,注重对作业考核内容的价值观审视与植入,如在课堂表现考核中从德育育人出发对学生出勤与学习态度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思政专项考核,注重思政意义的平时作业和课程项目大作业的考核,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要求学生围绕文化创新和设计向善的主题进行案例分享;将思政主题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具体项目,并在项目汇报展示环节考核项目的完整度能否达到H5线上传播的要求,以期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具体考核的思路和方法如图1所示。
三、课程改革后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UI设计课程的项目实战训练是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能力、价值等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制作Web端的网站、移动互联的App或H5交互游戏等,教师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组选取不同主题性思政资源融入课程训练的选题,从而促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效果:第一,学生面对选题时,灌输家国情怀、文化创新、设计向善的思政主题;第二,学生执行设计实操时,需要通过各自的选题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融入思政主题;第三,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分组进行用户体验测试,强化了思政主题;第四,课程项目完成后,将作品以H5的形式进行线上传播,此时不单是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思政,而且是思政主题对公众的传播。
经过UI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往年相比,学生课程项目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社会价值,图2《建党百年手机H5交互设计》,该H5以生动的插画风格,以用户与手机交互的形式,介绍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21年中国经历的大事件,展现了建党百年的不易和祖国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反馈出学生对于家国情怀思想的思考。